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5月,距《網路借貸資訊仲介機構業務活動管理暫行辦法》規定的整改期限僅剩3個月。P2P網貸平臺紛紛轉戰小額分散的車貸業務,為求生存,各平臺積極調整業務類型、優化産品設計。在2020年預計達2萬億元規模的汽車消費金融市場,各路玩家爭相進場,網貸平臺自然不甘落後。專家分析,隨著中國汽車市場進入存量時期,汽車金融作為汽車後市場的重要部分,其産業鏈的上下游頗具發展空間。
平臺扎堆汽車金融
據網貸之家統計,2017年4月,全國正常運營的網貸平臺有2214家,其中590家(僅統計當月發佈車貸標的P2P網貸平臺數)涉及車貸業務,佔比為26.65%。因小額分散的特性符合監管要求,車貸業務越來越受到網貸平臺的青睞。
“車貸行業經過了幾年發展,目前已呈現出紅海特徵,競爭日趨激烈。”人人聚財CEO許建文表示,從車抵貸與汽車金融、汽車服務産業之間的關係來看,在車抵貸的基礎上發展汽車金融生態鏈可能衍生更多元的産品,存在一定的想像空間。
平臺扎堆進入汽車金融市場是因為滲透率低、增長空間大,以及汽車作為抵押物易變現、風險小、資産規模小、模式成熟等優點。但車貸行業線下模式重,風控要求高,二抵騙車騙貸、資金成本等問題是每個汽車金融平臺都必須面對的問題。
“汽車市場從新車購置到保險,再到保養、汽修,再到二手車交易,有漫長的産業鏈條。”融金所總裁黃德林認為,在龐大的市場面前,車貸平臺通過從二手車抵押切入,逐漸積累在汽車産業鏈上的資源和經驗,最終在産業鏈上切入其他環節將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但就目前情況來看,許建文認為車抵貸要深入汽車全産業鏈,其客群不同、用戶心態不同、場景不同。相應的,平臺所需要具備的核心競爭力也不相同,從車抵貸發展出汽車金融和汽車服務産業的難度相對較大,盲目開拓新業務存在較高風險。
業務模式有待創新
過去十多年,中國汽車市場以新車銷售為主,但近兩年正從以“新增需求”為主轉化為以“置換需求”為主,新車與二手車市場的比例關係達到1:1,市場潛力巨大。
據了解,目前汽車金融服務模式大致有四種:商業銀行與保險公司構建的汽車消費按揭貸款、由汽車廠商的分期付款服務模式、租車公司介入的汽車金融租賃服務模式、由其他機構多方面合作構建的金融服務模式。四種模式中,商業銀行仍是汽車貸款的主要提供者。
黃德林説,新車和二手車市場交易持續活躍,消費者觀念的改變及傳統車貸等購車途徑的缺陷,使得通過網際網路+汽車金融的方式來獲得車輛使用權逐漸成為一種新選擇。
簡單來説,一個進入職場的“小白”,希望購置10萬元的新車,會更傾向選擇首付1萬元,然後月供1500元租金的方式。租半年或一年後,可以選擇續租、退租或支付尾款買車。這就是汽車金融領域的“以租代購”模式。
快快優車CEO楊春暉表示,汽車作為一個消耗品,只有在運轉共用中才會成為資産,要加快這種資産的週轉效率,除滿足汽車抵押貸款需求外,也可通過“以租代購”、“學車貸款”等業務將資産深入到汽車金融産業鏈的上下游,衍生出更多的業務模式。
(責任編輯:張潔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