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25日 星期四

電子收費系統衰落 電子收費系統難離人工

發佈時間:2015-12-02 09:26:35  來源:北京青年報  作者:劉珜  責任編輯:王庭

  日前,市交通委停車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本市有望推行路側停車電子收費,東城、西城和海淀部分路段將率先進行測試設備安裝。北青報記者了解到,2012年北京就曾在朝陽、東城和西城部分街道試點推廣POS機式的路側電子停車收費。但目前部分試點區域已經棄用電子收費系統,改為純人工收費。一些老司機還記得早在1999年,北京街頭就曾出現過“咪表”,但很快就淪為廢鐵。交通專家認為,北京推行電子收費系統仍存難題,需先解決“停車有法,停車有位,停車有序”的問題。

  事件

  北京計劃明年推廣電子停車收費

  日前,北京市交通委停車辦相關負責人介紹,本市有望推行路側停車電子收費,東城、西城和海淀部分路段將率先進行測試設備安裝,涉及約600個停車位。今後,本市路側佔道停車,擬從目前的人工現場現金收費改為電子收費。

  上述負責人介紹,按照規劃,在路側停車位使用情況監測、收費技術測試比選工作基礎上,2016年,本市計劃在東城、西城、海淀部分路段開展路側停車電子收費技術試點工作。目前,相關的技術測試工作正在三個區開展,預計在年內數據就能回傳,形成技術可行性報告,屆時將形成適合北京管理需求的可行性技術方案。

  今年1月,市交通委主任周正宇曾對媒體表示,路側停車問(微網志)題的源頭之一便出在停車付費環節。“停車人有一個傾向,都不願意多交錢,所以會跟管理員商量,不要票的話可以減半。”未來要在這個環節用電子手段切斷現金。

  市交通委相關負責人昨天透露,目前正在組織全國相關廠商進行測試進行比選,看效果,再形成一個報告。明年推廣的路側電子停車收費系統使用什麼樣的技術暫時不能確定。未來將根據測試情況選擇部分區縣進行試點。

  調查

  第一代咪表用戶手上還有廢棄停車卡

  看到推進電子停車收費系統新聞的北京老車主王先生致電北青報稱,北京很早就推行過路側電子停車系統,也就是俗稱的咪表,但很快就廢棄了。王先生介紹,早在1999年,自己就辦過停車卡,但已經廢棄多年沒有使用,裏面還有近百元錢。看到新聞後,他費力找到了這張電子停車卡,並向北青報記者展示。

  北青報記者注意到,這張卡呈紅色,卡面上寫著“北京市公共停車電子收費系統開通紀念”,編號為00001480。使用規則上寫明此卡專門用於機動車臨時佔道停車付款使用。

  王先生回憶,這是自己1999年從停車管理員手中辦理的卡,面值100元,自己也是花了100元購買。當時在紅廟、東大橋等地使用,但因為設備並不好用自己只使用過一次。“後來再想使停車管理員就説機器壞了,不能使用。”在那之後,王先生就再也沒有使用成功過。

  2000年初,王先生在白家莊路也看到了咪表,但已經損壞了,電線都落在了地上,然後逐漸變成了廢鐵。王先生説:“為什麼之前推進過,廢棄了,現在還要推呢?這不是資源的浪費嗎?”

  觀察

  電子收費系統仍難離人工

  90年代末,第一批推廣的咪表依賴人工維護,在咪表設備中放紙。2012年北京推廣的手持POS在推廣期停車人仍需要以現金的形式交停車費,然後管理員再用持有的一張管理員卡代停車人支付停車費。但無論採用現金還是刷卡都需要由管理員手持設備。北青報記者查詢該公司的最新停車收費情況,發現大部分資訊停留在2013年。

  2013年使用過這套電子停車收費系統的停車管理員介紹,儘管是電子收費,但也沒能像想的那樣解決人們的議價情況。“不想交錢的無論是人工的還是手持設備的,他也都議價。當時使用時,有的人支援,也有的人覺得麻煩。對我來説還是人工的快,記下時間,幾秒鐘就完事了。”

  根據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三十八研究所的《北京市路側佔道停車動態監測和電子收費技術驗證測試公開比選公告》,北京市路側佔道停車動態監測和電子收費技術驗證測試將對路側佔道停車動態監測和電子收費技術所涉及的關鍵設備的適用性進行驗證,通過對可應用於路側佔道車位檢測的數據採集、通信和收費設備性能進行測試,對路側佔道停車動態監測和電子收費技術優劣進行比選。具體的測試對象為車位檢測設備(含通信設備)或手持終端設備的原廠商。這意味著,手持設備仍可能為路側電子停車收費系統推廣的一種方案。

  縱深

  歷時十年推廣的咪表幾乎全部廢棄

  北青報記者調查發現,王先生所稱的咪表正是北京推進的第一代路側電子停車收費系統。數據顯示,1999年4月1日,北京市分兩批在朝內大街、東四西大街、前三門、東大橋、朝外大街等20條街道,5720個車位,安裝了150台咪表,正式開始了咪表的試點運營。這批咪表在2002年左右先後停止使用。

