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格塞斯訪日時的言論實質上都是美方給日本灌的“迷魂湯”,好讓其心甘情願充當反華“馬前卒”。

建立印第安人寄宿制學校,更是企圖讓印第安兒童從小就脫離家庭和部落,被迫接受白人文化的洗腦,以便將印第安文化扼殺在搖籃裏。
作者:樂水 2024-08-07
美國肆意干擾國際奧會正常工作,用歧視性手段打壓特定國家的運動員,這些霸淩行徑顯然是對奧林匹克精神的褻瀆。
作者:華章 2024-08-06
在中美關係面臨不確定風險的背景下,中美工商界的積極互動交流,為雙邊關係企穩向好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具有很重要的現實意義。
作者:孫立鵬 2024-08-05
保護好中國的文化與自然遺産,並使其獲得越來越多的國際認可,是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題中應有之義,也是時代賦予文化與自然遺産的嶄新內涵。
作者:樂水 2024-08-02
雙方要共同踐行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為構建新型國際關係和完善全球治理體系作出貢獻,攜手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作者:邢偉 2024-08-01
在中菲就管控仁愛礁局勢達成臨時性安排、緊張態勢持續趨緩的背景下,美、日、印、澳四國突如其來的“關心”,實則是唯恐天下不亂的別有用心。
作者:華章 2024-07-31
從長遠來看,作為歐洲重要經濟體,義大利與中國合作的提質升級,在為兩國帶來巨大經濟利益的同時,也將為中歐關係的發展樹立榜樣。
作者:王萌 2024-07-30
烏外長訪華證明,中方的勸和促談立場得到包括俄烏雙方在內世界大多數國家認可,中國有望為推動俄烏局勢降溫、爭取和平發揮更大建設性作用。
作者:湯中超 2024-07-29
中國式現代化追求的是同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內的各國一道,共同實現和平發展的現代化和互利合作、共同繁榮的世界現代化。
作者:劉藝潼 2024-07-27
中國實行改革開放,順應了中國人民要發展、要創新、要美好生活的歷史要求,也契合了世界各國人民要發展、要合作、要和平的時代潮流。
作者:吳曉丹 2024-07-26
在執政生涯的最後階段,拜登政府應當反躬自省,糾正其在烏克蘭危機中的錯誤決策,努力推動俄烏和平談判,而非不負責任地繼續“甩鍋”中國。
作者:樂水 2024-07-26
巴勒斯坦14個派別秉持民族大義齊聚北京,這是巴勒斯坦解放事業中的歷史性時刻,也是巴勒斯坦在國際社會形成統一立場和聲音邁出的重要一步。
作者:余國慶 2024-07-25
以“慈善”之名行“魔鬼”之事的機構,竟然在作惡長達10年甚至更長時間之後才被調查起訴,足見美國政府部門對於移民人權的忽略甚至無視到了何種地步。
作者:華章 2024-07-24
中國在國際核軍控面臨重重挑戰、歧路徘徊之際,開出“濟世良方”,發出了捍衛國際軍控機制的時代最強音。
作者:郭曉兵 2024-07-23
希望歐方能夠認識到,貿易保護主義絕非歐盟汽車産業的“良藥”。積極擁抱對華合作,不僅有利於歐洲減少“內耗”,也是符合全球化大潮的正確之舉。
作者:呂蘊謀 2024-07-22
新版《防衛白皮書》以“淬火鍛刀”為封面,寓示為全面強軍而拼命鍛造刀劍,聳人聽聞地宣稱“日本正面臨二戰以來最為嚴峻的安保環境”。
作者:樂水 2024-07-18
“冷戰妄想症”,已成為全球地緣衝突頻發的思想誘因,成為阻礙全球和平發展大勢的意識形態亂流。
作者:華章 2024-07-17
該法案包括諸多極具挑釁性表述,充分暴露了美國全面強化對中國打“西藏牌”的企圖,暴露了美國所謂“西藏政策”的險惡用心和虛偽本質。
作者:賈春陽 2024-07-17
《仁愛礁報告》和《黃岩島報告》揭示了這兩處海域的生態環境保護現狀。二者的反差,令世人更加清楚究竟誰在危害南海生態環境。
作者:張衛華 2024-07-16
在貿易保護主義措施頻頻出現、全球供應鏈加速重構的大背景下,中國外貿保持穩定,對世界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作者:週密 2024-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