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挖角戲,使豐田與谷歌的爭鬥有了點見白刃的意思。
北京時間1月6日,豐田汽車公司在拉斯維加斯CES大會上宣佈,谷歌機器人部門聯合創始人詹姆斯·庫夫納(James Kuffner)已經辭職,加盟豐田專注於人工智慧、自動駕駛和機器人的研究實驗室(Toyota Research Institute,簡稱TRI)。庫夫納的離職對谷歌雄心勃勃的機器人計劃造成重創。
圖為:詹姆斯·庫夫納(James Kuffner)
豐田于2015年11月7日宣佈斥資10億美元在矽谷建立研究實驗室,著名機器人專家吉爾·普拉特(Gill Pratt)任CEO,他曾是美國國防部無人駕駛汽車高級研究項目(DARPA)的負責人。在此之前,豐田已與斯坦福大學和麻省理工大學建立了人工智慧技術研發的合作關係。通過提升人工智慧技術,豐田希望能製造更加安全和智慧的汽車。
市場調研公司IHS曾在一份報告中稱,儘管大多數傳統汽車製造商正基於駕駛輔助系統在自動駕駛領域不斷推進,但是谷歌採用的革命性方法領先全球,並將在未來幾年産生重大影響。IHS表示——
“自動駕駛汽車的關鍵是軟體,它能讀懂所有汽車感測器數據,學會模倣最好司機的駕駛技巧和經驗。谷歌目前是這一領域的技術領導者。”
“和傳統汽車製造商不同的是,谷歌還有能力利用相關技術和從其他公司項目以及投資上學習到的經驗協助開發自動駕駛汽車,包括機器人、無人機以及神經網路、人工智慧、機器學習等相關技術。這為谷歌研究人員提供了傳統汽車製造商無法直接獲得的額外專業知識。”
豐田建立TRI的動機已是司馬昭之心了吧?重要的是,其還給谷歌來了一招釜底抽薪。
再來看下自動駕駛的另一核心技術——高精度地圖。
同樣是在CES大會,豐田展出了“以雲為中心的高精地圖自動生成系統”,其採用了攝像頭、GPS、以及自研軟體的組合,能夠從成千上萬輛行駛的車輛提取到有意義的數據。
大多數高解析度測繪項目都採用了鐳射掃描器(LIDAR),儘管精度非常高,但價格也非常高。而且在城市和高速公路等環境,實用性仍有待商榷。如果以這種方式來生成地圖,更新會很慢,而且還需要手動輸入特定類型的數據。
豐田的替代方案是讓多輛車共同承擔起收集的職責,放棄鐳射掃描器,使用GPS和攝像頭來獲取道路數據,這種模型已經在許多自適應巡航控制和導航系統中安裝使用。在不同地方行駛的車能夠拍下道路上的限速標識和車道等資訊,然後將數據送入豐田的雲端進行“空間自動生成”,資訊整合後的地圖會更加準確,豐田稱系統的直線誤差幅度已控制在5cm內。
所謂知己知彼,百戰不殆。谷歌目前正在開發未來5年左右時間內能成為自動駕駛汽車基礎的軟體和地圖,力爭在2020年後的某個時間點讓汽車成為服務平臺。與谷歌通過測繪車輛採集地圖資訊相比,豐田的“地圖自動生成系統”在高效快速、實時更新方面可能會更勝一籌。
豐田與谷歌的暗戰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早在2015年6月,豐田和福特結成同盟,就福特的SmartDeviceLink(SDL)技術進行合作研究。此舉目的是抵禦谷歌Android Auto和蘋果CarPlay 對車載系統的入侵、捍衛汽車製造商對儀錶的領土權。作為福特AppLink系統的開源版本,SDL旨在為智慧手機應用程式與汽車的整合提供以汽車行業為基礎的解決方案。
可惜的是,半年之後,這一同盟自動瓦解。
就在CES開幕前夕,福特在一份公開聲明中表示,其2017款車型將把CarPlay和Android Auto作為標準配置,同時保留AppLink。福特對CarPlay和Android Auto的接納,令豐田成為孤獨的鬥士。
不但同盟兄弟做不成,福特甚至有可能站到谷歌的隊伍裏。
2015年12月下旬就有外媒傳出消息,稱谷歌和福特將成立一家合資公司,並使用谷歌的技術研發自動駕駛汽車。多個匿名消息來源稱,兩者的合作協議將在CES期間宣佈。蓋世汽車記者在展前曾向福特中國品牌傳播相關人員徵詢此事,給予的回復是暫不清楚此事。而在北京時間1月5日晚間的福特發佈會上,亞馬遜、大疆、Velodyne三個合作夥伴都出現了,獨未見谷歌蹤影,福特CEO Mark Fields在接受採訪時也未就此事作出明確答覆。
另有相關消息,谷歌最近雇傭了一名福特老將帶領自己的自動駕駛汽車團隊。此外,福特前首席執行官阿蘭·穆萊利(Alan Mulally)于2014年加入了谷歌董事會。
《瑯琊榜》結局有句話:這宮墻裏的風,從來就沒停過。”豐田和谷歌都對外宣稱自動駕駛汽車2020年上市,在這之前,還有多少戲碼將上演?戲多不打緊,只要不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