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車行業的市場空間有多大?巨頭進入後,行業將面臨怎樣的挑戰?是否會如其他資本密切關注的2C領域一樣,補貼戰一觸即發?未來拼車行業將呈現怎樣的格局?
“再過幾個月這個市場可能就殺得血海一片了。”一位拼車行業的創業者説。
北京市交通委員會《關於北京市小客車合乘出行的意見》出臺後的一年多時間裏,合規性得到認可的拼車行業迅速發展,創投資本也紛紛下注。有數據顯示,僅2014年就有超過20家拼車APP拿到融資,融資總金額超過2億美元。
2015年,資本對拼車行業的投資熱情進一步高漲。僅4-5月兩個月間,天天用車、51用車和嘀嗒拼車即相繼披露規模從數千萬美元到1億美元不等的融資。微微拼車董事長、順風車創始人王永則透露,微微拼車也在進行B輪融資。
“百度投資51用車和天天用車之後,很多投資人認為拼車領域的機會來了。投了滴滴快的的投資人是有限的,現在,更多投資人希望抓住拼車領域的投資機會。”有創業者對記者分析。
拼車行業的市場空間有多大?巨頭進入後,行業將面臨怎樣的挑戰?是否會如其他資本密切關注的2C領域一樣,補貼戰一觸即發?未來行業將呈現怎樣的格局?
模式的差異
拼車市場足夠大,也足夠有趣。
從市場需求看,拼車行業的市場規模毋庸置疑。基於共用經濟的模式,其出行成本介於公交地鐵和專車計程車之間。這一降低用戶出行成本的模式,必然進一步提高需求。
嘀嗒拼車創始人、CEO宋中傑介紹:“中國的私家車數量超過了1.14億輛(公開數據顯示,2011年底,我國交強險承保車輛約為11400萬輛),這裡面如果有10%的車主進入拼車平臺,乘以服務頻次,保守估計每天可以提供1000萬到2000萬次的運力。”
社交是拼車創業企業正在重點開發的屬性,也是與計程車、專車模式形成産品差異化的又一方式。
以天天用車為例,該應用除邀請用戶填寫關於家鄉、學校、常去的地點等基礎資訊外,還會請用戶填寫諸如“是否喜歡喝星巴克”等資訊。設置的精妙之處在於,該類問題並不涉及用戶隱私,卻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用戶的生活習慣、性格特點。
“2C平臺的遊戲機制設計還是很重要的。用戶填這些資訊是要暴露給很多人時,往往會比較謹慎,但又希望提供一些資訊,因為這些資訊能夠吸引到和你比較像的人。 ”天天用車創始人、CEO翟光龍介紹説。
拼車企業通過車主和乘客之間的點評機制,積累了大量的用戶點評。以嘀嗒拼車為例,據宋中傑介紹,嘀嗒平臺上沉澱的用戶點評總量已超過500萬次。
補貼戰不可避免
“目前,談收入來源可能還為時尚早,但我們可能從交易佣金、汽車後市場的增值服務方面多下一些功夫。”51用車創始人、CEO李華兵對記者説。
參考分享經濟代表企業Airbnb的收入模式,佣金是拼車企業獲取收入的選擇之一。除此之外,以拼車作為獲取用戶的入口,為用戶提供汽車後市場相關的服務是更被頻繁提及的可選項。
“拼車公司最大的資源在於車主,特別是活躍車主,這是很大的一個想像空間。高頻打低頻是個合理的路徑,至於未來的轉化率如何、轉化成本如何,現在還不確定,但這個想像空間是存在的。”翟光龍説。
然而,尚未形成可驗證收入模式的拼車企業卻將面臨補貼戰的鉅額支出。
2015年4-5月,天天用車、51用車、嘀嗒拼車相繼宣佈鉅額融資;與此同時,滴滴、易到、神州等出行領域的巨頭亦紛紛明確表示進軍拼車領域。隨之而來的將是一場惡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