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果然是個值得期待的季節。在距曾梵志億元作品成交香港蘇富比短短的不足一個月的時間裏,另一起“天價”藝術品收藏事件再度點燃了國內藝術界的熱情。 2013年11月5日,在紐約佳士得夜場拍賣中,由某維也納藏家送拍的畢加索作品《兩個小孩》(900—1200萬美元)以超過估值一倍有餘的2816.5萬美元被萬達集團收入囊中。作為國內知名地産企業,萬達集團對於藝術品的收藏向來都是揮金如土。然而,以如此之高的價格來收藏一件西方現當代藝術品,萬達此舉仍被很多業內人士看作是中國企業對於西方藝術品收藏的一次大手筆。 大手筆往往會引來大爭議。就在萬達集團藝術品收藏負責人郭慶祥忙著接受各大藝術媒體採訪的同時,很多關於萬達集團此次收藏目的的猜測也多了起來。有觀點認為,萬達集團的大手筆收藏是在進行另類的企業宣傳炒作,還有人直接對於本次所拍標的即畢加索作品是否值這個天價提出質疑。當然,企業宣傳也好,價值過高也罷,種種負面猜測終究只是本次國內企業大放異彩于海外拍賣市場的小小插曲而已,不能從根本上動搖此次萬達集團收藏盛舉的歷史意義。然而,就在眾人還沉浸于國內企業對於西方藝術品收藏觀念改變的喜悅當中之時,或許是興奮過頭的郭慶祥卻在一次網路訪談中對中國當代藝術進行了抨擊,並明確表示“中國當代藝術絕大多數都是抄襲西方,甚至被投機者利用,毫無價值,我們絕不會收藏”。在談到對新近出現的兩件國內當代藝術億元作品的評價時,郭慶祥甚至用“醜態垃圾”暗指曾梵志的作品。 此言一齣,立即震動了整個國內當代藝術界。著名批評家呂澎就撰文直接批評郭慶祥“沒文化、沒知識、沒教養”,知名策展人程昕東也直言郭慶祥此番言論“愚蠢、無知、可笑”,並用其真實經歷告訴郭慶祥,“中國當代藝術價值早已被國際所認可”。然而,不管駁斥郭慶祥“中國當代藝術垃圾論”的大腕有多少,也不管這些大腕用了多麼直接的言論來證明中國當代藝術的價值有多大,其結果終究還是無法改變的。翻看萬達集團的收藏曆史,在其收藏名錄當中,吳冠中、趙無極、李可染、潘天壽、石魯、吳大羽、張功慤、石齊等眾多近現代藝術名家的作品都赫然在列,而其藏品數量如果真如郭慶祥所言的“一千多幅”的話,那麼,這份收藏名單其實已經對其收藏方向進行了很好的説明——只有近現代而無當代。 既然這樣的收藏方向早已非常明確,為什麼現在郭慶祥的一語直言卻引來眾多當代藝術圈大腕的集體反擊呢?其實道理很簡單:説者無意,聽者有心。 仔細梳理這起紛爭,我們發現,其實中國當代藝術的價值是否已受到國際認可並不重要,中國當代藝術本身的價值是否被低估甚至被忽視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在兩件億元拍品促動下,中國當代藝術界的自尊心已經過度膨脹,甚至變得有些敏感或神經質,一旦出現任何否定言行,就會被視作挑釁。哪怕只是一句話,一句“圈外人”的過激言論,就足以引發中國當代藝術界的激烈反應,就像刺破了已膨脹如鼓的氣球的外皮。 郭慶祥的一句“國內當代藝術是垃圾”所勾起的過度自尊反擊戰,其實和支撐中國藏家在海外拍場揮金如土的民族自尊心一樣,既冠冕堂皇,又荒唐可笑。 (文/司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