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一汽大眾持股比例調整背後:大眾一直想要更多

發佈時間:2014-10-20 08:24:26  來源:新京報  作者:新京報  責任編輯:張少雷

  傳聞多年的一汽大眾合資雙方持股比例調整一事終於有了新進展。近日,一汽集團和大眾汽車正式簽署了一汽大眾延長合資期限25年的協議;與此同時,一汽大眾內部也傳來消息,雙方正在推進股比調整一事,一汽與大眾方面目前的60:40或將調整為51:49。

  新進展

  “中方將積極考慮”

  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成立於1991年,在1995年將奧迪納入後,一汽大眾的股權結構變更為:一汽60%、大眾30%、奧迪10%,並維持至今。它也是中國汽車合資企業中少有的中方持股比例遠超外方的一家合資車企。

  今年10月11日,在中德雙方總理的共同見證下,一汽集團和大眾汽車在德國柏林正式簽署了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延長經營期限的合資合同。合同規定,中國一汽和德國大眾將繼續延長經營期限25年至2041年,同時雙方還將擴大産能規模,以適應中國汽車市場的發展趨勢和用戶需求。

  而就在此前3天,在即將赴德國主持第三輪中德政府磋商並對德國進行正式訪問之際,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德國《世界報》發表題為《讓開放創新引領中德合作》的署名文章。在文章中,李克強對過往中德經貿合作進行了回顧,並表態中方將積極考慮大眾汽車提高在一汽大眾中股份比例的請求。

  “中方將積極考慮德國大眾汽車提高在一汽大眾合資企業中股份比例的請求,也希望德國允許資質好的中國企業競標德國的高鐵項目。”李克強在這篇署名文章中表示。

  此後,一汽大眾相關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一汽集團和大眾汽車原則上同意進行調整,目前正在推進階段,但尚未確定是否由60:40調整至51:49。

  除了股比調整外,據此前相關媒體的報道,按照雙方“續約”的合資合同,大眾汽車還將對一汽大眾的産品規劃、智慧財産權、生産規劃等給予支援;合資各方將進一步支援一汽大眾提升研發和規劃能力,開發新能源汽車産品。

  ▶ 前景

  奧迪有望增持股份

  儘管目前一汽大眾方面並未透露調整後可能的9%股份是直接納入大眾汽車集團還是奧迪品牌,但據一汽大眾內部人士透露,如果股比調整順利,奧迪將增持這部分股份。

  由於目前奧迪在一汽大眾只有10%的股份,除技術轉讓和向一汽大眾出售CKD零部件的所得外,其在一汽大眾的利潤分配上也只能得到10%,在進口車上的銷售利潤也歸一汽大眾。這些導致與大眾獨立財務核算的奧迪在華積極性不高,中國市場的資源配置因此受限。近些年來,儘管奧迪仍然于豪華品牌方面在華領跑,但其與競爭對手寶馬[微網志]、賓士的距離正在加速縮短。為了鼓勵奧迪的積極性,在此輪股比調整計劃中,奧迪也將是重頭。

  ▶ 現狀

  合資車企多數“對半分”

  按照目前的産業政策,外方在華設立整車合資企業,持股不得超過50%。該項政策已執行多年,上世紀80年代,中國改革開放剛剛起步,為確保中方話語權,維護中方在合資企業中的利益,國家規定所有的中外合資整車企業中,外方不能控股,於是就出現了中外雙方持股比例各佔50%的情況。

  目前,在國內已有的幾十家整車合資企業中,多數合資車企雙方的持股比例都是50:50,董事會中雙方的股東人數也是一半對一半。如最新成立的奇瑞與捷豹路虎合資項目、東風與沃爾沃商用車合資項目,雙方的股比也是50:50。如果發生分歧,雙方必須協商解決。

  但與雙方各佔50%這種“多數派”行為不同,一汽大眾目前的股份結構為:一汽集團60%、大眾30%、奧迪10%。

  長故事

  一汽VS大眾,博弈已久

  事實上,一汽集團與大眾汽車之間有關持股的博弈由來已久。

  一直想要更多

  就大眾方面增持股權的問題,早在10多年前大眾汽車就向一汽集團提出過,只是當時由於一汽態度強硬再加上一汽大眾項目自身盈利現狀並不樂觀,大眾最後只能作罷。

  而近年來,中國市場逐漸成為大眾汽車最大的海外汽車市場。去年,中國市場為大眾汽車集團貢獻了約43億歐元的利潤;其中一汽大眾銷售新車160.7萬輛,在中國狹義乘用車企業中排名第三,而奧迪則繼續在華領跑豪華品牌,共銷售超過48萬輛新車。

  但相對於上海大眾50:50的股權關係,大眾集團所持股一汽大眾的股權是40%。因此,大眾汽車一直希望能夠通過股比調整,提高在華收益。同時,大眾汽車也一直希望能夠通過股比的調整,在中國市場實現南北大眾之間的一種平衡。