  據統計,2004年4月7日,市運輸局正式批復公聯順達公司在朝陽、東城、西城、崇文、宣武5個區的市屬124條路段、12002個車位進行6093個咪表安裝使用的試點工作。2009年5月,公聯順達完成了咪表的測試,在西城、海淀、宣武、朝陽、崇文幾個區的主要街道安裝了1000台。

  2008年,公聯順達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咪表被“棄置”主要有幾個原因。一是市民正確使用“咪表”的意識較差,一些人停車時,能不刷卡就不刷卡,逃費現象較嚴重。二是“咪表”作為公共服務産品,在露天無人看管的情況下,被損壞、丟失現象比較嚴重,一些人故意損壞“咪表”表盤、照明設備、偷走表頭等,“咪表”的正常使用率不到20%。三是由於以往是通過牡丹交通卡來實現“咪表”的刷卡計費的,但因為牡丹交通卡的技術需要升級,且與銀行的結算等存在一些問題,也限制了大量“咪表”的正常使用。

  根據北京市停車行業協會的公開數據顯示,2008年,北京公聯順達公司對現有的咪表設施進行改進,並重新設計生産了3000塊新型咪表。“預計到年底前,城八區主要道路的路側停車位都將實現咪表刷卡收費,城八區使用咪表管理停車收費的比重將佔到三成。”

  但在2010年,有媒體對北京多個街道的咪表進行探訪,發現大部分咪表已經廢棄。幾天前,北青報記者在中日友好醫院附近,也看到了廢棄的咪表,但大多數市民對咪表全然不知,也沒人使用。

  時任北京市交管局副局長段裏仁對早年咪表的推廣情況非常了解,他介紹,1999年的一批咪表使用的是“停車幣”,使用起來非常不方便。隨後的更新換代又更新為牡丹交通卡和交通一卡通,但最終都沒能推廣下去。

  段裏仁認為,早年咪表推廣不下去,主要有三個原因,一是當時對停車收費不重視,有的地方收費,有的地方不收費,很少有市民願意將車停在收費的區域。二是當時引進的咪表使用不方便,早在1999年歐洲就已經普及了停車售票機,打票就可以拿到條子,停車多次時間都會有記錄,但北京引進的卻是“落後的停車幣”,市民不願意購買使用。三是當時在管理上不到位,最開始管理非常嚴格,然後逐漸就鬆懈甚至沒人管理了。

  如今,已經很少有市民記得“咪表”了。

  三年前投入停車收費POS機現在多已被人工取代

  據交通委公開消息,自2012年5月份開始,北京市先後在朝陽區、東城區和西城區的74條街道近5000個停車泊位開展停車電子收費試運作工作,共計投入使用收費終端POS/PDA215台。截至2013年10月31日,累計記錄停車次數391200次,刷卡103970筆。

  2013年11月,北青報記者在朝陽區工體北路南北側路側佔道停車場和工體東路佔道停車場就曾對POS手持設備進行探訪。當時,停車管理員手持有一台POS機,可以對停車人的車牌拍照,記錄下停車時間,打出停車憑證,待停車人開走汽車時,POS機將掃描停車憑證,然後計算出停車費用。

  近日,北青報記者再次來到工體北路和工體東路進行探訪,詢問多個停車管理員,均稱自己並不知道工體附近哪有電子停車收費系統,自己使用的是人工計費的方法,用紙條記錄車到來和離開的時間,1小時10元錢,可以提供發票。幾位新來的停車管理員對電子收費系統茫然不知。

  只有一位北京騰達永順停車管理服務公司的老停車管理員記得在2013年前後使用過的POS電子收費系統,但並不好用,只是用過大半年的時間就不能用了。

  這名停車管理員介紹,使用POS機即可以刷車輛的車牌號,也可以將車主的車牌號輸入到機器中進行計費。機器由廠家免費提供給自己使用,由電池供電,每天自己需要帶一塊備用電池進行收費。“這些都不是問題,最主要的是機器並不好用,經常會出現按鍵不靈或者打不出停車憑證的情況,就只能人工替代了。最開始還給工作人員打電話,工作人員來維修過幾次機器。但後來總壞,就逐漸不用了。現在這台機器還在我家裏扔著呢。”説完話,這名停車管理員迅速騎電動車去追一位準備啟動離開的車輛。

  北青報記者看到,工體東路編號為朝1-0798的停車場旁邊仍有電線電纜,停車管理員介紹,大概一個月前有工作人員手持電腦進行過測試。在現有停車位上,仍有埋著感應線的清晰圓形印記。

  2012年的這批推廣包括西城的部分街道,近日西城區交通委相關負責人明確告訴北青報記者,西城現在沒有一個停車位通過電子停車收費系統計費。但目前正在進行試點推廣,只是總體工作由市交通委統一負責,區裏只是配合做相關服務工作,比如施劃清楚停車位等。

  北青報記者了解到,2012年推廣的這批設備主要由北京停車管理有限公司負責。該公司工作人員介紹,這批設備有幾百台,在東城、西城、朝陽投入使用,目前仍在使用當中,但並不清楚具體的使用情況。明年的路側電子停車收費系統的推廣項目公司並沒有參與。“我們主要是服務提供方,具體推廣由交通委主導,這次可能是其他公司參與的。”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