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汽車三包規定無細則被指像雞肋 車主難維權

發佈時間:2016-03-17 08:51:35  來源:中國青年報  作者:王昭懿  責任編輯:王庭

  汽車品質問題一直是讓消費者頭疼,讓企業心憂的熱點話題。每年“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前後,大批汽車品質問題的反饋和投訴便集中爆發。

  前不久,中國消費者協會發佈了一組數據:2015年度,全國消費者協會投訴與諮詢資訊系統共錄入受理汽車産品(含零部件)投訴18863件,同比增長31.18%,投訴解決率71.08%。其中,産品品質、合同爭議和售後服務問題等投訴佔投訴總量的70%以上。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投訴眾多,消費 者訴求無法順利得到解決呢?為了解答這些疑問,記者特地採訪了幾位汽車行業的專家和律師,由他們為大家作出解答。

  法規有待完善,且應當積極執行

  對於消費者汽車品質投訴增多,但解決率並不盡如人意的原因,獨立汽車産業評論員夏樹説:“消費者維權的過程要依靠相關機構來完成,這和我國目前 的機構安排有關。消費者可以向很多渠道投訴,無論是消協還是質檢總局或是汽車消費網站,但往往得不到明確的回復,這是因為存在一個‘群龍治水’的問題。”

  夏樹表示,中國目前需要明確投訴解決機構,專項管理消費者對於汽車品質問題的投訴。而且一旦制定了法律法規,每一個社會個體都應當積極參與執 行。這個個體既是消費者也是汽車企業。夏樹説:“企業應當有自己的原則,面對消費者投訴,既要根據規章制度合理解決,也要利用法律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對 于消費者來説也是一樣。適度合理地通過法律渠道維權是最有效的解決途徑,而增加投訴通道沒有意義。”

  夏樹認為,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執行也是需要每個社會個體共同完成的。他舉例説:“曾經有人花100多萬元購買了一輛豪車,因出現品質問題,車主屢次溝通未果,一氣之下便把車砸了去廠家門口展示。換個角度講,既然已經決定不要這100萬元了,那麼與其選擇把車砸掉鬧事,倒不如花100萬元請律師走法 律途徑解決。”

  在夏樹看來,既然選擇維權,就一定要用合法的手段。他説:“消費者維權未果可以選擇將廠家告上法庭,利用法律的武器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但如果採用非法途徑,反過來廠家也是可以同樣起訴消費者的。因為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汽車三包規定至今無細則

  針對目前汽車品質問題投訴可參考的相關法律法規,北京京師律師事務所的田濟民律師稱,目前我國保護車主的法律法規主要有《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 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産品品質法》《家用汽車産品修理、更換、退貨責任規定》,後者即“汽車三包規定”。

  提到“汽車三包規定”,汽車行業知名評論員鐘師説:“汽車投訴是行業熱點問題。每年將近有2000萬輛車投放市場,加上原來龐大的保有量,汽車投訴的基數較大。很多汽車品質投訴的內容都跟三包規定有關,但是這個規定卻不夠細化。”

  鐘師認為,車主投訴的時間節點通常在車輛的保修期內。面對新車出現故障,考慮到未來的使用壽命,車主會出現擔心、恐慌的情緒。但廠家往往認為是 消費者使用或保養不當,造成車輛出現問題。“公説公有理,婆説婆有理,這其中解不開的結,在於事情的曲直。中國目前沒有免費專業的機構來進行責任判定,如 果消費者想要證明是廠家的問題,就需要去做專門的檢驗檢測,但是這麼做的成本很高。沒有細則的三包規定就如同雞肋”。

