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鄭華星:收藏佛像不要太功利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1-10 21:57:13 | 出版社: 《收藏投資導刊》雜誌

在微信圈子裏,有人總結了“新土豪”的幾點標準,其中一條就是:“‘新土豪’的生活需要跟佛教文化沾點邊。”難道是今年香港蘇富比秋拍中的過億佛像引發的連鎖效應?五覺齋主人鄭華星溫和地笑著回應:“應該沒有必然的聯繫,但這也表明瞭人們越來越向善向美了,是社會的進步。”

今年香港蘇富比秋拍的過億佛像把國內佛像交易再次拉到一個高潮點上,同樣,接手人鄭華星最近的媒體曝光率也在升溫。今年11月8日,一場名為“佛韻—造像藝術集粹展”的佛教造像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匯集了來自全世界各地機構與藏家的珍貴典藏中有五分之一的藏品均來自鄭華星的佛像珍藏。

南海觀音(中原,宋代)

如何定位佛像收藏標準

展覽開幕的第二天下午,還有一個小時即將閉館的首博大廳人流漸少,但是“佛韻—造像藝術集粹展”的展覽現場卻是人頭攢動,不少藏家和佛像愛好者都是從外地慕名而來。

鄭華星依然是一身中式打扮,他用濃重的廣東口音在展廳客串了一次展覽“導覽員”,“這是2008年在倫敦佳士得買回來的一尊保存很好的明代佛像,這是尊永樂宮宮廷的木雕韋馱菩薩,這一尊是健陀羅時期的佛像,從造像來看一定是皇室供奉的,這是宋代的一尊觀音禪定座,你看觀音整體都處在很寂靜的狀態,表情悲憫,兩邊的凈瓶和鸚鵡,一動一靜.......”

據鄭華星介紹,他從2009年開始正式收藏佛像,短短4年時間,他對佛像的收藏癡迷度可謂是一發而不可收拾,佛造像收藏數量已達300多尊。鄭華星收藏佛像,主要定兩點標準,一個是精美,再一個就是稀有性。“比如這是今年從北京翰海請回來的一尊宋代的鎏金佛,不到2000萬。因為宋代的佛像多以木頭和石頭為主,這麼大體量的銅鎏金還是很少見的。”他的佛像收藏不會局限在哪個時期或者是哪個宗派及種類上,他喜歡6世紀到9世紀時期,也喜歡唐朝的佛像,他的藏品中不僅有帕拉王朝的佛像,也有克什米爾時期的佛造像,“開臉、身體動勢、衣紋刻劃都很重要,更重要的還是看整體的藝術性,價值跟材質、年代都沒有直接關係。只要具備完美的藝術價值,都是值得的。”

另外,鄭華星認為每尊佛像的出身和傳承也是收藏中值得考慮的重要因素,“流傳有序必然是收藏佛像的一點重要保證,比如丹薩替寺廟的佛像本身存世量就少,能遇到那個寺廟供奉的精美佛像必然價值不菲,還比如這次在蘇富比秋拍上創下2億多記錄的永樂大佛,其傳承就非常清晰。”據知,1930年,這尊佛像在法國拍賣過一次;1960年的時候,曾出現在義大利的一個大家族;1990年,佛像被輾轉到義大利的另外一個大家族;1997年,蘇富比就開始動員藏家出手拍賣,直到今年蘇富比亞洲40週年慶典的時候,鄭華星才有幸競拍入手。

過億佛像拉漲市場熱度

談起這次創紀錄的永樂大佛,鄭華星稍微提高了一個音調,“這次的蘇富比大佛,除了有極高的美學、宗教價值之外,內裏還有一定的政治意義和時代價值。在當時,永樂皇帝鑄造這尊佛像並不是為了供奉,他是希望利用宗教信仰來讓各個民族統一融合。”能夠用自己的力量回流國家文物,鄭華星的自豪之情溢於言表,“這尊佛像能夠拍到這麼高的價格,看似是一件個案,其實是必然的結果,是趕上了一個開明的社會和時代,是政治環境、宗教環境、文化環境等各方面所促成的。”他最開始預定的價位是1.8個億,雖然最後成交價格為2.36億,他解釋説,“以今年的行情來看,價位依然不高。”

雖然過億佛像是在香港拍得,但鄭華星認為受此影響最大的還是內地,他指著展覽現場上的一尊佛像説,“這是一尊釋迦摩尼佛,在2000年的時候,幾十萬都沒人要,現在至少要上千萬了。”另外,他解釋説,佛造像的價值還遠遠沒有被市場所認同,“佛像存世量偏少而造成了佛像收藏圈子小,一直以來都沒有引起重視,佛造像所蘊藏的文化價值並未被大家熟知和了解。因此,大家對佛像認識的不對等而造成了價值的不對等。”鄭華星介紹説自己的佛像藏品中有一半都是從國外拍賣行競得,他認為,“這主要跟國家的動蕩有關,另外一點是因為西方研究收藏佛像藝術的時間比我們要長得多。”

同樣,國內佛像的上漲熱度也催生了國外搶購潮,“都是國內自己人把佛像的價格給抬高了,所以最近在籌備基金會,打算組團去海外買東西,免得同室操戈。”鄭華星對新籌備的基金充滿信心,“第一不會擔心買到假的,第二還會有回報,第三還可以分享收藏佛像的樂趣。第一期佛像基金是私募,接下來可能就會開放。”

收藏佛像不要太功利

所有收藏入門的人都會對撿漏抱有極大的興趣及期望,鄭華星笑著解釋説,“現在在佛像領域能夠撿到漏的可能性已經是越來越小了,也有人提出花小价錢買好東西,但是我認為這種心態同樣是不理性的。”他之前有個觀點是撿漏要看大的方向,“認準了哪個方向要漲,還在洼地的時候就開始買進,這也等於撿到漏了。”鄭華星坦承,現在佛像板塊依然有升值空間,“因為價格屬於剛剛上漲,在這期間還需要大家的認知和市場的發酵,所以説依然有機會。”另外,佛像的存世量與其他門類相比要少很多,即使沒有那麼多的資金,入手一些價格偏低點的老佛像同樣會有一定的升值空間和機會。

由於佛像的熱漲和升溫,一些藏家選擇跟風也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但是鄭華星認為,“即使是跟風,也要理性去跟,比如要儘量選擇權威的拍賣行或者是交易機構入手藏品,”另外,他還提到,收藏佛像與收藏其他藝術品不同,“這裡面有著太多的文化價值和內涵,所以我不提倡只存有獲利的態度去收藏佛像,”他建議新藏家還是需要先深究一下佛像的內在文化再選擇入手。

(文/本刊記者 呂佳靜)

下一頁從鋼鐵到壽山石 ——企業家黃開樞的藏石之路上一頁收藏投資導刊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投資導刊第七十九
· 鄭華星:收藏佛像不要太功利
· 從鋼鐵到壽山石 ——企業家黃開樞的藏石之路
· “轉型藝術圈”需要具備哪些素質
· 中國“胭脂”——徐龍森
· 2013年秋拍備戰 ——市場行情強勢回暖 拍企策略穩中求變
· 當代書法——值得開掘的價值洼地
· “當代藝術垃圾論”戳破了誰的小心臟
· 宋莊藝術節:“土豪”都跑哪去了?
· 王曉文:收藏是為了更好地享受文化 ——專訪北京歌德拍賣董事總經理
· 藝術品保險中西合作能否打破國內“三無”壁壘
· 啟功書法為什麼越來越“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