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車商生死大考拷問了誰 尊重流通刻不容緩

發佈時間:2015-07-22 09:20:06  來源:中國汽車報  作者:焦玥  責任編輯:王庭

  在汽車流通圈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國內車市是好兩年,差兩年,不好不壞又兩年。親歷過車市幾輪大起大落的經銷商,即便身處逆境,心中總有一個信念 ——熬熬總會過去的。然而時至今日,經銷商卻感到,熬來的不是希望而是失望,在與廠家的博弈中,一退再退換來的不是海闊天空,而是步入絕境。

  2015年過半,“官降”、“不及格”、“下課”、“減壓”、“補貼”……這些上半年車市關鍵詞的背後是庫存預警指數已連續三個季度紅燈高挂。 去年幾乎持續一整年的庫存高位讓經銷商年底不得不抱團取暖,集體約談廠家,討要額外補貼,並取得了一定戰果,被業界視為廠商關係發生逆轉的標誌。本以為廠 家的鬆綁,廠、商關係趨穩能為經銷商創造喘息之機,為什麼經銷商卻熬不下去了?甚至有業內人士預測,全國兩萬多家4S店將在今年面臨一場生死大考。

  按照市場的邏輯,如果是階段性的經濟減速和消費低迷,想必這些廠、商聯手的積極應對之策多少會有些作用,但今年廠家的補貼和減壓、經銷商的賣力轉型和吆喝都顯得力不從心,並未抑制庫存再攀新高,裁員潮、跑路潮、倒閉潮洶湧襲來。

  在筆者看來,當前車市問題的癥結在於前些年車企不顧市場需求,大躍進式地擴張産能和制定銷量目標,並不斷向經銷商轉嫁經營風險,扭曲了市場正常 的供需關係,破壞了行業秩序,最終在流通領域自食惡果。在車市新常態下,流通左右生産的作用愈發明顯,而在我國汽車行業,處在産業鏈下游的流通環節多年來 一直被忽視,因此市場陣痛不會輕易消失。

  在形容廠、商關係時,常能聽到唇亡齒寒、風雨同舟、雙方共贏。但對於高高在上、佔盡資源優勢的廠家來説,一直以來這些僅限于口頭。如今形勢所迫,廠家不得不開始反思:如何與經銷商共渡難關。

  6月以來,多家車企召開了投資人會議,除補貼金額成為各方關注焦點外,廠家還就下半年工作與經銷商坦誠溝通,針對銷售目標、商務政策、考核方式 等提出一系列調整和優化計劃。這些舉措大多集中在調低供貨量,改善經銷商庫存總量和庫存結構;加快經銷商返利和報銷,幫助經銷商改善資金流動性;協助經銷 商業務多元化發展等方面。不僅如此,有些弱勢品牌或新品牌為吸引和穩定經銷商,直接降低4S店投資建店標準,或主動進行銷售模式及渠道創新。

  近日,一位車企老總將今年上半年其所在品牌逆勢增長的原因之一歸結于注重廠、商關係,並提出應該變管理經銷商為治理好經銷商生存環境。在他看 來,車企的第一客戶是經銷商,而任何一個企業會對客戶實施管理嗎?這句話拷問的不僅是整車企業,還有相關的政府主管部門,多次被傳箭在弦上的《汽車銷售管理辦法》至今仍處於難産中。

  最近,網際網路思維風靡汽車業。有人將網際網路思維的核心概括為,將用戶至上理念發揮到極致,汽車業應該在開發産品時更注重用戶需求、用戶體驗。但筆者認為,用戶至上理念也應體現在整個産業鏈生態格局的營造上,尊重流通刻不容緩,因為尊重流通就是尊重市場,尊重用戶。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