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公里,曾是溫州市民詹茹的家到最近圖書館的路程,如今這個距離縮短至不到500米。晚飯後,詹茹走進黛瓦白墻、外觀似戲臺的南戲城市書房,享受閱讀的樂趣。她説,這些年,城市書房總能讓她在工作繁忙之餘,在家門口就能找到嚮往的書香和內心的寧靜。
同一個夜晚,距離溫州1800公里外,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的滿福壩威尼斯小鎮少兒寓言城市書房裏,市民楊智中正帶著孩子一起閱讀《小馬過河》繪本。楊智中説,飯後走幾步,就能借閱到許多寓言故事書,之前想都不敢想。借鑒溫州城市書房的經驗,南部縣已建成9家城市書房,讓群眾在家門口就能便捷享受閱讀。
城市書房猶如一盞燈,點亮群眾的精神生活,也溫暖一座城。溫州從10年前就開始探索城市書房建設。前不久,全國城市書房合作共用機制發展研討會在溫州舉行,來自全國各地的公共文化領域專家一致認為,溫州城市書房為公共圖書館破解精神共富難題提供了生動的實踐樣本,引領了我國城市公共閱讀空間的發展方向。
溫州城市書房建設有哪些經驗?為全國其他地區的城市書房建設帶來哪些啟示?
溫州鹿城-公共閱讀空間-市府路城市書房 溫州市圖書館供圖
書房嵌入大街小巷
隨著城市規模的擴大,市民常常碰到這樣的困擾:去個圖書館都要開車,少則20分鐘,多則半小時以上,而且停車也很不方便。而溫州把閱讀的場館建在群眾的家門口,大大方便了喜歡閱讀的市民。
這源自於10年前的一次偶然探索。
2014年,溫州市圖書館遷入新館,位於市中心縣前路的老館則作為分館繼續使用,到了晚上8時半,仍有讀者戀戀不捨,要求延長開館時間。
“文化供給應當與百姓的需求對上口味。”溫州市圖書館館長張啟林回憶,當時市圖書館也有意探索公共服務新模式,於是將該館改為自助式服務,24小時不打烊,且配備了學習桌、閱讀燈等,還通過讀者徵集,給它取了一個好聽的名字——城市書房。從此,市民用讀者證刷卡或手機掃碼即可進出書房、自助借閱、學習。城市書房受到市民追捧,還有讀者打電話要求增加座位。
第一家城市書房就這樣火了,但這種公益行為想要持續下去,需要有持續的資金支援、適合長期運作的模式。2015年,溫州市圖書館開始“嘗新”,與鹿城區松臺街道的水心社區合作,解決新建城市書房場地問題。“對老百姓來説,這是好事啊,我們支援!”幾經協調,社區將一個非機動車車棚拆除,騰挪出空間,建設成了菱藕城市書房。書房嵌入在社區裏,受到了周邊居民的歡迎。這是溫州市圖書館首次與第三方合作建設城市書房。
此後,城市書房如雨後春筍般,在溫州的各個角落裏冒出來。
“房租可以不要,書房不能不建。”溫州南塘城市書房是業委會捨棄每年20多萬元的沿街店面租金建設起來的。剛提出意向時,曾有人激烈反對。“文化比賺錢更重要,建城市書房既提升小區的文化氛圍,也方便附近居民。”小區業主管書藝説,雖然少了幾十萬元的租金,但大家看到小區文化味十足、檔次提升,反對聲自然沒了。
“要提檔升級,把當地文化融入城市書房。”張啟林介紹,2020年開始,溫州又出現了主題城市書房。
位於鹿城的謝靈運城市書房,同樣建在小區裏,記者走進這座以“中國山水詩”為主題的書房,看到內部裝飾融入了山水詩詞與書畫元素。坐在木椅上,背靠山水畫的墻壁,抬頭一看,前方還有一把古琴,拿起一本詩詞書,便可沉浸式體驗謝靈運詩詞。“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閱讀累了,拿起手機掃一掃有聲閱讀墻上的二維碼,還能聆聽謝靈運詩詞的朗誦。
溫州城市書房打破原有城市公共文化空間建築“大而全”的常規格局,突出“小而精”,充分考慮人口密集度、交通便利性、服務半徑等因素,網格化嵌入式布點。如今,156家城市書房分佈在溫州城鄉人流密集的社區、創意園區、企事業單位、商場、公園等地。
轉角有書香,城市書房如今已成溫州一道獨特人文風景。“平時工作很忙,等車辦事、帶孩子去培訓學習等間隙,哪怕是很零碎的時間,也能去就近書房學習,真的很方便。因為城市書房,喜歡上這座城市。”市民潘智這樣形容對城市書房的感受。
“我和孩子在城市書房獲得了許多知識和愉悅,它已經成為我們生活裏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曾經帶孩子去參加整理書籍志願服務,每天把勞動成果發到朋友圈,結果很多人看到之後,也加入到這個隊伍中來。”管書藝説,僅她所在的小區就有2000多人次參與到城市書房的志願者隊伍裏。“因為熱愛,所以關心。越來越多溫州市民,把城市書房的事,當成自家事。”
南戲主題城市書房 溫州市圖書館供圖
政府搭臺各方共建
把城市書房建在百姓身邊,誰來建?建設資金哪來?
