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7月17日 星期三

IT兩條線入侵汽車:誰是下一個智慧手機?

發佈時間:2015-04-28 11:30:36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周開平  責任編輯:王庭

  IT企業經過一輪爆炒後,進入汽車的路徑越來越清晰,並逐漸形成兩條路線:一是特斯拉和樂視為代表的全鏈條派,從造整車到IT系統,他們要打造一個 汽車閉環;另一派是做汽車鏈條中的一部分,最主要的是車聯網和智慧系統,把造整車交給車企。這些IT企業包括谷歌、蘋果、百度、谷歌、華為等等。

  4月20日開幕的上海車展期間,多數接受記者採訪的IT圈人士認為,如果以目前的合作關係看,談IT和車企誰顛覆誰沒有意義。但事實上,其本身業務上的重疊性在加深,雙方的衝突很難避免,具有天然的對抗性。

  蘋果谷歌派是目前IT進軍汽車的主流,大部分車企高管認為,他們最終會成為車企的供應商。但蘋果、谷歌也並不甘願只做供應商,有一天可能會站出來説:“為什麼不能反過來,車企作為IT企業的供應商?”現實狀況是,目前大部分電子硬體産品生産商,只不過是蘋果等IT企業的代工廠。

  汽車閉環不像玩電視

  IT企業有一套在電視、手機等電子産品上的商業邏輯,即創建一套內部系統,裝載在這些電子産品上,形成一個消費生態。利用這個生態為消費者提供服務賺錢。

  “我們不是造一台車,而是平臺、內容、應用、終端。打造汽車的那塊屏,其實是打造一個生態。”樂視超級汽車(中國)有限公司副總裁呂徵宇説。

  這是典型的IT思維。這套商業模式已經在電視、手機等電子産品上獲得成功,只要照搬到汽車上即可。理論上,未來汽車也不過是一個大型電子産品。

  樂視超級手機剛剛發佈,售價只需要1499元,遠低於成本價。“任何商業模式,都不可能做賠本的買賣。靠什麼賺錢,靠消費者使用過程中的生態鏈。以後賣汽車也低於成本。”

  樂視董事長賈躍亭對這套玩法很自信,一年前已經派出了團隊前往美國矽谷,做汽車研究。不過,有汽車業內人士認為,汽車並非手機和電視,從技術難度到産品的復 雜性,消費環境的特殊性,都是一般電子産品比不了的,樂視白手起家,研發、製造汽車的難度很大。白手起家造車面臨最現實的難題是,零部件沒有規模化,成本 難以控制。

  特斯拉不得不採用零部件整合模式,即採購已經被其他品牌産品分攤了開發成本的零部件,而非根據特斯拉設計産品,正向開發和採購零部件,導致上市出現多方面的問題。

  即使這樣,IT企業造車仍然無法和傳統車企的成本分攤抗衡。汽車研發需要大量投入,以樂視為例,目前其市值大約800億元人民幣,但目前全球排名第二的大眾汽車,單單打造一個模組化新車平臺MQB,就投入了700億美元。

  IT企業的普遍看法是,不能用傳統思維對比IT思維。“移動互聯時代,網際網路已經有能力通過整合各種資源,去深刻改變傳統工業。我們希望通過垂直整合的模式改變現有的汽車行業。”

  對於資金的渴求,促使了特斯拉不斷在資本市場炒作概念,帶動股價飆漲;同時,特斯拉品牌知名度獲得大幅度提升,但市場並沒有得到相應的認可。特斯拉在中國的銷量,去年下半年跌入谷底,令CEO馬斯克很生氣。

  品牌基因上,樂視也接近特斯拉,是高調的IT企業作風。樂視熱衷於利用網際網路和極客思維,引爆市場關注度,這和傳統技術派車企的低調作風截然不同。

  誰是誰的配套商?

  經歷一輪恐慌後,車企已經意識到,IT進入汽車並不可怕。4月21日,在“網際網路 汽車”論壇上,與會者的共識是,網際網路和車企誰也不會顛覆誰。

  大眾汽車集團CEO文德恩的觀點在汽車巨頭中很有代表。3月9日,文德恩公開表示,認同蘋果、谷歌等IT企業進入汽車行業。前提是大眾打造了全球規模最大的聯網車型。

  文德恩看準了IT企業在很多方面無法超越汽車,特別是在傳統機械領域,而車企也早已經佈局車聯網和智慧汽車,實力並不弱。寶馬研究互聯駕駛甚至比IT早上30多年。

  據寶馬(中國)網際網路駕駛戰略與執行經理張石稱:“寶馬互聯駕駛商業化運營已經實施兩年,今年已經到了一個戰略調整期。”寶馬在中國有和IT企業合作,比如聯通和小型的創業公司,但寶馬主導了産業鏈條。

  事實上,大部分IT企業,在目前的角色分配中,扮演的就是整車廠的供應商。包括蘋果、谷歌,也包括國內的百度、阿里巴巴、騰訊,還有與他們合作的電子通訊企業,富士康和華為。

  百度研究院副院長余凱定位百度汽車計劃時稱:“百度沒有造車計劃,但有一個無人駕駛項目,百度擅長的是大數據,人工智慧這個系統。百度在這個領域,相當於一個平臺級的服務提供商。”

  這種角色定位,至少給IT提供了兩個可能:一是降低整車廠的敵意,獲准進入汽車鏈條;二是初期可以在供應或者聯合開發中獲益。

  領先的IT企業籌謀更長遠的戰略。儘管谷歌最新款自動駕駛原型車由工程專業製造公司Roush生産,但它想要成為汽車鏈條的控制者。今年年初,谷歌公佈了與其合作的七家零部件合作商,包括LG、博世、採埃孚、大陸以及英偉達等。

  理 論上,IT在車載互聯等汽車智慧化的初級階段,只能作為車企的配套商存在。但發展到智慧駕駛和無人駕駛等高級階段,汽車的核心競爭力可能將演變成大數據持 有者和IT系統生産者。這和手機的發展歷程很類似,傳統手機的控制者就是手機生産工廠,但智慧手機的控制者,則是IT公司。

  車企大部分持反對觀點,廣汽集團總經理曾慶洪説:“未來不管怎麼樣還是汽車,像小孩玩具,純遙控的車也是車,不管今後怎樣車是一個主體。”

  IT企業有兩個邏輯來支撐預判:一是汽車巨頭轉身較慢,可能成為下一個諾基亞;二是汽車産品流通比不上手機,市場地域性明顯,全球市場有薄弱環節,可以打開主導缺口。

  很多自主品牌對於智慧化的理解,還只是停留在電商和車載互聯階段,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理事長付于武對自主品牌智慧化發展很擔心:“很多車企就是在炒作概念,根本沒有真正投入搞智慧化,這種趨勢很危險。”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