輿論坐標
以論對策
破解京津冀一體化的大難題
#倒逼市場主導# 京津冀一體化最大的困難還是破行政化,破“一畝三分地”的本位主義。要變行政主導變市場主導的城市發展格局,這個難度確實是比較大的,因為有既得利益者一定不願意放棄自身利益。 [詳細]
讓市場來治北京的“自私病”
#北京“城市病”# 北京的發展之所以存在現在這麼多問題,主要是來自“自私病”、“行政病”,北京超過中國任何一個城市特權,獲取了足夠多資源。因此一定要去行政化配置資源,把行政力量配置資源拿走以後,有很多人就願意去涿州、廊坊或者固安。 [詳細]
保定做不了“政治副中心”
#保定高調炒作# 即使保定承擔一些中央的事業單位、行政單位,以及一些教育功能也不代表就是“副中心”,保定的發展應該定位在相對比較低的生産成本,以便吸引更多人過來,這就需要快速搭建軌道交通連接,構建“衛星城”的模式。 [詳細]
文字直播
今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座談會,對京津冀協調發展提出“七點要求”,明確表態要自覺打破自家“一畝三分地”的思維定式。
4月9日,國家發改委發佈消息稱:正在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研究編制首都經濟圈一體化發展的相關規劃,規劃範圍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規劃將根據編制工作進展情況適時出臺。發改委的表態被視為京津冀區域規劃3.0版即將落地。
京津冀區域實現真正的一體化最大的障礙是什麼?地區間的差距又該如何縮小?北京的“城市病”是否可以因此而得到緩解?盤古智庫理事長、國際金融論壇
中國網:京津冀一體化當中的京、津、冀各是怎樣的角色定位?
易鵬:嚴格講,真正的角色定位要等到中央的城鎮化經濟一體化的規劃出臺以後會更加明確。目前,從總體而言,北京是總書記親自做的定位: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創新中心和對外貿易交流中心。
天津作為一個港口城市其實是北方的經濟中心;河北的定位,應該既是北京首都生態涵養地,還有一部分重要的職能是製造、生産、裝備的基地,因為河北有很多工業。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應該會是北京周邊的一個“生活走廊”。
中國網:京津冀一體化與珠三角、長三角相比,最大的區別是什麼?
易鵬:京津冀一體化最關鍵的是有首都北京包含在裏面,所以導致了問題的複雜性。
首都更多地要體現政治要素,可能考慮政治特殊性,所以河北做了很多年的“護城河”,就是為了確保首都的穩定,所以當時犧牲了河北周邊一些地區的經濟發展,這是首要問題。
現在,用導致“護城河”兩地差距過大的這種發展模式來保證穩定,已經不能做到恰如其分。這樣不但會把“護城河”周邊的低收入人群吸納到北京,反而給北京造成一些不穩定因素。
中國網:河北作為北京的“護城河”經濟發展並不是很發達,常被形容為“燈下黑”。如何讓河北地區儘快趕上京津地區的經濟發展步伐?
易鵬:整個京津冀地區,河北和天津、北京有差距,天津和北京也有差距,這個落差實際是一種“倒逼”。
現在是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時代,如果差距過大,在“人往高處走”的推動下,會讓人不斷進入北京,現在北京非戶籍常住人口中,有22%的人是河北進來的,而且可能跟就近的“環首都經濟區”的區域沒有很好的經濟發展格局有關,比如廊坊、保定一帶,那就很難可持續發展。
河北肯定要考慮如何發展。我認為,對河北的思考有幾點:
第一,河北發展的重點應該要有生態建設,要有服務北京的環首都經濟圈的“生活走廊”。我認為河北一定要有具主體功能區定位——張家口和承德地區要注重生態,對它們不要問GDP,只問青山綠水,不斷保持首都以及京津冀地區的生態環境保護。
第二,河北經濟發展重點應該是在沿海——滄州、秦皇島、唐山,沿海以曹妃甸、黃花崗和秦皇島港港口,主要發展海洋經濟、製造業乃至重化工業和裝備業。
第三,最關鍵的,是在環首都部分打造“北京生活走廊”。很多北京的人可以通過軌道交通到廊坊或者保定這些北京周邊地區居住,使得北京的人口得到合理疏散。這個地區有一點需要注意,就是要有綠色的概念,不要密度做得太大。
第四,河北冀中南地區的石家莊、邯鄲和衡水這些區域需要加以轉型升級,以新型工業和城鎮化作為雙驅動,同時發展。
中國網:近幾天,保定的房價急劇飆升,非常高調地出現在媒體和大眾的視線內。另一方面,還有媒體表示保定是“政治副中心”的首選地。如何看待保定的高調?
