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雙11”前夕,吉利汽車和必要商城在北京宣佈,合作推出線上發售的可定制轎車——吉利熊貓酷趣版。而此前一個月,長安汽車與汽車之家合作生産 的定制汽車長安逸動XT,已經在汽車之家車商城上線。這兩款車型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消費者可以通過線上下單,自行定制車身外觀和車內配置。
不僅如此,據本報記者了解,其他一些汽車製造商也有和電商平臺合作推出定制化車型的計劃。那麼,“製造 電商”的合作模式會成為汽車定制化生産的新方向嗎?
定制仍停留在淺層次
從公開資料看,對車型設計進行一些改進或者給消費者提供更多的顏色、內飾、配置選擇,是目前電商定制車型的主要做法。
長安逸動XT汽車之家定製版採用黑色車頂設計,同時配備鯊魚鰭型天線、鋼琴烤漆外後視鏡蓋、紅色制動卡鉗和後擾流板,車尾和側翼子板位置還增加 了汽車之家定製版專屬車標。此外,之前只出現在逸動頂配車型上的17英寸輪圈和205/50 R17的普利司通搏天族輪胎,也成為定製版車型的標配。
吉利汽車推出的定製版車型是吉利熊貓,消費者通過必要商城,可以在一定範圍內自行定制車身外觀和車內配置。其中,外觀顏色共有11種選擇,包括 8種單色和3種貼膜雙色車身;配置上可自行選擇手動、自動車型,以及加裝10英寸Pad大屏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産業部研究室主任王曉明認為,長安和汽 車之家的合作是嘗試用“製造 電商”的組合模式實現定制化,但目前還只是一種淺層次的定制化,沒有涉及生産體系的變化,沒有達到模組化生産的階段。
吉利汽車新聞發言人楊學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表示,相比輕工業,重工業由於流程和産品更複雜,智慧製造的成熟應用尚需時日,吉利這次進行基礎款車型的定制只是“投石問路”。
對於電商平臺在這種淺層次定制化中發揮的作用,王曉明表示:“通過電商平臺,消費者的選車過程更加可視化,廠家可以及時了解消費者的選擇,把握消費者的真實需求,如下了多少訂單、需要多少輛車,根據需求組織採購、安排生産計劃,以提高生産效率。”
模組化生産是必經階段
“定制化生産是一種生産模式和産業形態的變化。”王曉明分析説,傳統的汽車製造是以廠家為中心同時面向消費者,而非以消費需求為導向的。在從設 計、投産一直到放棄不用的整個週期內,産品基本不會發生大的變化。但是,消費者在這個週期內的需求變化是多樣性的,因為每一個消費者都是獨特的,都有一些 個人的偏好。因此,傳統的汽車製造方式只能夠滿足一部分消費者的需求。“自主品牌意識到這個問題,進行定制化的嘗試,值得鼓勵。”他表示。
那麼,汽車製造商怎樣才能借助網際網路的力量,實現大規模定制化呢?
王曉明認為,大規模定制化是深層次的定制化,在很大程度上體現為模組化生産方式,需要對研發、採購、生産流程等進行系統改造。只有實現了零部件 的模組化和通用化,企業才能夠在一個平臺上生産出不同的車型,並對具體配置進行個性化改動,消費者也才能按需選擇不同組合併下單,由工廠根據訂單進行生 産,實現消費拉動生産。
同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常務副院長李理光告訴記者,定制化對自主品牌企業比較新鮮,但在歐美市場,十幾年前就開始定制化生産了。“在北美市場,直 接到豐田4S店是拿不到車的。消費者自行選擇顏色和配置後,兩三個月甚至更長時間才能提到車。豐田之所以這麼做,源於對産品的高度自信,定制化已經成為豐 田生産的常態。”他舉例説。
李理光認為,自主品牌做定制化要考慮兩個風險。一是國內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很多客戶在看過車之後就要購買,如果沒有現車,可能就會轉而購買其他品牌的産品;二是定制化對生産管理提出很多要求,對品質控制和流程式控制制要求非常高,需做好成本與收益的平衡。
與電商平臺合作要務實
電商平臺能給車企定制化帶來哪些實質性幫助呢?王曉明認為,電商平臺可以放大企業觀察消費者的窗口。以往車企對消費者的需求進行調研,一般由一個部門負責,手段和方式有限。通過電商平臺做調研,方式多樣,數據量也不可同日而語。
不過,電商本身也是利益主體,有自己的利益訴求,如何和車企進行協同合作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另外,電商平臺也有自己的局限性,數據五花八門 不説,很多還未必真實、可靠。比如調查消費者喜歡什麼車型,填調查問卷時的選擇,在做購買決策時往往會發生變化,這就要求車企對數據進行過濾、識別、篩 選。而如何做好數據處理、拿到有效數據,需要在合作過程中摸索。“汽車電商平臺掌握了不少數據。這些數據有一定的價值,汽車企業可以利用它們做定制化生 産。所以,車企和電商平臺展開闔作是值得鼓勵的。”李理光表示,“至於雙方是務實合作還是炒作、搞噱頭,不僅要看他們現在怎麼説,更要看他們接下來如何 做。如果能務實合作,對産品的設計改進、功能多樣化和舒適性等一定會有幫助。”
大規模定制化固然不易,但在王曉明看來,它還不是定制化的最高階段,之後還有分散化個性生産。“這個階段的定制化,電商平臺的作用暫且不論,對廠家的要求會更高。”他表示,分散化個性生産將徹底改變傳統大規模生産方式。
能夠想像的生産場景是:生産中心接近消費者,加工生産不依賴流水線,一輛車可以實現就地組裝,就像美國科幻片裏的那樣,一個機械臂把所有的組裝生産工作全部搞定。“目前來看,這還只是一個方向。”王曉明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