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0日 星期五

低油價刺激傳統燃油車銷量 電動車“不來電”

發佈時間:2014-12-22 08:06:00  來源:廣州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凡

  國際油價暴跌下的汽車産業第二擊

  今年6月以來,國際石油市場跌聲一片。美國汽油價格已經下滑至2014年最低點,且有繼續下滑趨勢。中國汽油價格儘管在短短半月內連續兩次提升燃油稅價格,汽油價格卻也下調,不堪重負的車主迎來難得喘氣時機。沙特已經放話,可以忍受兩年低油價。歐佩克否決委內瑞拉減産以抬升油價的提議,決定維持産量。換言之,“低油價”還會持續一段時間,也因為如此,如何適應“低油價”被汽車圈各界人士擺上議程。專題文/周偉力 圖/王燕

  車市:低油價刺激銷量

  石油是現代工業不可或缺的因素,説其為血液,一點不為過。在汽車領域,儘管電動車正在崛起,但在全球範圍內,電動汽車還是絕對小數,大部分車企生産和即將生産的車型都是傳統燃油車。多數車企會因汽油價格下跌而受益,因為油價下跌,會直接帶動更多的消費,讓原本猶豫的準車主下決心購買汽車。

  對於車市而言,油價下跌,相當於爭取到一項重大利好政策。讓政府推出有利於車市的政策難度不亞於登天,畢竟政府要權衡各方面利益,2009年的“購置稅減半”也是全球經濟危機背景下才推出的。油價下跌卻不會讓政府為難,政府從頭至尾不用多掏一分錢,效果卻等同於利好政策。

  在中國,看好“低油價”大有人在。今年車市“有人笑,有人哭”,但沒有一個人輕言放棄,無不摩拳擦掌,以便來年再戰。對於2015年的中國車市,一開始估值估計是7%,與GDP增幅一致。隨著油價持續下調,車企和有關調查機構紛紛上調預期至8.5%左右,即“低油價”對車市會有1.5%的刺激效果。以今年2400萬輛銷量計算,1.5%便是36萬輛——不多,也絕對不小,足以抵消一線城市限購帶來的負面影響。

  事實上,中國車市對於高油價有超強的抵抗力。2007年油價暴漲,中國車市未受分毫影響,消費者對新車渴望完全蓋過對高油價恐懼,中國車市仍以每年兩位數增幅往前奔跑。2012年,中國油價全面在高位運作,車市也僅僅只是變換車道,從高速增長變為微增長,增長依舊,只是速度沒那麼快。現在油價從高位滑落,去掉包袱後的中國車市有望在明年輕裝上陣,前景自然更加光明。

  合資車企:

  理直氣壯不談電動車

  油價下跌,對車企,也是減負。其耗費在零配件採購和生産製造上的成本,會隨油價下調而下降。將節省下來的資金用到技術研發、人力培訓、産能擴充以及網路建設上,可為下一輪發展夯實基礎。更為關鍵的是,油價下跌,車企身上背負的壓力也大幅減輕。此前,高油價是高懸于合資車企頭上的達摩斯利劍。為應對高油價,合資車企不得不耗費鉅資在純電動車領域。車企心裏明白,純電動車短時間內不會有收穫,但明白歸明白,還是得硬著頭皮做,消費者和政府都在看,誰都不敢賭。

  在新的“低油價”語境下,不談電動車,理所當然,合資車企可以安然做他們想做的事情:渦輪增壓、小排量、混合動力、輕量化以及智慧安全。以前,合資車企只能小心翼翼將傳統汽車放在“短期戰略”這一定位上,“中長期戰略”只能是新能源,現在不會有類似顧慮。

  今年廣州車展上,徵兆已經非常明顯,國際汽車巨頭焦點都放在傳統汽車上,曾經是展會焦點的純電動車被邊緣化。只有本土車企還在堅守純電動車這一陣地,他們在電動汽車上走得太遠,已經難以回頭。有陰謀論稱,石油價格被人操控,低油價是為阻礙中國電動車崛起。如果石油價格能被操縱,國際經濟就變成幾個人的遊戲。事實並非如此,油價漲跌主要取決於供需以及對未來供需情況的預期。為阻礙一個國家電動車産業而操控油價,沒有人或國家做得到。