易鵬:保定這幾天的“高調”很明顯是被炒作的結果。保定做“政治副中心”是不可行的,政治是決策概念,政治角色分散是政治風險問題,是不容分散的。行政副中心乃至經濟副中心是有可能的。即使保定承擔一些中央的事業單位、行政單位,以及一些教育功能也不代表就是“副中心”,過於炒作不利於京津冀一體化的健康和可持續發展。
保定的發展,包括廊坊發展,應該定位在相對比較低的生産成本,以便吸引更多人過來,這就需要快速搭建軌道交通連接,構建“衛星城”的模式。比如浙江杭州就是這樣的模式,杭州毗鄰德清,而德清是湖州市的,但是它與杭州很近,所以它直接成為杭州的衛星城,並沒有從行政出發依靠湖州發展。
千萬不要把廊坊當做一個整體板塊,廊坊、燕郊、固安和永清,都可以構建“衛星城”的模式,每個“衛星城”可以聚集五萬到十萬人,甚至二十萬人,都直接作為連接首都的一個核心點,形成發散狀。這個的話,大則通吃,形成一個以大帶點,而不是以大帶面。
中國網:在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過程中是“房價先行”是比較典型的現象,保定的房價飆升就是最好的例子。如何看待這種現象?
易鵬:區域經濟一體化更多地講一體化、講共贏,而不代表房價先行,“房價先行”表示很浮躁,沒有找到一體化的核心。
其實,一體化疏散後總體有利於降低北京的房價,也有利於控制當地房價。隨著交通方式的越來越便捷,保定很多人可以到北京購物,花二三十分鐘到北京來做高檔消費,而傳統消費還可以在保定。在這個角度講,一體化是“雙刃劍”,因為一體化過程中保定可以受益,也可能會受損,它應通過頂層設計,優化結構,合理分工這種方式來處理。
中國網:北京作為首都,在一體化過程當中是否需要讓渡一些權利和利益?
易鵬:這是必須的。
北京的發展之所以存在現在這麼多問題,主要是來自“自私病”、“行政病”,因為北京超過中國任何一個城市特權,獲取了足夠多的資源,所以北京的地鐵兩塊錢、公交車四毛錢,這需要大量的財政補貼。
在這種情況下,城市成本越低,機會越大,要素更多,一定會吸引很多人進來,所以一體化角度講一定要去行政化配置資源,把行政力量配置資源拿走以後,有很多人就更願意去涿州、廊坊或者固安。而如今“一畝三分地”的本位主義保護太多,所以我認為北京要疏散功能,疏散利益,更多地去行政化,以市場作為主導。
中國網:您覺得在京津冀一體化過程中可能最大困難在那兒?
易鵬:我認為最大的困難還是破行政化,破“一畝三分地”的本位主義。要變行政主導變市場主導的城市發展格局,這個難度確實是比較大的,因為有既得利益者,最簡單的例子:1300萬北京戶口的人也一定是不願意放棄自身利益的。
中國網:怎樣去破解這樣的難題?
易鵬:第一,要有中央層面的頂層設計;第二,經濟一體化開始規劃以後,通過全國人大審議的方式確立規劃的權威性,同時需要群眾監督;第三,要通過混合經濟所有制方式引入社會資本,使京津冀地區通過招商持股,共同搭建基礎設施,要讓各地方共同出資,讓社會力量推動京津冀一體化進程,所以基礎設施一體化一定要先行。
當然更重要的是市場一體化。第一,要建立統一有序的市場體系;第二,運用新技術促進市場體系的統一,比如電子商務,減少保護主義;第三,要在北京存量不增加的前提下,要讓河北、天津、北京三地的社會保障差距和公共服務的差距縮小。
中國網:經濟區域一體化的意識漸漸深入,"經濟區"的概念對於未來中國經濟發展的意義在哪?
易鵬:中國經濟區域已經提了很多年了,包括長江中游城市群、長三角、珠三角以及成渝地區,大家意識到共生、合作、崛起這是共贏的價值和意義,所以我認為未來中國經濟區域協同成為主旋律。
第一,這是基於中央政府新一輪城鎮化的思路的改變,新一輪城鎮化提出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第二,這是當前技術進步的必然趨勢,例如電子商務一體化有利於統一市場的形成;第三,各自為營的“一畝三分地”的模式帶來太多的弊端,吃了很多虧,所以從這個角度講,北京願意讓步是被倒逼出來的。
所以,我認為中國區域經濟發展新格局將在這一輪形成,經濟一體化是一個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