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際網路+”讓古村落“活”起來

1.jpg

  古村落的建築材料是什麼?在從前,答案是磚石;在網際網路時代,答案則是大數據。

  坐標資訊、文化資源、遊覽線路……在網路上,很多古村落在大數據的幫助下,再次走進人們的視野,重新煥發了生機。“網際網路+”開啟了古村落保護與發展的全新思路。

  大數據促進古村落保護

  古村落文化保護與傳承的大數據平臺,可以促進古村落文化資料的保護和使用效率的提高。對相關領域科研工作者而言,古村落文化資源不僅將成為其不可或缺的參考資料,也將使他們的研究成果更具價值和意義。

  在城市化加快的進程中,傳統古村落的習俗、文化受到了比較嚴重的衝擊,因此,保護古村落文化成為社會的共識。網際網路手段的出現,為古村落的保護與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在網際網路化的今天,網際網路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改善當前傳統村落的被動局面,無論在廣度和深度、在針對性和普適性、在安全性和可靠性等方面,提供了新的思路、方法和手段。”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技術創新中心主任王鵬説。

  古老村落融入現代文明

  無線網路和縱橫河網一樣全鎮覆蓋,青年創客與半百船工一道共進午餐,山區老人坐在家中就能與專科名醫實時對話……烏鎮,作為世界網際網路大會永久舉辦地,成功演繹著最古老與最先進的完美融合。

  在烏鎮,全域實現免費WiFi;“網際網路醫院”“網際網路茶吧”“網際網路金融咖啡”“智慧養老”“智慧資訊亭”“民情二維碼”等標識,出現在老店舖的招牌上、街角門店上。智慧旅遊、智慧交通等一批智慧項目相繼投入運作。無論是購物、訂房還是租自行車,都只需手機掃描二維碼即可完成支付。

  不只是百姓生活,在這裡,就連政府職能也逐漸網際網路化了。烏鎮的全國首個鎮級APP“烏鎮民情”,自 2015 年年初試運作以來,已經在試點虹橋村覆蓋4000多人口。通過該APP,村民可以直接把要解決的問題拍照上傳,相對應的職能部門看到後可以馬上解決。

  網際網路給烏鎮帶來的是智慧生活,給後河村帶來的則是智慧創業。

  從四川達州渠縣龍潭鄉後河村考上北京大學的湯敏,大學畢業後,決定聽從內心召喚,回到後河村,發起成立了古村落志願者網路,通過古村創客、古村衛士、古村遊俠、古村村粉等平臺,從古村保護、古村傳播、古村産業活化、古村文化傳承等方面,推動古村可持續發展。如今,志願者已達10萬名,遍佈全國30多個省份的約1000個市縣。

  古村落創客這群人,曾是進城闖蕩的打工族,曾是現代時尚的弄潮兒,如今卻主動放棄大城市生活,重新回歸農村;他們對古村有特殊感情,他們要讓農村享受網際網路帶來的紅利,享受改革創新帶來的機遇。

  “中國的農業文明是不斷與時俱進的文明。從城市回到鄉村的古村創客們,賦予古村落以新的生機與活力,讓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共鳴,將古老村落融入現代文明的風景。”東南大學古建專家朱光亞教授説。

  網際網路推廣提升知名度

  與烏鎮、麗江相比,很多古鎮、古村是默默無聞的,因為他們沒有資金實力去推廣自己。而今,網際網路的到來,讓他們看到了希望。開辦一個微信公眾號,幾乎無成本,卻可以迅速提升服務、拓寬知名度。

  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黎平縣岩洞鎮銅關村,就是這樣的一個村子。在銅關村遊覽,可以實現公眾號預定入住,微信預約客房服務、微信開門、一鍵退房等智慧酒店服務。你還可以享受到移動語音導遊,所到之處可以深入了解侗族的文化與傳説。

未經允許不得轉載:網信浙江 » “網際網路+”讓古村落“活”起來

微信二維碼,掃一掃關注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