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迎接4月車展和為全年銷售打好基礎,一大批新車在3月密集上市,而經銷商庫存也“應聲而漲”。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2月,經銷商 綜合庫存系數為1.99(即庫存車輛約為月銷量的1.99倍),環比增長101%,遠超1.5的警戒線。顯示出經銷商庫存壓力較大。而與此同時,其系數同 比增長僅5%,這是因為2月同樣是去年經銷商庫存的高點。
經過一年“去庫存”的“折騰”,難道此時又要回到起點?是汽車廠商與經銷商“不長記性”嗎?
流通協會分析認為,造成經銷商庫存高企的原因,一方面是由於受春節影響,汽車銷售動力不足;同時1月1日,國家針對1.6L以下小排量汽車的節能惠民補貼 3000元政策取消,一定程度上抑制了購買力。另一方面,則是由於部分暢銷車型在年前已處於缺庫存狀態,滯銷車型無法拉動銷量。
全國乘用車 市場資訊聯席會副秘書長崔東樹向國際商報表示,去年四季度在整體汽車市場增長髮力期,由於庫存低,抑制了部分銷售,同時也使得經銷商沒有及時的趕上“好時 候”,因此在市場變化劇烈的情況下,經銷商應當保持一定量的庫存以應對變化。去年上半年,經銷商由於廠商壓庫,集體抱團要“補貼”的一幕仍歷歷在目,此時 又因庫存而“錯失”賺錢的機會,這種矛盾背後的原因是什麼?在行業高喊“新常態”的時候,與利潤息息相關的經銷商庫存又當何去何從?
計劃趕不上變化
今年1月,流通協會發佈的數據顯示,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僅為0.99。但恐怕沒有多少經銷商對這樣的“低庫存”狀態感到滿意。
乘聯會的數據顯示,受2月乘用車銷售負增長影響,今年1~2月累計銷售增速僅為8.7%,處於歷年的低點。崔東樹分析,2月負增長主要是受春節因素的影響, 節前旺銷期短、節後休眠期長的抑制。他特別強調,2月的熱銷車庫存偏低也制約整體乘用車銷量提升。由於去年市場在淡季補庫存期相對低迷,廠家強力減庫存, 導致4季度的市場火爆期熱銷車庫存儲備不充裕,1月市場持續火爆進一步消化熱銷車庫存,春節前後的經銷商SUV庫存總體偏低,節後市場銷售缺乏熱點拉動。
庫存與市場背離的情況,並不僅僅發生在今年1、2月份。
國際商報統計了從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月度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變化情況,以及其同比環比情況。比照月度乘用車銷量,及其同比環比情況發現,計劃式的庫存似乎總是趕不上市場的變化。
比照發現,從去年2月份開始,整車廠商與經銷商開始為常規性的銷售旺季提升庫存。在整體車市銷量增幅放緩的預期下,當月庫存系數達到1.89,同比呈負增長近20%,環比增長58%。恐怕誰也沒有想到,此時已是2015年全年的庫存高點。
3月預期的銷售季並未如期而至,乘用車銷量同比增長9.38%,並在此後一路下滑至7月的最低點,同比增長-6.85%。這背後,是3月央行降息降準開始,直至7月養老金入市預期所帶來的中國A股股市的一路水漲船高。
股市對車市的“抽血”作用已是事實,然而經銷商的庫存反應卻遠沒有股市變化的速度快。及至5月,雖有經銷商集團嚴格控制庫存,但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仍為 1.7,同比環比仍未正增長。直到6月開始,廠商與經銷商聯合動作“去庫存”,庫存系數一路回落接近了1.5的警戒線,同比環比均為負增長,環比更是達到 了8月份-8%的年度最低值。
在全行業都準備“過冬”的時候,“光明”卻來得非常“突然”。
9月,在接二連三的“股災”之下,A股已經進入年度低點之一,車市增長有所回升。與此同時9月29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公佈了10月1日到2016年12月31日,對購買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實施減半徵收車輛購置稅的優惠政策。
市場當即作出反應,市場環比增長高達23.41%。儘管經銷商庫存有所回補,但明顯無法滿足“饑餓”的市場,10月經銷商庫存環比增長-17%,並一路下降,達到今年1月0.99的綜合庫存系數的年度低點。
更加謹慎應對變化
為什麼會發生這種庫存與市場需求背離的情況?
