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年,啟功的書法、繪畫作品價格一路上揚,從2005年先生逝世時的1萬/平方尺到目前的15—20萬/平方尺,8年翻了15倍以上,而且目前價格增勢依然強勁。放眼整個近現代書畫領域,啟功作品的漲幅也是名列前茅的。如果放到當代書法板塊(鋻於啟功多為書法作品),就可以説是“一騎絕塵”了。啟功書法的走紅,一方面反映了人們對啟功的學術貢獻、人品以及書法風格的認可,另一方面也表現出市場對於藝術作品認識的庸俗化的傾向。 我們都知道,啟功先生生前長期任教于北京師範大學,並不是純粹的書畫家,而是一位有成就的學者,而把書法寫好是那個年代從事學術工作必備的功課。啟功在其《啟功雜憶》中談到過學習書法的經歷:啟功青年時期喜歡畫畫。一次,表舅請他畫畫,但預先卻鄭重地囑咐他,畫好後,別自己在上面題款,畫上的字要找你老師給題。這件事對啟功來説是一個莫大的刺激,從此發奮練字。啟功首先對筆法、結體進行研究,通過對古人不同風格楷書結體的揣摩,總結出優美書法結體“五比八”的規律,與西方文藝理論的“黃金分割率”相吻合,從而形成我們看到的被稱之為“啟體”的啟功書法。在啟功生前,專業人士就對其書法頗多爭議,例如書法家大康先生曾經在大學課堂上稱:啟功線條是“一根棍兒”。黃胄先生也曾説過啟功寫字是搭“腳手架”。或許這些説法是一種打趣,但至少側面反映了啟功書法的缺陷所在,即他對書法簡單化的理解或簡單化的表現。對此,啟功晚年在回答他是怎樣練好書法時曾經説過,我“是寫大字報練出來的!是‘大字報’體。”儘管有謙虛的成分,但也是一種真實的寫照。 中國書法的載體是漢字,漢字是象形文字,體現的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每一筆畫都源於大自然賜予的靈感,與書寫者對天地萬象的理解相契合。因此,書聖王羲之的老師衛夫人説,橫如千里陣雲,點如高峰墜石,豎如萬歲枯藤。唐太宗形容王羲之的書法,“觀其點曳之功,裁成之妙,煙霏露結,狀若斷而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正。”當然書法的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從“橫平豎直”的基本功開始,進而上升到致廣大、極精微,納天地人生萬象于筆端的境界,讓書法成為書法家人格的化身。啟功書法終其一生都停留在“橫平豎直”的表現中,沒有超越古代楷書大師們所開創的範式,因此從書法境界來説,縱然他寫到極致,也難以冠上“頂級書法家”的稱號。如果從書法藝術的角度來評價,將啟功書法的成就放在近現代著名書法家層面比較,應該是比較靠後的,不及于右任、林散之、沙孟海、白蕉、沈尹默、高二適、胡小石、來楚生、蕭嫻等人。如果放在當代書法家層面,他便是靠前的了(目前,處於新舊更替之中,大部分書法家仍在成長過程中)。雖然藝術造詣不及近現代諸位大師,但啟功的書法作品經過市場一輪輪爆炒,價格卻遠遠高於以上諸位書法先賢。根源在於,買啟功先生書法的人,一方面是為了送禮,而大多數送禮的對象對書畫的審美水準還停留在外觀好看的程度上;另一方面一些人對中國書畫的理解還比較淺薄,仍處在“買名頭”的跟風階段,從投資賺錢的角度來參與,還不能主要依據藝術價值的高低上來評判藝術作品。因此,啟功書法作品的高價熱賣,反映的是市場庸俗化的傾向。 筆者毫無故意貶低啟功書法藝術成就的意思,只是從理性的角度,澆盆冷水,希望市場回歸到藝術價值的天平上來,讓更多有更高藝術價值的作品也得到挖掘、重視,不斷光大燦爛的。 (文/堯小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