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薩博又到生死關頭 中國企業海外並購問題頻發

發佈時間:2015-03-05 07:19: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劉旭  責任編輯:岳雅風

  3月2日,瑞典特羅海坦法院就薩博重組案再度開庭。與此前數次開庭一樣,沒有實質結果。下一次開庭時間鎖定3月23日,將決定國能電動汽車瑞典有限公司(以下簡稱NEVS)關於“延期重組”薩博的申請,如果通過,未來3個月將決定薩博生或死。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方了解到,正在與多方協商重組方案的NEVS董事長兼CEO蔣大龍,最大訴求或許是“脫手”薩博。快些,再快些。

  在薩博重組案開庭前的兩周,萬向對於菲斯克的重構傳出新聲音,在售車型菲斯科·卡瑪更名Elux卡瑪。“主要考慮菲斯克的品牌形象並不盡如人意,同時菲斯克已推出其他産品與汽車無關。”汽車評論員秋天永向記者表示,萬向放棄菲斯克品牌之後,這場收購的性價比再度降低。

  然而,“中國金主”對於通過海外企業“曲線造車”的興趣仍在高漲,但大批生存艱難的海外企業,可挖掘價值亟待評估。

  引入資金是重中之重

  2012年,蔣大龍力壓龐大集團、青年汽車等企業,獲得薩博資産。此後三年,NEVS幾乎拖垮了他所有産業。3月2日,是上一次重組方案的到期日,瑞典特羅海坦法院開庭討論,主要形成兩方面建議:一是債務償還,二是延長重組期限。本月23日,法院將就上述兩點建議予以回復。

  在債務方面,2月26日,NEVS第三次舉行債權人資訊通報會,討論償還債務方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根據償還方案,債務50萬克朗以上的債務,限期償還50%;50萬克朗以下債務全部償還。

  目前,NEVS債權人超過570位,其中50萬克朗以上的債權人超過100位,需要60%的債權人同意,該償還方案才能得以通過。然而,這又是一次漫長的投票過程。據悉,在此期間,瑞典政府負責NEVS的日常費用。

  在重組方面,蔣大龍希望再延長3個月期限。這是瑞典特羅海坦法院從未面臨的情況。3個月內,蔣大龍需要完成NEVS的股權合資,通過引入資金,解決NEVS的重啟問題。

  目前,蔣大龍僅能通過自身國內業務的抵押,勉強維持NEVS的日常運營。去年5月,國家現代能源控股有限公司將下屬國能電力的57%股權轉讓給國家電網下屬的國網節能服務有限公司。此後,蔣大龍旗下實體資産所剩無幾。

  並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由於NEVS收購之前,薩博破産案沒有完成清算,導致其在瑞典的廠房、設備等無法進行抵押變現。“這本來是蔣大龍預期週轉資金中的很大一部分,”消息人士向記者表示,也導致其現金流岌岌可危。

  由此,NEVS引入的幕後“金主”十分重要,一定程度上決定了NEVS能否活下去,也是本月23日之後3個月內,蔣大龍必須解決的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NEVS找到了兩個金主,未經官方確認的消息稱分別為印度馬恒達和中國東風汽車,同時,一度退出NEVS重組的青島市政府,有望重返。蔣大龍希望通過股權與印度馬恒達和青島市政府形成對NEVS的控股,目前三方爭議焦點主要在股權分配方面。

  此後,完成股權重構的NEVS希望與東風汽車形成技術合作,東風汽車與NEVS在瑞典成立研發中心。據悉,東風汽車去年1月全資收購的汽車研發公司瑞典T公司,前身是薩博動力總成公司。

  車企海外收購頻現尷尬

  來自NEVS的資訊顯示,薩博第一部分是和金主(印度馬恒達)共同打造一個高端汽車品牌;第二部分是與另一汽車企業(東風汽車)成立股比對等的技術公司,將鳳凰平臺賣給該公司,在薩博汽車瑞典工廠所在地特羅海坦,與NEVS合資共建技術研發中心。

  已低調介入薩博體系的東風汽車逐漸進入公眾視線。“通過技術合資的方式,一方面將東風品牌植入歐洲汽車體系,通過薩博品牌提升東風形象;另一方面通過此舉獲得薩博在歐洲市場的渠道是主要目的。”汽車行業分析師向記者介紹。“蔣大龍在收購之初並沒有想到這一談判會拖延至今。”來自NEVS的聲音顯示,“商談仍在繼續推進,我們認識到談判的複雜性,以及重組狀態所帶來的不確定因素。目前為止,NEVS的大股東一直單方面在為公司提供重組期間的資金支援,盡其所能幫助公司擺脫財務困境。”NEVS總裁Mattias Bergman説。

  遭遇海外收購困境的並非蔣大龍一人。2月底,消息顯示,中國萬向集團原定2015年重新發佈菲斯科·卡瑪電動車的計劃或將延遲至2016年,同時新車車名或也將發生變化,以Elux卡瑪取代菲斯科·卡瑪。“菲斯科面臨的問題同樣艱難,”秋天永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首先,菲斯科在售車型問題頻現,對這一品牌造成嚴重困擾;第二,菲斯科創始人亨裏克-菲斯科已開始其他業務。未來,菲斯科這一品牌的使用或陷入尷尬。因此,在重組過程中,萬向摒棄了菲斯科的命名。

  據記者了解,作為國內最大零部件集團的創始人,萬向集團董事局主席魯冠球的“造車夢”人盡皆知,鋻於國家對新能源汽車産業的扶持,萬向以此為切入口獲得突破,收購菲斯科後,復産卻一再拖延。

  實際上,除了吉利成功收購沃爾沃轎車外,從青年汽車對於蓮花、世爵等企業的股權收購,到龐大集團多次試圖通過收購海外弱勢品牌“曲線造車”,國內車企在海外並購中成功案例並不多見。

  分析認為,中國汽車企業海外收購主要目的有二,一是通過技術引入提升品牌形象,二是整合海外品牌的人才、渠道以及零部件配套。但中國汽車企業更需深入了解海外企業的生存狀況到底如何。在中國汽車市場已躋身成熟市場之後,外來和尚並不一定好唸經。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