一位業內資深人士向國際商報表示:“真正的新常態是需求和供給在比較平衡的情況下,平均每年增長3%~4%。3到5年內,汽車市場的需求波動時非常小。”他分析説,“現在是從過去生産驅動型向需求驅動型轉變的新變化階段,還沒有進入新常態。”
過去的生産驅動型所帶來的慣性庫存,讓經銷商在新變化之下往往苦不堪言。
曾 有一位豪華車經銷商為國際商報算了一筆賬,一家大型的豪華車經銷商年每年約銷售3000輛車,當庫存深度達到3個月時,相當於有750輛車在自己的倉庫 中。按照一輛車50萬元單價計算,佔用資金成本3.75億元。庫存車輛本身也會帶來費用,“一般一輛車的融資利息約為1萬元。租庫的租金一年也要上百萬, 再加上定期的維修保養費用。”他説。
“但是轉變過程中,不可能正好庫存達到需求。這裡面肯定有一個上下浮動的餘地。關鍵在於企業不能指望完全準確的預測市場,需要對庫存相對謹慎一些。”上述業內人士表示。
謹慎是否意味著庫存偏低而錯失賺錢的機會?
倒也不儘然。去年豪華車市場有兩匹“黑馬”,賓士與雷克薩斯。
2015 年,賓士實現在華銷售37.35萬輛,同比32.6%。北京賓士銷售服務有限公司高級執行副總裁李宏鵬向國際商報表示,從2012年開始,賓士從2012 年開始,內部數據報告都是以零售數據為標準,對經銷商上報的數據,和上牌量數據雙向核準後,了解真正的零售量,並由此算出庫存量併合理掌握這個庫存量。
去年,賓士改變了簽訂目標的方式,從原來的年度目標,改為年度指導計劃加季度目標,經銷商以季度簽目標,如果市場好,則加大投放量;如果市場不好,則在下一個季度收緊供應,由此減少庫存量,避免給經銷商造成太大壓力。
當 然,除經銷商關係外,恰逢産品大年,也是賓士高速增長的重要原因。去年賓士全新C級轎車的全球年銷量達到44.3萬輛,同比大漲40%。其中,中國地區 2015年1~11月累計銷售7.38萬輛,同比漲幅149.02%。同時,前11月的累計銷量計,E級、GLK分別為5.42萬輛、5.69萬輛,同比 增長36%和36.15%。
而雷克薩斯的增長同樣也與新品推出密不可分。新一代雷克薩斯ES轎車在去年8月推出,上市3個月已獲得1.3萬輛的訂單。同時NX系列月均銷量也在3000輛左右。而雷克薩斯去年的經銷商綜合庫存系數更是維持在1個月之內。
2015年,雷克薩斯實現銷量8.59萬輛,同比增長15%,是其在華銷售的最好成績。“庫存還存在結構性的問題。好銷的東西沒庫存,需要增大,但又不能無限增加庫存。滯銷的更不能無限增加。因企業不同,産品不同,庫存應當‘因地制宜’。”上述業內人士向國際商報表示。
穩定政策預期
中國汽車市場從來都與政策高度相關。“政策干預過多,不當干預的不確定性,擾亂了企業的正常發展。”上述業內人士向國際商報表示。
從2015年乘用車市場變化我們可以發現,在傳統的銷售旺季之外,政府“放大招”之後造成的市場變化更加明顯。
去 年10月1日,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車購置稅減半政策已經出臺,市場反應迅速,乘用車銷量從9月份的175萬輛迅速攀升最終達到244萬輛。而進入今年 1月之後,雖然國家針對1.6L以下小排量汽車的節能惠民補貼3000元政策取消,但廠家接力,將此補貼延續至春節結束,推動1月市場保持9.27%的同 比增長。
但進入2月,乘用車同比增速-1.53,與3000元補貼結束不無關係。
而更可以展現出“政策市”的則是新能源補貼政策。
進 入2016年,由於大部分省市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已在2015年底到期,市場經歷了近三個月的地方補貼“空檔期”,導致市場銷量明顯放緩。乘聯會數據顯 示,今年1月,國內新能源乘用車銷量1.4萬輛,環比下滑63%;2月的銷量為1萬輛,環比繼續下降27%。其中在上海,比亞迪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秦的銷 量從去年最高月銷4000輛,跌落至今年1月的517輛。“如何更加準確的預測市場,調配庫存?”上述業內人士向國際商報表示,“掌握規律,政府各方面的 政策出臺,要具有可預期性和穩定性。不能政府一看市場不好,就立刻刺激,導致需求提前釋放,未來又怎麼辦?”
而我們也看到,經歷了2015年廠商關係的動蕩期,更多汽車廠商開始重視與經銷商“相生共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