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全國首個“變+充電站”站點——深圳蓮花山充電站正式投入運營。該充電站充分利用了現有變電站的土地、供電量潛力及位置優勢,被業內認為對破解充電樁“布點難”做了有益的探索。
充電設施是新能源汽車産業發展的關鍵,但長期以來,充電樁建設都面臨諸多難題。由於當前新能源汽車電池的充電倍率不高、充電時間過長等因素,我國充電樁規劃仍以分散式充電樁為主的發展模式,不僅投入巨大,而且存在充電設施空置率高、管理空白、安全隱患凸顯等問題。
專家認為,充電設施規劃建設宜有前瞻性,充分考慮新能源汽車充電倍率不斷提升的趨勢,參照燃油車時代的加油站模式,以集中式充電站為主、分散式充電樁為輔,從而降低用戶改變習慣的阻力,減少巨量浪費。
根據國家發改委等多部門下發的《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年)》,到2020年,全國新增集中式充換電站超過1.2萬座,分散式充電樁超過480萬個,以滿足全國500萬輛電動汽車充電需求。
從過往的分散式充電樁的使用情況來看,空置率極高,帶來了巨大的浪費。不僅在商業地産,在住宅小區,燃油車佔用充電樁車位也十分普遍。“本來車位就十分緊張,我不可能讓車位空著等車過來充電,而且新能源汽車本就不多。”一個住宅小區的物業管理人員告訴記者。
記者了解到,如果規劃中的480萬個分散式充電樁按照一車一樁配備,單樁功率一般為7千瓦,乘用車月均行駛里程大約為1500公里,每千瓦時的續駛里程按7公里測算,每輛車月充電量大約為210千瓦時,月均充電時間約為30個小時。由此計算,設備的利用率不到5%。
另一方面,由於分散,充電樁的管理和維護困難,而且大多數位於商業地産和住宅小區中,一旦發生安全事故後果嚴重。此外,在效果尚不明朗的情況下投入巨大。按照當前分散式充電樁單個投入成本1萬元(設備、施工、配電建設完成)計算,480萬個分散式充電樁,需要累計投入480億元。如果算上與這480萬個充電樁配套費電網改造成本,累計投入過千億元。
專家認為,分散式充電樁更適合按需設置,而非現在的規劃先行,因為分散式充電樁能夠輻射的地理範圍太小了,在需求不明確的情況下做大規模的規劃,極有可能造成大量的閒置浪費。
隨著電池充電倍率的不斷提升,集中式充電站將能夠以近似于加油的時間滿足用戶充電需求,用燃油車時代的加油站模式來大規模推廣集中式充電站,既能夠在不改變習慣的前提下較好地滿足用戶需求,也能減少投入和浪費,同時有利於維護管理,保證充電安全。
“集中式充電站和分散式充電樁相比,從經濟效益上來講減少成本、避免浪費,從社會效益上來講安全隱患較低。”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企業所副所長、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首席專家張永偉説。(經濟日報記者 王軼辰)
(責任編輯:毛凱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