  自2011年以來,大眾集團高層開始在各種公開場合表示希望提高在一汽大眾的持股比例。2013年9月,大眾汽車集團CEO馬丁·文德恩在接受採訪時明確表示出增持一汽大眾股份的意願。最近一次是今年8月初,大眾首席財務官潘師表示正在和中國一汽集團討論延長合資企業協議期限,談判內容可能包括提高大眾在一汽大眾中所佔的股比。

  然而對此,一汽集團始終保持沉默。只有在今年上半年,一汽集團董事長徐建一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一汽大眾的股比調整不是一汽集團自己就能説了算的,必須取得國務院、國資委[微網志]的批准。

  出讓與補償

  部分業內人士認為,一汽集團之所以不願輕易改變現有合資結構,是不想放棄每年高額的銷售利潤,除非大眾汽車以其他方式進行補償。據悉,如果出讓9%股權,一汽集團每年將損失多達數十億元的利潤,而為了補償一汽,大眾將在發動機和變速箱等上游零部件合資企業的股權設置上做出讓步和妥協,以期通過採購收益的傾斜,彌補一汽在整車合資項目上的損失。

  除此之外,也有業內人士認為,一汽集團整體上市節點的臨近,也是大眾汽車將股比調整提上日程的原因之一。“一汽集團想要實現整體上市,就需要把各個合資公司內的中方資産納入上市公司,而這就需要外資方的支援。”某券商分析人士表示,去年北汽與戴姆勒重組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希望借助戴姆勒推進其上市。

  - 延伸閱讀

  南北大眾差異明顯

  一汽大眾與上海大眾間的南北差異,不僅僅是合資雙方的股權比例不同,還包括差異化定位給其帶來的不同發展路徑,以及由此形成的不同發展格局。

  20多年前,大眾汽車分別在上海和長春建立合資汽車公司,在中國形成了南北兩個大眾的市場佈局。而早在上世紀90年代,大眾汽車就曾給予南北兩個合資公司不同的産品定位:上海大眾側重經過本土化開發的車型,而一汽大眾則著力生産原汁原味的大眾産品。在這種差異化定位的指導下,大眾汽車幾款主要的熱銷車型都給了一汽大眾,比如高爾夫、邁騰等,而上海大眾的車型則多是經過中國化的産物。因此,此前一汽大眾的銷售勢頭一直遠超上海大眾。

  但也正是得益於這種差異化定位,上海大眾的本土化研發能力不斷提升。從合作研發桑塔納2000,到全面自主研發推出的朗逸,再到即將上市的首款中高級轎跑車淩渡,這些新車型的上市開始幫助上海大眾迎頭趕上。除了豐富的産品之外,上海大眾的工廠數量也達到7家,比一汽大眾多了3家。因此,從産能規劃上分析,儘管目前一汽大眾領先,但在未來卻極有可能被上海大眾超越。

  一位一汽大眾經銷商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途觀加價熱銷早已讓他們羨慕不已,淩渡如今又要對標CC,如果一汽大眾的新産品投放仍然緩慢,一汽大眾今後或將落後於上海大眾。“SUV車型已經熱銷好幾年了,但一汽大眾還沒投放這一産品。對於如今的汽車市場而言,錯失時機就是錯失生存的機會。”

  目前,一汽大眾已經在有意識地強化自主研發能力,以降低大眾可能減緩新産品投放所帶來的風險。根據規劃,一汽大眾在具備車身自主研發能力的基礎上,到2015年將具備整車研發能力。

  - 參考案例

  北汽和賓士的股比調整利於推進北汽上市

  去年,北汽與戴姆勒-賓士雙方對其合資企業北京賓士進行了股權重組,重組後北汽股份持股比例增加到51%,並進而實現了對北京賓士財務報表的合併。同時,戴姆勒投資入股北汽集團旗下自主品牌乘用車板塊北汽股份12%的股權,為北汽自主品牌業務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援,推進北汽股份上市。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從資本層面來講,此次重組的最大意義在於北京賓士的業績將能夠併入北汽股份業績報表中,將大幅提升北汽股份在資本市場上的價值,吸引更多投資者;從技術及業務層面來看,北汽將得到賓士更多核心技術上的支援以及業務幫助。

  當天,北汽與戴姆勒全面戰略合作後的第一個項目——北京賓士發動機廠也宣佈建成投産,這是賓士在海外的唯一一座發動機生産基地。另據北汽董事長徐和誼介紹,北汽和戴姆勒還將投資650億元人民幣(6.1240, 0.0002, 0.00%),將北京賓士建設成為賓士在全球最大的整車製造基地,包括發動機、整車廠等多個項目。“北京賓士生産的整車和發動機都將出口到海外。”徐和誼稱。據戴姆勒大中華區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唐仕凱透露:2015年,雙方將投資40億歐元將北京賓士的産能擴充一倍,達到50萬輛;賓士A級車將在北京生産;北京賓士在中國銷售的所有産品中將有三分之二是國産車型。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