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集團副總裁張海亮離職了,和丁磊那時一樣,網際網路企業或成為其下一站。3月11日,有媒體報道張海亮或充當特斯拉中國“救火隊員”的角色。3月14日,消息稱,和丁磊那時一樣,他去了樂視。
“樂視的確有新管理層人士加盟,但並不是張海亮,”樂視相關人士向記者表示,該新管理層人士在即將到來“316樂視車聯網”發佈會上正式亮相。
樂視的否認給特斯拉留下了一絲想像空間。雖然均為汽車行業的新勢力,但在對傳統汽車業高管的態度上,特斯拉與樂視呈現出截然相反的態度。從丁磊、呂徵宇等管理層一系列汽車人的加入,以及與阿斯頓•馬丁、賓士等傳統汽車巨頭汽車的合作,樂視造車希望通過傳統汽車製造業的嚴謹背書,與網際網路為代表的商業模式結合,打造新生態。
“我們不主要做硬體,但即便比拼硬體,我們也不差。”丁磊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
而特斯拉自進入中國,就選擇了一條與汽車行業幾乎不相交的發展路徑,但成績並不盡如人意。“其實,特斯拉急需傳統汽車行業的專業人士加盟,理順其在中國市場的戰略佈局,”一位汽車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在本輪電動車佈局中,特斯拉在中國算是“起大早趕晚集”了。
2013年特斯拉開始在中國市場建立展廳,並通過鄭順景、沈琪等一系列“賓利係”經銷商打造 了特斯拉“中國豪華車新貴”形象。此後,“蘋果係”吳碧瑄等多位高管加盟,試圖打造“車界蘋果”。再後來,由於銷量難盡人意,特斯拉中國管理層再次更疊, 管理充電樁部分的朱曉彤臨危受命,從基礎設施入手,艱難扭轉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尷尬局面。
經過多次更疊,特斯拉距離主流汽車企業的願景漸行漸遠。美國科技部落格TechCrunch的分析認為,“對於一家汽車公司來説,中國絕不是業餘演出之地,而應該成為主要秀場。為了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不僅需要具備優於比亞迪等本土廠商的競爭力,還應當在中國本土實現超過比亞迪的銷量,需要輕易擊敗它們。”
那麼,問題來了,特斯拉憑什麼可以做到?且不論充電、基礎設施等一系列技術難題的突破,僅從政府公關、與主流汽車企業的合作、以及供應商、渠道等産業鏈建設等體系能力而言,特斯拉都需要有中國汽車企業從業經驗的高管們“力挽狂瀾”。
也是因此,“丁磊張海亮們”成了特斯拉的最佳選擇。於是,有了一次又一次的擦肩而過。2015年6月,前上汽集團副總裁、上海通用總經理、前上海市浦東新區副區長丁磊回歸汽車業,傳言去處便是特斯拉。然而,伴隨丁磊高調加盟樂視,傳言自破。
這無疑是樂視的幸事,而特斯拉的關注度也因此被甩了好幾條街。進入中國之時,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對中國寄予厚望,但由於兩年未能完成預期,特斯拉在中國市場已經錯過最初進入市場最有利時機。
數據顯示,2014年在中國銷量僅為3500輛,2015年3月在中國裁員約30%。在2015年三季度,特斯拉在中國銷售電動車3025輛,而此前曾定下1萬輛的年度目標,最終未能達到。因此,馬斯克調整了2016年的銷量,今年特斯拉只需要銷售5000輛汽車就完成任務了。
今年對於特斯拉在中國的發展尤為重要。上半年,特斯拉走量車型Model 3即將登陸中國市場,而SUV車型Model X已經宣佈中國區售價。來自TechCrunch分析認為,2016年可能成為特斯拉在中國的“旗幟年份”。
此時,以樂視、特斯拉為代表的網際網路造車、矽谷造車企業,需要加速融入中國汽車産業。“這是特斯拉早就應該完成、但至今也沒有開始的關鍵一步。”上述汽車行業分析人士表示,特斯拉在用人思路尤其是在中國區負責人的選人思路上一直表現得非常強勢,管理層在行業資源、資歷難以hold住,是特斯拉未能把最初“高大上”的品牌形象和大量擁躉,最大限度地轉化為市場快速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甚至直接使其在國內陷入了各種水土不服的境地。
丁磊已經錯過了,張海亮還有一線希望。但是來自特斯拉的聲音顯示,他們並沒有對這位車界大腕兒給予足夠重視和吸引力。認為,無論是丁磊還是張海亮,對於特斯拉或者網際網路造車企業來説,都是至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