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29日 星期四

朱華榮冷觀逆勢增長:三年之內SUV市場會下滑

發佈時間:2015-09-08 08:37:56  來源:蓋世汽車網  作者:何芳 範文清  責任編輯:岳雅風

  目前,中外汽車企業的合資合作在中國車市“新常態”的大背景下的確面臨新的挑戰。長安在合資合作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借助合資企業産能生産自主品牌車型,比如奔奔借助長安鈴木的産能等。下一步,長安有計劃與合資公司共同研發、共用平臺以及動力系統,而且不排除未來共用長安的平臺,大幅度降低研發成本。

  三年之內SUV市場會下滑

  今年前7個月自主品牌的高歌猛進,成為中國車市增速放緩最大的亮色,然而對於自主品牌或者中國品牌的現狀與未來,並非一片樂觀。

  “中國品牌當前面臨三大問題。”9月4日,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在成都車展上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採訪時表示,一是品牌溢價能力,二是新技術應用,三是企業是否具有持續穩定的經營品質。

  無疑,長安是自主品牌高歌猛進的代表之一。1-8月,長安銷售汽車180.7萬輛,同比增長7.8%,預計高於行業7.7個百分點。1-8月,長安品牌乘用車66.6萬量,同比增長34.2%,預計高於行業12.5%。

  一系列數字背後,值得注意的是——長安汽車37%的用戶由合資轉移而來。成都車展當天,37%——這個醒目而清晰的數據打在長安展臺的大螢幕上。伴隨而來的還有,售價14.28萬起的長安四驅SUV——CS75。

  車 市的火藥味正在累積。一天后,北京現代主力SUV新途勝以低於16萬的起步價上市。“市場已經進入存量競爭的階段、增量下來了,就是互相搶奪市場的時候 了,車企也要為車市負增長做好準備。”新途勝上市之後業內人士的評價也從側面表明,重壓下的北京現代不會坐等市場份額被自主品牌奪走。

  眾所週知,SUV是以韓係車為代表的合資品牌與自主品牌車型競爭力“此消彼長”的重要表現。朱華榮承認,“在高速增長的SUV領域裏,尤其是在中低端SUV 領域,自主品牌絕對領先,這源於自主品牌對於市場和消費者需求的準確判斷和快速反應,以及消費者的選擇日趨理性。”

  但是,對於SUV前景的判斷,朱華榮並不樂觀,“不出三年SUV市場(包括高中低市場)的競爭程度會和轎車一樣,而且會出現下滑。我的建議還是扎紮實實把産品做好、把握用戶需求、做好品質和客戶服務,每一個都很重要。”

  實際上,乘用車市場的主流仍然是轎車,SUV一枝獨秀並不能改變自主品牌的整體實力。除了SUV,長安計劃在自主品牌多個領域齊頭並進,這其中必然涉及長安轎車和微型商用車。

  吉 利博瑞的成功為自主品牌高端化撥雲見霧,高端化實際上是自主品牌盈利能力和溢價能力提升的關鍵。關於轎車産品的高端化,長安已經有了明確規劃。“由於資源 有限,長安曾經暫緩發展高端品牌,但長安絕不會放棄往上突破,哪怕可能會出現短期産品庫存等不利局面。”朱華榮認為,往上走是自主成長的必然過程。有消息 表明,未來長安將推出一款介於睿騁與逸動的B級車以滿足市場需求。

  另外,今年長安自主乘用車盈利可喜,但是微型商用車領域卻拖了後退。半年財報顯示,上半年長安自主品牌凈利潤1.8億,其中包括自主品牌乘用車和商用車兩個部分,凈利潤同比提升5到6倍。當然,1.8億去除了長安在自主品牌和産品行銷以及研發方面的投入。

  由此,長安乘用車發展起來之後,如何反哺此前的優勢市場——微型商用車?在這一細分市場,長安的老對手上汽通用五菱優勢愈發明顯,新對手北汽昌河也開始發力。對此,朱華榮的回復耐人尋味,“長安在商用車領域今年年底就開始轉型,我們要重回賽道。”

  借助合資産能只是第一步

  自 主品牌的現狀並不樂觀,中國汽車市場已經到了整合期。成都車展上,一位自主品牌車企老總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很多自主品牌企業都是無效産能。我們 最近走了一圈,想利用其他産能,很多是無效産能,根本無法滿足基本的品質要求,包括涂裝、整裝、品質保證能力都不行。

  談到自主品牌存在的三大問題,朱華榮進一步解釋,在品牌溢價能力方面,自主品牌與日係、韓係、歐美係還有差距,這個過程要慢慢來、不能急。

  “未來汽車品質不再是門檻,而新技術的應用,應用包括輕量化、節能、新技術的應用未來是個門檻。這些技術的運用會讓自主品牌的性價比和合資品牌進一步縮短。”朱華榮強調。

  另外,自主品牌還有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持續的經營品質。對於自主品牌的判斷,銷量的增長只是一個方面,盈利能力是核心。實際上,大量自主品牌企業,加上前期研發投入以及後期的品牌和産品推廣,還在營利的下線,虧損比比皆是。

  “不在乎你今年虧多少,明年虧多少,比如今年虧20億,但是現金流情況比較好,虧損因為大量投入新技術、新産品,這實際上是可以理解的。”從這個角度來看,朱華榮認為對於自主品牌企業盈利性的判斷要看得更加長遠。

  當下,自主品牌之間的聯合也成為必然。“目前長安正和國內的自主企業尋求一些合作,共同抵禦汽車産業未來的一些風險。”

  朱 華榮在呼籲自主品牌聯合的同時,特別強調自主企業與國際企業加強合作,尤其在研發領域。“國際上大品牌之間發動機聯合、技術開發的聯合很多,投入也很大。 我認為未來在相當長一段時間,中外雙方共同開發一些技術平臺、降低成本,共同搭建採購平臺等等,是應對競爭的有效手段之一。”

  目前,中外汽車企業的合資合作在中國車市“新常態”的大背景下的確面臨新的挑戰。長安在合資合作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借助合資企業産能生産自主品牌車型,比如奔奔借助長安鈴木的産能等。

  下一步,長安有計劃與合資公司共同研發、共用平臺以及動力系統,而且不排除未來共用長安的平臺,大幅度降低研發成本。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