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01日 星期天

消費者無視車企"官降" 經銷商庫存高於預警線

發佈時間:2015-06-04 08:37:39  來源:央廣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岳雅風

  眼下,持續低迷的汽車市場仍然未能顯現出回暖的跡象。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北京北辰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簡稱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了解到,這裡人氣並不旺盛。

  “我們4月和5月銷量確實有一些回升,但是比去年同期的銷量依然下滑明顯。”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副總經理顏景輝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除了市場未現回暖跡象外,汽車經銷商的庫存指數仍然在不斷走高。6月1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佈了5月經銷商的庫存預警指數,據統計,今年5月這一 指數高達57.3%,比庫存預警線高出7.3個百分點,這已經是連續第8個月高於警戒線。這意味著由於新車終端銷量的持續低迷,汽車經銷商正在持續承受高 庫存的壓力。

  與此同時,來自全國乘用車聯席會的統計顯示,今年以來,汽車企業的庫存量也出現“高壓”態勢。因此,從4月份開始,上海大眾、長安福特、北京現代、 上海通用等多數合資車企都通過降低官方售價或其他促銷方式進行降價,《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消費者對於這些官方降價的行為反應並不明顯,除了受“限 購”政策影響的個別城市外,車市尚未走出低迷。

  市場對“官降”不感冒?

  據了解,自4月5日上海大眾宣佈調低旗下多款産品的售價並公佈一系列促銷方式後,長安福特、北京現代分別通過減免購置稅和免息貸款等方式跟進降價,隨後上海通用也在5月12日宣佈下調旗下40餘款産品的售價。

  實際上,車企大規模的集中降價並不多見,這與今年乘用車市場的表現不佳有關係。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今年前四月乘用車銷量同比僅增長3.7%,增速下滑7.9個百分點,其中,轎車銷量更是出現了2.7%的同比下滑。

  然而,車企的降價並未使終端銷量得到有效提振。

  “我們4月和5月銷量確實有一些回升,但是比去年同期的銷量依然下滑明顯。”北京北辰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副總經理顏景輝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亞運村汽車交易市場獲悉,目前市場暢銷車型的售價基本保持了穩定。

  而從此前發佈的資訊來看,上海大眾此次官降的車型主要是途安和POLO,而途觀、帕薩特等車型只進行了官方促銷;上海通用降價的40款車中,降價幅 度達4萬到5萬元的雪佛蘭科帕奇,4月銷量為8000輛,而銷量較高的君威、君越、凱越、科魯茲等車型降價僅1萬元,暢銷車型英朗等産品並未降價。這也導 致一些暢銷車型在市場終端的價格變化,並不明顯。

  不只是北京,在經濟較為發達的華東地區,車市同樣慘澹。據杭州汽車城總經理徐建林介紹,杭州地區前四月新車銷量同比下滑幅度達到15%,車企的降價並未挽回市場銷量的下行走勢。

  相比之下,中西部的城市的車市仍保持了較快的增長。“一季度武漢新車銷量在11萬輛左右。”武漢汽車流通行業協會秘書長王斌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一銷量同比去年上漲25%。

  在供需平衡的市場中,經銷商並沒有太強烈的降價慾望。“經銷商有一些集中促銷,但並沒有加大力度。” 但是王斌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但是在他看來,武漢地區新車銷量之所以能保持較快增長,主要原因在於“武漢今年年初開始的汽車限購傳聞”。

  分析認為,與此前的北京、杭州、深圳等地實施限購政策相似, 限購傳聞刺激下的市場銷量爆增,將提前透支消費,並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難以恢復理性增長。

  經銷商庫存壓力難以消化

  “目前車企的降價主要是把終端已經有的優惠集中起來。”一位自主品牌車企的市場行銷部管理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他看來,此輪車企的價格下調“更重視的是廣告效應,而非實際的降價。”

  “經銷商的新車銷售很多都是虧本的,加大促銷的空間已經很小。”一家汽車經銷商集團的市場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一輪車企的官方促銷和降價並未超出經銷商已有的促銷。

  他分析稱,“廠商降價的目的之一,仍是減少經銷商的壓力。”言下之意,此番廠家調低官方指導價,對於刺激市場銷量的作用有限。

  對此,徐建林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説,廠家的降價和促銷一定程度上分擔了車市下行帶來的壓力,“經銷商提車的價格降低了,促銷也可以得到更多廠家的支援。”這樣以來,經銷商運營成本或虧損程度得到降低。

  今年以來,經銷商的盈利能力正持續受到挑戰。根據龐大集團(SH.601258)的季報,今年一季度凈利潤同比下滑54.7%,亞夏汽車(SZ.002607)一季度凈利潤同比下滑159.3%。

  不僅如此,根據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統計,2014年僅有3成經銷商盈利,另有4成經銷商基本收支平衡,3成經銷商虧本。

  “經銷商虧損最主要的原因是高庫存。”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郎學紅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今年廠商壓庫的行為已經有所減輕,但是這種慣性仍然存在。”

  在這樣的情況下,經銷商與廠商之間的博弈已悄然打響。

  一位來自某經銷商集團的市場部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他看來,今年廠家産量與市場需求的不匹配更加嚴重,而經銷商卻不得不承擔了這一後果。據他透露,經銷商集團和車企之間博弈更為激烈,未來的市場動向值得關注。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