  準購車者:低油價是額外驚喜

  油價下降,會直接帶動汽車銷量,但在中國所起到的作用會不如其他國家。中國老百姓購車慾望一直居高不下,大部分人在憧憬以擁有車為代表的城鎮生活,只要條件允許,便會出手買車。買車之前至多了解大體的用車成本,至於具體的油價高低與走勢,不會像其他國家如此敏感。用通俗話描述,即,汽車本就要買,無所謂油價高低,低則喜,高也不必憂。

  在諸多購車指標當中,性價比被永遠排在第一位,造型、安全、燃油經濟性等的排名上下浮動,這是中國傳統決定的消費關,與世界其他國家都不同。油價高企的2007年前後,燃油經濟性一度排到第二位。但隨著逐漸適應高油價,排名又逐步下滑。在油價由高轉低的當下,燃油經濟性地位只會進一步降低,甚至要讓位於空間(長軸距)。

  車主:節油還得繼續

  油價下跌,開支就少,開一公里路,以前需要1元,現在可能需要8角。一年如以15000公里計算,能省3000元,抵得上剛工作大學生一個月的工資。但相比美國舉國歡呼,中國車主的開心大打折扣,國內油價並未做到與國際油價同步大幅下滑:石油成本降低,但燃油稅不聲不響之間提了上去。有關部門解釋,這是遏制高能耗消費,而且這也非中國獨有,紐西蘭和澳大利亞也這麼做。

  但是,仔細比較,中國最近兩輪燃油稅累積增加0.4元,增幅40%,紐西蘭為4.5%,澳大利亞則只有1%,相去甚遠。增幅原因有兩個:一是此前中國燃油稅過低,現在趁著國際油價降低,回歸到正常水準;二是將稅費當成杠桿,調控油價。不管何種原因,對於消費者都非好消息。有專業人士為此發出呼籲,提高燃油稅,也得專門立法。因為油價降低,而大手大腳開車,那肯定不會有。中國車主已經在高油價下匍匐前行多年,養成良好的節油駕駛習慣,將來還會一直持續下去。此前,為對抗高油價和高用車成本,不影響出行情況下,車主會使用公共交通系統。油價下調之後,這種顧慮會少許多。

  本土車企:油價下跌是個機會

  中國不乏偉大公司的苗子,只是缺乏偉大公司成長的環境。環境是什麼?是“崇洋媚外”消費習慣。現在回頭討論這一消費習慣的形成沒有任何意義,既定事實,討論再多也沒有意義,所需要做的只能是接受,然後再慢慢改變。低油價對改變這一環境提供一良好契機,縱觀中國車市,大致可以看出,油價高低與本土車企市場境遇驚人的相似:2002年~2007年,油價從低位逐漸往上爬,本土車企野蠻生長;2007年~2012年,油價突破消費者心理極限,本土車企發展遭遇挫折,在泥潭裏苦苦掙扎。

  合資車企對製造成本的控制,承受高油價的抗能力,在節油環保上的技術儲備,遠不是本土車企所能企及。油價低位運轉時,消費者不會感受到來自油價的壓力。但隨著油價高漲,消費者顯然更願意相信合資車企。再加上合資車企原有的品牌優勢,雙方競爭便不在一個層級上。

  合資車企對石油依賴逐漸降低,他們處於工業化到智慧化的轉型。中國本土車企追趕迅速,但仍處於工業化階段。此番油價下調,會大幅縮短雙方之間的差距。本土車企應該抓住這種機會展示最近幾年來在設計、生産、工藝以及科技上的進步。低油價時代努力追趕,高油價時代跟上步伐,做到這兩點,在車市中立足,便不成問題。電動車也是可以展示,但不要將寶都押在電動車上,較長一段時間,傳統燃油車仍然是主流。

  相關連結:油價短時間內不會回調

  石油輸出國一直比石油進口國少,而且,石油在石油輸出國手上,先天佔有主動權。由於石油輸出國攜手造成的石油大幅上漲,2007年不是第一次,在更早的1973年也發生過一次,那一次對西方國家造成的衝擊要遠大於2007年,被譽為石油危機。

  但是,大宗商品價格暴漲會讓生産過程中不斷增加産能,以期在全球財富再分配當中佔據先機。美國的頁巖生産和加拿大的油砂也開始加入到能源戰爭當中。本來油價已經在下滑,誰還願意削減産能?部分國家財政主要依賴石油出口,比如俄羅斯與委內瑞拉,油價下跌,只能通過增加産能來彌補損失。高油價時期增加的産能一旦閒置下來,損失更大。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