“這麼多城市書房,如果都由政府包攬,財政肯定吃不消,效果也未必好。”在北京大學資訊管理系教授、國家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專家委員會首席專家李國新看來,溫州城市書房建設的最大特色在於政府和民間各方參與共建。
政府與民間形成互動,讓更多的主體參與到城市書房建設中來。
最初,支援城市書房的主力是街道、社區。走進以俚語主題的城市書房——清風社區城市書房,主題墻上佈置著各種溫州方言內容,現場設有飲食區、閱讀區。“原先,這裡是街道的辦公用房,我們把會議室遷到其他房間,把辦公桌並到其他樓層,擠出340平方米。”街道相關負責人表示,寧可五六個人人擠一個小辦公室,也要把文化場地騰出來,“大家都意識到文化場所的重要性。”機關企事業單位紛紛主動提供場地,申請建設城市書房。
引導民間力量介入,培育多種模式共同運作,成為溫州城市書房發展的經驗。
而卓詩尼城市書房是設立在工業園的城市書房,藏書量近4.5萬餘冊,場地由企業提供。企業負責人表示,平時自己也愛讀書,參與城市書房建設,不僅加強企業文化建設,也是引導企業參與社會公益。“在書房裏,讀者翻閱書籍,可以了解鞋履進化史,了解到由古至今各種鞋的款式,這裡也展示了鞋履獨特的文化特色。”
龍舟主題城市書房的建設也是一個眾人參與的典型例子。在溫州市龍舟主題公園裏,溫州市龍舟協會成員們“你出2000元,他出3000元”,共籌集了80多萬元。龍舟製作師陳秀傑把老舊龍舟的船板拆了,改造成了一張長10米的長條書桌,捐贈給城市書房。有了啟動資金和設施,再加上屬地街道提供場地,一家頗具特色的龍舟主題城市書房有了雛形。
民間力量積極活躍地參與城市書房建設,政府的引導管理是關鍵。
“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專業管理、全民共用。”溫州市文化廣電旅遊局負責人認為,公共文化要堅持公共屬性,政府的頂層設計很重要。
為此,溫州連續5年將城市書房列入市政府民生實事項目,並頒布《溫州市城市書房建設和管理辦法》《溫州市城市書房扶持補助辦法》等文件,通過設立事業發展基金、開展社會認養等鼓勵社會力量深度參與公共文化建設和運營,對符合條件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按照統一標識設計、統一資源調配、統一服務規範,實現標準化專業管理。
“城市書房管理也像酒店一樣評星級的。”每當臨近年終,溫州市圖書館工作人員趙玉宇就帶著同事一起逐家走訪城市書房。手指輕輕一抹,書架是否乾淨一目了然。閱讀環境是不是乾淨整潔,開放的時長有多少,讀者滿意度怎麼樣等,都是考察評定的內容,同時,結合業務數據等,綜合評定出五星、四星、三星城市書房,並進行公示。按照星級城市書房考核標準,獲得星級的城市書房將得到溫州市財政4萬元至6萬元不等的補助,並在城市書房顯著位置標星掛牌。
既有活力又有規範約束,如今在溫州,一家城市書房從選址、設計、建設、驗收等要過七關考驗。“曾經一位領導提出設想,在某地新設一家城市書房,但該地離我們原先已開設的城市書房很近,不符合15分鐘文化圈要求,容易造成浪費。在該處建設城市書房的方案沒通過。”溫州市圖書館相關負責人表示,有了標準和依據才能更好引導城市書房發展。
目前,溫州全市已建設的156家城市書房中,由社會力量無償提供場地、參與運作管理的達143家,佔比91.7%。
“溫州標準”走向全國
溫州城市書房不僅在本地開枝散葉,也被全國許多城市借鑒學習。
“溫州城市書房兩個比較顯著的特點,一是把書房嵌入到社區,讓百姓群眾在家門口,享受閱讀;二是激發社會各方參與公共文化空間建設。”四川省南充市南部縣圖書館副館長雍華偉説,南部縣城市書房的建設運營借鑒了溫州城市書房的設計理念、運營經驗。例如,學習溫州社會力量參與城市書房建設的經驗,當地的文旅公司、交運公司都拿出場地支援城市書房建設,已建了9家。城市書房少兒寓言分館,也引入第三方機構運營,以“寓言”為主題打造,受到孩子們的歡迎。
江蘇揚州、河南洛陽、上海長寧區……截至目前,先後有來自全國各地的500多批次考察團來到溫州城市書房實地考察學習。在溫州的引領下,全國近200座城市建成4300余家城市書房,掀起全國共建城市書房的熱潮。
中國圖書館學會理事、全國圖書館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上海圖書館原副館長周德明表示,溫州制定城市書房建設管理辦法、扶持補助辦法,發起設立城市書房發展基金,為其他各城市書房持續發展提供了經驗。
