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9月27日 星期五

規模為利潤讓路:豐田中國市場“踩剎車”

發佈時間:2016-01-12 09:27:45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作者:周開平  責任編輯:王庭

  過去兩年在中國市場發展迅速的豐田,1月5日公佈今年的預期銷量時,令競爭對手大吃一驚。豐田預計,今年在華銷量目標只同比增長2.4%。

  豐田是全球最大車企,其對市場的趨勢判斷,被汽車業內作為整體市場發展的風向標。特別是對全球經濟把握不準的自主品牌,經常會把豐田預期作為重要的參考標準。

  “豐田往年制定目標,一般略高於GDP的增長,這是一個參照標準。今年的目標制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它對整體經濟環境和汽車政策的判斷,另一個是自身發展的調整。”一位接近豐田汽車的人士對記者稱。

  1月8日,廣汽豐田內部人士稱,“基於今年豐田在中國的整體銷量目標增幅不高,廣汽豐田的銷量目標也不會太高。原因之一是,要穩定銷售渠道,為經銷商騰出發展空間。”

  今年中國汽車市場有很多變動因素,包括政策層面,比如反壟斷和新版的《汽車銷售管理辦法》將出臺;另一個是新能源汽車市場推廣,到了一個拐點,傳統車和新能源汽車之間,可能要進行資源分配,有預見的車企,會為新能源汽車發展儲備力量。

  豐田在中國“踩剎車”?

  2013年以前,豐田在中國市場的銷量不僅遠遠落後於大眾、通用等車企,而且比同為日係的日産汽車年銷量也少不少。汽車業內簡單地將豐田的問題歸結為,戰略上太保守。

  2013年後,豐田開始加速,當年銷量達到91.75萬輛,同比增長9.2%;2014年銷量為103.24萬輛,同比增長12.5%;去年銷量達到112.25萬輛,同比增長8.7%。與日産在華銷量距離越拉越近。

  這種增速被認為是豐田在2012年發佈“雲動計劃”後,戰略積極起到的效果。但在外界看來趨勢一片大好的狀況下,1月5日,豐田比其他車企都更早地發佈了一份低調的目標計劃,預計今年銷量為115萬輛,只比去年增長2.4%,總銷量計劃只增長2.75萬輛。

  按照豐田預計,去年10月底上市的雷淩雙擎和卡羅拉雙擎,每月各自的銷量目標都為3000輛,增量的混合動力車可能為豐田全年帶來7.2萬輛銷量。這意味著,豐田預計在某些車型上,銷量可能會有大幅度的下滑。

  這個突然的“剎車”計劃,令汽車業內很意外。中國的汽車行業似乎並沒有那麼低迷,豐田在全球的競爭對手,通用汽車去年在中國的銷量達到了361.2萬輛新高,在基數較大的基礎上還同比增長了5.2%。

  從競爭格局來看,豐田似乎更應該樂觀。其全球最大的競爭對手大眾汽車,正陷在“排放門”泥潭中難以抽身。相關數據顯示,大眾汽車集團2015年銷量為993萬輛,較上年下降2.0%。

  不過,據豐田內部人士稱,豐田在中國經歷了三年較快發展後,自身進入了一個調整期。比如産品引入,過去兩年雷克薩斯和豐田品牌都引入了較多全新産品,從明年開始,新品引入速度將放慢。

  “會有改款或者新動力系統引入,比如1.2T搭載産品的補充,但基本沒有上量的全新産品。這也是一個原因,就是計劃微調産品結構,做更好佈局。”廣汽豐田內部人士稱。據相關資訊顯示,雷克薩斯品牌和一汽豐田狀況也是如此。

  豐田往往會對其發展節奏設定一個週期,這個週期的起點是2012年,結束時間是2016年,這和中國五年制的經濟週期比較類似。下一個週期的核心,將是混合動力汽車,國産混合動力車型雷淩雙擎和卡羅拉雙擎在去年上市是重要的代表性事件。

  規模為利潤讓路

  2015年10月底上市的雷淩雙擎和卡羅拉雙擎,到12月底時,訂單各自都超過了9000輛,表現遠超月銷3000輛的預期,産能出現一定程度的緊缺。

  據廣汽豐田提供的資訊,目前交付的雷淩雙擎有2000多輛。“這也是影響明年目標制定的一個因素,雷淩雙擎儘管表現好,但産能還需要爬坡。”

  豐田放慢腳步的另一原因,是給經銷商一個調整的空隙。中國汽車經銷商的庫存指數常年處於預警線以上,這是一個危險的信號。雖然車企通過各種方式,緩解了 2014年年底發生的經銷商集體對抗,但問題沒有根本性解決。2015年經銷商庫存有11個月處在警戒線以上,只有一個月處在警戒線以下。

  豐田是在經銷商盈利上較為注重的車企。比如廣汽豐田去年推出的新漢蘭達,全年都在市場上熱銷,經銷商有較高利潤;佔廣豐整體銷量30%的凱美瑞也基本維持了價格體系。

  但車企必須提前做出渠道受到較大衝擊的準備。1月6日,商務部網站發佈了《汽車銷售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新《辦法》),並將在今年年內正式實 施。《辦法》明示了要積極發展電商銷售模式,放開配件銷售渠道,以及非強制性放開渠道形式的建議。可以預計,今年汽車經銷商將受到有史以來最大挑戰。

  另一個影響較大的政策是《汽車行業反壟斷指南》也很有可能將於今年年中出臺,經銷商完全靠後市場簡單、粗暴的壟斷配件賺錢的方式,將可能完全終結。問題是,主機廠可以將利潤讓出來,但4S店可能難以抵擋。

  事實上,客觀形勢下,車企的戰略最終取決於其自身的邏輯。豐田的邏輯很現實,車企不能為了上規模而上規模,企業發展的目的是為了利潤。儘管大眾汽車年銷量規模多次接近豐田,但豐田的凈利潤遠遠高於大眾。

  “在中國市場也是如此,一味的上規模,遠不如保證較高的利潤率。對比一下豐田在中國合資企業每年的利潤率,就可以知道豐田在想什麼。不過有時候這種邏輯會錯失機會,但大多數時候,它走得更穩。”上述接近豐田的人士稱。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