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全國政協第十二屆三次會議開幕當天,記者採訪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汽車工業工程公司副總經理柳崇禧。從工業4.0到智慧機器人,再到新能源汽車,柳崇禧關注到汽車業的多個熱點話題,並提出了他的建議。
柳崇禧認為,今年全國兩會上製造業最熱的話題當屬“工業4.0”。作為全球製造業強國,德國率先提出“工業4.0”的概念並形成國家戰略,這有助於其持續增強工業競爭力,實現工業化與資訊化的深度融合。“工業4.0”概念引入到國內後,同樣引起了廣泛關注,成為中國工業的下一個目標。客觀來看,目前德國工業整體水準超過3.0,而我國整體水準尚達不到3.0。
“工業4.0”包含了由集中式控制向分散式增強型控制的基本模式轉變,目標是建立一個高度靈活的個性化和數字化産品與服務的生産模式。在柳崇禧看來,“工業4.0”的核心是自動化和智慧化。目前,我國工業體系中,很多企業還處於半自動化的狀態,生産效率不高,能源消耗、污染物的排放都要比發達國家高出很多。向“工業4.0”邁進的過程中,首先要解決自動化的問題,而在這個過程中,智慧機器人就顯得非常重要。
目前,不論是汽車業還是其他製造業,工廠中都應用了智慧機器人,但這些機器人都是外國品牌,核心技術我國沒有。“我判斷未來幾年,在我國的製造業中,智慧機器人的需求量會猛增,如果不能在這方面取得突破,沒有掌握核心技術,我們的‘工業4.0’計劃將難以實現。希望政府有關部門能夠意識到智慧機器人在製造業中的重要性,儘快整合行業資源,系統性開發智慧機器人。”柳崇禧告訴記者,“我國對智慧機器人的研發,20多年前就有人在做,但現今能夠達到國際先進水準的幾乎沒有。機器人看似不難,卻涵蓋了材料、電腦、硬體、軟體等多項製造業的核心技術,希望在有關部門的引導下,能夠讓研發形成合力,儘早攻克這個難關。”
此外,針對汽車行業的另一大熱點話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柳崇禧也提出他的建議。“建議新能源汽車消費早日擺脫對補貼的依賴。去年我國新能源車的銷量有明顯增長,主要原因是補貼發揮了重要作用。”柳崇禧表示,“無論是我國還是其他國家,都尚未攻克電池的技術難關,就目前的電池水準,續航里程不足,性能逐年衰減。或許會出現一輛電動車行駛至15萬公里左右,就迫不得已要更換電池。”
柳崇禧建議,政府要對電池生産企業和科研單位給予補貼,而不是將補貼的大頭髮放給汽車生産企業。電動車的未來取決於電池技術,至少在現階段要努力追上世界先進水準,才不至於在未來的競爭中掉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