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藝術品保險中西合作能否打破國內“三無”壁壘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4-01-10 19:59:22 | 出版社: 《收藏投資導刊》雜誌

當影迷還在對電影《天機•富春山居圖》中那個臨危受命的中國人保高管特工吐槽連連的時候,也許這樣專為保護藝術品而生而戰的人會更多起來。今日美術館與安盛藝術品保險近日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嘗試打造國內第一個民營美術館藝術品安全性規範體系。根據協議,雙方未來將在如何規避藝術品風險、藝術品受損的修復,以及藝術品徹底損壞後的賠付上加強合作,對於國內藝術品市場和中國民營美術館來説,這無疑是一次破天荒的創舉。

2011年故宮對國家一級文物宋代哥窯青釉葵瓣口盤進行無損分析測試時發生文物損壞,雖然對直接責任人和部門領導都給予了處分,可是對於國家造成的損失卻無法估算與補償。發生在今年的7•25藝術大火,儘管外界質疑其真實性,但就事論事,在沒有投保的情況下,嚴格來説,2000萬元的損失必將由拍賣公司和貨運公司承擔。不管是意外損壞還是“自燃”,藝術品的損失屢見不鮮,但正如業界之前所憂慮的那樣,作為全球最大藝術品交易平臺之一的國內,藝術品的保管、安全卻在集體“裸奔”,相關統計數據也顯示,國內藝術品展覽九成以上未投保。

故宮損壞了國家一級文物,只要做出處分責任人的決定和修復的承諾,可民營美術館可真沒有這樣的“大氣”。館藏品的安全、損壞藝術品的修復與理賠等問題,必須要逃離“破損難補、丟失難賠”的境地。就像經濟發展與環境污染防治的同步一樣,國內民營美術場館的迅猛發展必須輔以藝術品安全性的保證。而事實上,在此之前,國內的藝術品保險基本處於藏家無意識買保險、機構無錢買保險、保險公司無豐富産品的“三無”狀態。

一方面,從收藏散戶到博物館、美術館,傳統上都無意識也沒有足夠的能力投入充分的藝術品保險預算;另一方面,由於缺乏專業的第三方檢驗、鑒定機構為藏品鑒定和估值,保險公司通常無法準確判斷藏品價值,無力承擔巨大的風險。在這種情況下,即使藝術品保險在國內具有巨大的潛力和市場,卻不具備成熟的條件。近年來,不斷有中國人保、中國平安、中國太保等幾大保險公司推出藝術品保險的消息,可結果卻也了了。

業界普遍希望,今日美術館與安盛保險的合作有望打破國內藝術品保險的“三無”狀態,但事實上卻並沒有那麼簡單。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家專業經營藝術品保險和藝術品服務的保險公司,安盛藝術品保險佔據有全球三分之一以上的藝術品保險市場份額,早在2012年初,其旗下的豐泰保險上海分公司就宣佈進軍中國藝術品保險市場,雖然具有成熟的藝術品估價系統,可安盛仍然表示,對於投機性過高的收藏品一般不予參與。

2012年,安盛藝術品保險表示,會把他們在國際市場上使用的藝術品保險保單條款直接引入中國,促進國外成熟的獨立藝術品鑒定機構與國內相關機構的合作。而一年多之後的今天,安盛藝術品保險又要與今日美術館嘗試打造民營美術館的藝術品安全性規範體系。看來再成熟的體系在中國也會遭遇到“大染缸”的浸濡。

在近日舉辦的第一屆“藝術對話經濟”論壇上,今日美術館館長高鵬針對藝術品保險的顧問公司就表示,藝術品保險打破“三無”壁壘的關鍵還在於博物館、美術館與保險公司如何有效的培育與利用好作為第三方鑒定評估的顧問公司。館藏方可以通過顧問公司與保險公司打交道,保險公司也可以通過顧問公司得到藝術品投保客源。當然,這一切的前提就是館藏方與保險公司在經濟方面對顧問公司平等的投入,由此形成顧問公司的中立性。而這些對於中國特色來説,仍然任重而道遠。

(文/周宵鵬)

下一頁啟功書法為什麼越來越“紅”上一頁王曉文:收藏是為了更好地享受文化 ——專訪北京歌德拍賣董事總經理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收藏投資導刊第七十九
· 鄭華星:收藏佛像不要太功利
· 從鋼鐵到壽山石 ——企業家黃開樞的藏石之路
· “轉型藝術圈”需要具備哪些素質
· 中國“胭脂”——徐龍森
· 2013年秋拍備戰 ——市場行情強勢回暖 拍企策略穩中求變
· 當代書法——值得開掘的價值洼地
· “當代藝術垃圾論”戳破了誰的小心臟
· 宋莊藝術節:“土豪”都跑哪去了?
· 王曉文:收藏是為了更好地享受文化 ——專訪北京歌德拍賣董事總經理
· 藝術品保險中西合作能否打破國內“三無”壁壘
· 啟功書法為什麼越來越“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