  田濟民表示,造成投訴維權石沉大海的原因有幾點:“第一,車主很多並非專業人員,針對汽車出現的故障,不能準確地表達出來,即便相關人員想要快 速處理並給予解決,但因為車主不能準確描述,而不能對症下藥,導致故障不能解決或者不能及時處理。第二,各維權機制宣傳不到位,大多數車主除了知道去4S 店修車,撥打3·15投訴電話,最後到法院起訴這三種途徑外,不知道還有其他解決辦法。第三,各機構投訴機製程序繁瑣,需要車主描述問題,除了之前所述車 主不專業,還需要大量的專業人員去進行審核,人員配備的開支也是一個重要問題。第四,投訴機制沒有規定明確的時間來處理車主的投訴,很多車主的投訴問題往 往會石沉大海。”

  訴訟成本和檢驗鑒定成本壓垮車主

  田濟民表示,採取訴訟的方式解決這類問題是多數車主採取的措施,大多會碰到如下一些問題:第一是時間成本。中國適用二審終審制,車主並非專業的 法律人士,如果沒有專業律師輔助,車主本人在前期準備起訴的過程中,有的可能找錯方向,有的可能材料準備不齊,導致從準備起訴到獲得生效判決需要很久。

  第二是在舉證方面,車主面臨很大的困難。田濟民説:“首先,大部分車主平時不注意收集相關維修單據,待到庭審過程中需要舉證時,才發現根本沒有 強有力的證據。其次,大部分汽車出現問題需要專業的機構進行鑒定,而大多數車主缺乏訴訟經驗,不知道何時提出鑒定、如何鑒定、對鑒定不服如何處理。”在這 個問題上,夏樹呼籲國家實行舉證責任倒置的辦法,他説:“像美國很多地方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就是要企業自清,你認為不是自己的問題,就要拿出證據證明自己 沒問題。”

  汽車品質問題遲遲得不到解決,部分車主就會採取訴訟的方法,但訴訟成本以及檢驗鑒定成本又成為一道難題擺在車主面前。鐘師分析説:“有些故障很 容易判定,廠家會按流程解決,他們每年專門留出預算來解決這個問題,但不願意公布於眾,並不是所有故障廠商都要推卸。往往是有些故障比較難鑒定,對於消費 者説選擇去專門機構檢測就相當於賭博,因為檢驗費用是由敗訴方來出的。有些檢驗成本甚至比修車費用還要高,這種情況下到底要不要去花錢做鑒定,是很多車主 比較為難的選擇。”

  鐘師認為,目前國家沒有專門的機構免費做這種品質鑒定。沒有中間機構來緩衝,在某些糾紛比較難判定的情況下,比較模糊的事情就比較難辦。

  對此,田濟民也補充解釋道:“車主提起訴訟,首先要向法院遞交訴訟費,之後還有一系列費用如差旅費、鑒定費、評估費等,這些都需要車主前期墊付。由於訴訟存在風險,車主如果沒有找到專業的律師,這些費用有可能白白浪費。”

  汽車消費者只能忍氣吞聲嗎?

  面對汽車品質問題,消費者就只能忍氣吞聲嗎?當然不是。

  鐘師認為,車主購車的時候會與廠家簽訂合同,並按照合同內容履行雙方的權利和義務。“一旦出保,就是商業維修,自費修理無可厚非,這是行業規則。所以要在第一次協商中確定保修的各項事宜”。

  在問題投訴渠道上,幾位專家給出的答案幾乎一致。夏樹認為,法律是每個人都應當遵守,並用來保護自己合法權益的最有效途徑。鐘師提醒消費者,在 投訴時不要盲目選擇惡意網站、帶有目的性自營媒體等不規範渠道,以防被利用來要挾企業勒索錢財。他建議,消費者應聯繫當地消協進行調停,而且要嚴格按照三 包規定執行。

  目前中國經濟正在進行大的轉型,汽車行業也在加速發展。對於汽車産品品質維權,政府應儘快落實相關政策法規,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而作為企業,也應該提升技術和售後服務品質,製造讓消費者放心的車。汽車消費要向健康的方向發展,離不開企業與消費者的互相理解和支援。

  希望未來的3·15,企業能收到更多的表揚和感謝,而不再是多如牛毛的投訴。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