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今年7月,我國汽車産銷量分別為151.8萬輛和150.3萬輛,環比下降17.99%和16.64%,同比降幅亦高達11.8%和7.1%。
事實上,這已經是自今年5月以來,國內汽車産銷量增速第三次出現同、環比雙下滑。基於此,今年前7個月,汽車産銷量同比增長不足1%。“之前曾做出3%的全年增幅預測,目前來看情況會有變化。”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董揚坦言,“由於尚未找出原因,還不足以支撐改變預測。”
而在整體汽車市場走低背後,增長勢頭上背道而馳的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間距急劇縮小的豪華車三強,以及正在逆勢大幅上揚的新能源汽車業,都在這場震蕩之中醞釀著新的格局。
自主:逆勢而上
稍加留意不難發現,汽車市場整體下滑的大背景下,並不是清一色的“哀鴻遍野”。
今年7月,廣汽傳祺銷量為1.36萬輛,同比增長150%。而在前7個月,廣汽傳祺累計銷售7.5萬輛,同比增長幅度亦高達33%;吉利汽車前7個月銷量28.17萬輛,同比增長36%,已完成全年45萬輛銷售目標的63%。
與此同時,繼今年5、6月份銷量同比增幅分別高達50.7%和43.8%後,7月,江淮汽車3.93萬輛單月銷量同比增幅再度超四成,達到46.1%。前7個月累計銷量為32.80萬輛,同比增長21.7%。
廣汽傳祺和江淮汽車的銷量大增,與SUV車型的強烈支撐關係緊密。“除廣汽傳祺GS5外,今年4月份剛剛上市的緊湊型SUV GS4也很快成為銷量支柱,7月份銷量達到1.2萬輛。”廣汽傳祺內部人士表示。
從江淮汽車車型分銷數據來看,SUV車型貢獻對銷量的支撐作用則更大。今年7月,江淮汽車SUV車型銷量為1.55萬輛,同比暴增12.6倍。今年前7個月,江淮SUV 銷量12.61萬輛,同比增長亦高達580.3%。
在安信證券看來,SUV車型的大幅上漲對江淮汽車全年盈利局面將有顛覆性改變。“保守假設全年銷售18萬輛、每輛車凈利潤3000元(估算S3平均出廠價6萬,凈利率5%),對應全年貢獻凈利潤就高達5.4億,而在2014年,江淮汽車全年凈利潤才達到5.29億元。”安信證券分析師林帆表示。
而在幾乎放棄轎車專注SUV的長城汽車身上,SUV車型的重要性更加明顯。7月,長城汽車銷量4.74萬輛,同比下降1.7%的背後,SUV板塊完成銷量39931輛,同比增長12.8%。也正因SUV車型的提振,今年前7個月,長城汽車累計銷量達46.27萬輛,同比增長16.96%。
事實上,上述四家自主品牌的高增長正是自主品牌整體上行的一個縮影。今年前7個月,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467.88萬輛,同比增長13.6%,佔乘用車銷售總量的41.2%,比上年同期提高3.7個百分點。而在這其中,SUV銷量161.68萬輛,同比增長87.1%。
合資:陣營分化
在自主品牌集體大增的另一面,合資企業市場業績下滑的卻不在少數。
今年前7個月,北汽集團累計産銷分別為137.22萬輛和133.2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91% 和-0.43%。其中,自主品牌乘用車銷售32.86萬輛,同比增長41.63%。而北京現代銷量僅為56.45萬輛,同比下降10.85%。
為應對市場業績不振,北京現代也開始啟動官方降價戰略。8月3日,北京現代官方宣佈,對旗下ix35和全新勝達兩款車型下調官方指導價,這也是北京現代八年以來首次“官降”。
無獨有偶,長安集團也出現了兩年內産銷量首次下滑。今年7月,長安集團産銷分別下降22.29%和8.36%至16.23萬輛和16.22萬輛,其中原因也是佔據長安集團30%銷量貢獻的福特品牌下滑所致。數據顯示,福特汽車今年7月銷量為77100輛,較去年同期下降6%,前7個月累計銷量為620588輛,較去年同期下降1%。這是今年以來福特汽車累計銷量同比首度下降。
