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中國

“異常”的回歸——由焦興濤近作談起的

藝術中國 | 時間: 2010-08-31 14:36:14 | 出版社: 內蒙古日報社

觀看是本質,這對於視覺藝術而言,也可以説是全部。觀看的目光來源於兩個系統,一個是屬於藝術內部,一個則來源外部語境。語境的變化帶來觀看的改變,最明顯的是現代人的視覺體驗已從凝視變成了識別快照。閱讀的便捷在提示我們這是一個廉價的讀圖時代,一如價值崩塌後的現代人的生活現實。焦興濤的藝術實踐一直在強化某種觀看,這裡頭既有雕塑家對於自己所選取對象在藝術處理上的技巧性表達,又有其作為現代藝術家對於被異化後的社會現實所進行的批判性陳述。那是一種雕塑家的目光,裏頭充滿了專注的,斷裂的凝視。對於公共性體驗的描述並不是一個‘新’的話題,值得去關注的是藝術家對於具體目標的呈現方式及表達過程,比如説由雕塑特性所流露出的藝術家對於空間,時間,材料等的處理思維,這是有建設性的。在這個維度下來對焦興濤的作品進行重新審視,至少可以看到以下一些企圖:藝術家在努力將視點拉回到原處(以凝視來重新審視自我),雖然我們都已知道,曾經是神性出沒的原處現在已充滿了斷痕,但是這不影響一個藝術家對於不可企及處的執作探尋。這是西西弗斯般的執拗,相比結果的渺茫,過程才呈現力量。

自09年以來的焦興濤的藝術實踐是對他之前創作的批判性呈現,這是我所認定的。從某種意義上説,它是顛覆性的。其中最大的特徵就在於從這個階段開始,藝術家有意識的強調和關注構成其作品的物質性語言存在,討論的是實在的物。它完全不同於“表達-語境”這樣一個表述系統的,它是通過對構成作品的物質性屬性的思考,來對存在本身進行討論。對於存在的關注涉及到本質,在當下這個任何作品都強調‘意義’的時候,對於意義的否定是積極而有益的。由於藝術家目前正處於轉變的開始階段,所以對其近階段作品在此不作過多討論。重要的是開端,被轉移過後的觀看視點在將來會帶給我們哪樣的作品,倒是值得我們大家期待的。

 
景之二 130x96x4cm 玻璃鋼 內墻塗料 2010

注: 1. 本文不涉及藝術傢具體作品的討論,以下是一些我覺得有必要説明的線索。

2.在當前的藝術環境裏,將構成藝術作品的語言作為首要觀看對象,其實就是對以現實語境作為描述對象的藝術作品的跨越和批判性否定。我希望它是良性的,是有建設性的。本次展覽,首先討論的是構成作品的‘材料’的問題,其實也就是‘物’的問題。在這個層面上介入作品,會涉及到或接近一些本質。

3.在和焦興濤的交談中,他多次談及目前他所選取的雕塑材料——玻璃鋼。玻璃鋼是一個很奇怪的材料,因為它完全是作為雕塑材料的替代品出現的,它可以複製出任何已有材料的表面效果。《藏》本身就是一個沒有作色的玻璃鋼翻制木箱,技巧上的真實再現和材料本身的裸露,形成一組矛盾體。

4.如果我們將浮雕作為一個對象來進行解讀,可以很清晰的看到,由於時代的改變,浮雕所針對的語境的變化。出現的古代的這些雕刻是和生命,崇拜,權利等有關,當下的浮雕是伴隨著意識形態和城市雕塑而來,是一個非常奇怪的東西。

5.《在》既是本次展覽的名字,也是其中一件作品的名字。這件被玻璃鋼翻制的水泥立柱,傾斜立在展廳裏。藝術家強調‘歷史-現在’這樣一種關聯,只是玻璃鋼這樣的材料會消解掉歷史感,呈現荒誕和異常。

2010年4月20日于廣州

1  2  


下一頁物語
列印文章    收 藏    歡迎訪問藝術中國論壇 >>
發表評論
用戶名 密碼

 

當代藝術與投資第六期
· “異常”的回歸——由焦興濤近作談起的
· 物語
· 器•Haus空間
· 重慶獨立藝術空間——對話器•Haus空間創始人楊述
· 重慶獨立藝術空間——對話“喜瑪拉雅藝術空間”創始人劉景活
· 0 & 1: 數位空間與性別神話
· 媒介的邊界
· 不知如何降下?“蔡國強:農民達芬奇”觀展札記
· 關於展覽 “農民達芬奇”採訪蔡國強
· 後現代主義的絕境
· 與葛文(Gerwin)談話:鹿特丹電影節與當代獨立電影製作
· 尹朝陽:轉暗的強光
· 油門踩到底——尹朝陽訪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