2020年,包括溫州在內的12個城市,共同發起建立“全國城市書房合作共用機制”,共同搭建全國城市書房共建共用平臺,探索全國城市書房的可持續發展機制。“在環境空間設計、特色服務拓展、文化內涵注入、管理模式創新、社會效益提升等方面,互學互鑒,比學爭先。”溫州向全國發出倡議。同時,溫州牽頭江蘇揚州、河南洛陽、重慶渝北、深圳鹽田等地共同制定文化和旅遊行業標準《公共圖書館館外服務場所服務規範》,該項目已通過國家圖標委驗收。“此舉也意味著,我們城市書房建設的‘溫州標準’走向全國。”張啟林説,該標準從術語定義、基本原則、設施設備、服務內容、服務資源等方面,明確館外服務點的服務提供、服務管理、社會參與、服務保障、社會監督與反饋等問題。比如,地址選擇滿足人口集中、交通便利環境相對安靜等條件的一樓臨街;實行標準化形象標識和文字標識,並納入路標、路牌、公共交通等城市標識系統和網際網路地圖標注系統等。
接下來城市書房如何發展?溫州的探索並未止步。依託街道社區、公園綠地、商業綜合體、景區民宿、産業集聚區、文化創意園等進行嵌入式建設,將特色人文資源植入城市書房,成為新方向之一。比如,溫州龍港市的龍躍路城市書房,由老水廠改造,通過産業化運作管理,點亮城市記憶,營造融懷舊和時尚于一體的文化空間場景;增強城市書房的“造血”功能,文創産品、咖啡輕食等與公共閱讀服務相配套的經營活動,也有了嘗試。例如,泰順將茶文化直播間嵌入書房,引來不少關注。
最近,溫州市圖書館的工作人員又開始忙碌,著手城市書房建設的新布點和規劃。“讓城市書房真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10年努力已有很多收穫,相信只要跟著百姓需求走,人人都願意來參與,肯定還會生出更多可能。”趙玉宇説。
【新聞+】
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新在哪
李國新
城市書房已經成為我們國家新型公共文化空間的一個代表,溫州的城市書房也影響、輻射、示範、引領了全國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間建設。
2014年溫州城市書房剛出現的時候,我就來調研過,當時就覺得令人耳目一新,這是散佈在老百姓身邊的公共文化城市閱讀空間。2015年,溫州以城市書房為主體的“城市書網”成為第三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項目。2016年,中國圖書館學會聯會的衛星會議在溫州召開,那是全國第一次大規模地研究探討城市書房的發展。後來第四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創建開展,城市書房也成為溫州示範區創建的一個代表。
新型公共文化空間有什麼特點?我總結為幾個“新”:理念新、形態新、機制新、技術新、服務新。不搞大拆大建,要綜合利用,突破行政區劃,建立跟常住人口服務半徑掛鉤等制度,這是理念新;新空間要“小而美”,要大幅度提升品質,這是形態新;社會力量參與新型公共文化服務空間建設、管理、運營的廣度和深度前所未有,這是機制新;應用了智慧和數字技術,甚至應用對於空氣、燈光、噪音的遠端智慧調節新技術等,這是技術新;強調多元服務融合發展,城市書房已經遠遠不是傳統的公共閱讀空間,還有藝術分享,還有各種活動和服務,服務有新特色,這是服務新。
未來打造新型公共文化空間需要轉變觀念、創新方式、推進空間體系建設,有幾個方面應該予以特別關注。要大力發展嵌入式空間場景,把公共文化服務、公共文化元素嵌入已經有的空間場地中,商圈、公園、街角、綠地,甚至餐飲場所都可以嵌入。要大力發展開放式空間場景,改變“空間即建築”的觀念。要注重既有空間的創意性改造,新建一批,逐步補齊基層公共文化服務短板;改建一批,“微改造、精提升”同樣是新空間建設,把既有空間創意性改造能夠重視起來,出現一批新成果;共用一批,吸納社會資源來賦能公共文化服務。
(作者係北京大學資訊管理系教授、國家文化和旅遊公共服務專家委員會首席專家)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應忠彭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