不僅如此,上海大眾和上海通用兩品牌7月份和今年前7個月也各自出現下滑——今年7月份,上海大眾銷量10萬輛,同比下滑24.8%,前7個月累計銷量104.29萬輛,同比下滑2.86%。而上海通用7月份的9.55萬輛銷量和前7個月累計的89.73萬輛銷量,同比下滑幅度亦分別為23.3%和7.19%。
不過,今年前7個月,長安馬自達、長安標致雪鐵龍、廣汽豐田、一汽豐田等合資企業銷量仍呈正增長態勢,合資品牌陣營兩極分化態勢越發明顯。
而之於豪華車前三強寶座的ABB(奧迪、寶馬、賓士),裂變情形同樣正在發生。在全球市場上,賓士分別以2240輛和3653輛的微弱優勢超越寶馬、奧迪,奪得7月全球豪華車市場銷量冠軍;而在中國市場,奧迪、寶馬的紛紛下滑,增長勁頭也遠不如賓士強勁。
今年7月,寶馬(含MINI)汽車銷量3.46萬輛,同比下跌6.2%,前7個月累計銷量26.52萬輛,同比增長1.3%;奧迪7月銷量4.22萬輛,同比下跌12.2%,前7個月累計銷售31.61萬輛,同比下跌0.3%。而“千年老三”賓士卻在加速追趕。今年7月,賓士(含smart)銷售2.95萬輛,同比增長41.5%,前7個月累計銷售19.48萬輛,同比增長24.2%。
新能源:異軍突起
有些意外的是,在汽車業整體大盤走弱的同時,新能源汽車卻異軍突起。
中汽協會統計,7月新能源汽車生産1.93萬輛,銷售1.6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2.2倍和3.3倍。其中,純電動汽車産銷同比分別增長1.7倍和3.3倍;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産銷同比增長3.4倍。
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增長速度尤為可觀。“截至7月底,北京純電動汽車累計上牌1.62萬輛,7月份上牌超過2000輛。”北京亞市副總經理顏景輝分享的這組終端上牌數據中,北京地區今年前7個月純電動車銷量已經超過去年全年銷量的兩倍有餘(2014年北京純電動車銷量僅為6000輛)。與此同時,上海7月份新能源汽車4933輛的上牌量,也創下月度上牌銷售歷史新高。相關渠道數據顯示,今年1-7月,上海地區新能源汽車上牌量累計1.94萬輛。與去年同期的1923輛相比,同比增長900%。與今年6月銷售上牌4296輛新能源汽車相比,7月環比增長亦高達13%。
“2015年將是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時期,北汽2015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至少將增長3倍以上,2015年北汽純電動汽車的銷量將達到2萬輛以上。”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信心滿滿。
新能源汽車銷量大漲背後,北汽、比亞迪、江淮等主流新能源汽車企業的貢獻不可小覷。今年前7個月,比亞迪與江淮新能源汽車銷量分別為24851輛和3637輛,均超過去年全年;北汽新能源內部人士透露,今年1-7月,北汽新能源汽車訂單量破萬,累計銷售新能源汽車達7500輛,同比增長1418.2%。面對全年2萬輛年度銷量目標,北汽集團還將進一步擴大新能源汽車産品版圖。上述人士透露,北汽新能源今年年底前還將推出一款全新A級車純電動汽車,另一款EV200的換代車型也在計劃中。
“江淮汽車已明確新能源汽車業務發展戰略(i.EV+戰略),目標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佔公司總銷量比例不低於30%,形成節能汽車、新能源汽車、智慧網聯汽車共同發展的新格局。”江淮汽車內部人士表示。
在徐和誼的預測中,“2015年中國將取代美國,成為新能源汽車第一大市場。”而或也正基於對新能源汽車走勢向好的預判,汽車企業爭相擲重金推動新能源汽車業務。加之一系列政策利好,新能源汽車的崛起也在意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