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溫州 新聞詳情 A- A+
溫州將新建一批社區多功能運動場等基層體育場地
發佈時間:2024-03-22 08:39:14    

   “今晚籃球賽照常進行,大家老地方、老時間不見不散。”昨晚6點不到,剛下班的健身達人鄭爽在微信“球友”群裏發送了一條群消息,提醒小夥伴們準點前往鹿城區南郊街道網潮兒南郊體育公園參賽。7點半左右,10名球員全部抵達賽場,於是,每週三風雨無阻的“3V3”籃球賽又激情開場了……

  自去年7月啟用以來,這座由橋下空間、公園綠地等零散邊角地“拼湊”而成體育公園,已陸續建成八人制足球場、五人制足球場、標準籃球場、3V3籃球場、新型飛盤基地等功能區,成為了附近不少居民和上班族夜間鍛鍊、組織團建的首選。

  挖掘利用閒置地塊,翻新改建成戶外體育場,這是溫州不少地方落實“強城行動”關於高品質形成“15分鐘生活圈”等部署要求的具體舉措。

  以南郊街道為例,該街道地處城郊接合部,是鹿城區工業重點街鎮,因鐵路、軌道交通等原因,造成閒置地塊零散分佈難以利用,容易成為環境亂點盲點,同時轄區企業員工和居民的精神文化活動較為單一。如何因地制宜用好“金角銀邊”又辦好民生實事?南郊街道的辦法是:盤活並改造提升邊角地20余處,建成十里亭社區多功能體育場、三板橋社區籃球場等一批街頭運動場,有效破解群眾“健身去哪兒”的難題。

  場地有了,如何“用好”也要在實踐中探索出解決之道。據介紹,除網潮兒南郊體育公園引入社會資本運營,需收取費用外,該街道其餘兩個體育場均由社區負責日常管理,免費向全社會開放。“實現了健身自由,每天吃完晚飯,就到家門口的體育場踢踢球,跑跑步,對我們老百姓來説,這就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堅持足球運動30年的市民鄭鳴説。

  變“金角銀邊”為運動空間,這一做法在提升群眾幸福感的同時,也為提升基層治理效能帶來了新思路。三板橋社區書記戴和勝對此深有體會,他説:“我們的籃球場前身是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地,部分居民圈地種菜、隨意傾倒生活垃圾、建築垃圾現象頻發。自從改建成籃球場,環境變美了,附近居民的業餘生活不斷豐富,我們的社群關係越來越密切了。”

  在溫州,見縫插針式的健身場所正悄然“開”到市民身邊。乘著“亞運協辦城市”的東風,鹿城區引導各街鎮詳細排查閒置空間,謀劃體育場地設施建設,目前已建成七都體育公園、桃花島體育休閒公園、澄沙橋體育休閒公園等近10處健身場所;龍灣區以口袋公園建設為載體,在街頭巷尾、塘河沿岸、橋下空間等區域改造了一批運動場地;甌海區新橋街道將一處低利用率草坪打造成全市首個滑板公園,該項目已入選“國家首批兒童友好示範項目”。

  記者昨從市體育局獲悉,今年我市還將持續挖掘“金角銀邊”地塊,計劃建成百姓健身房60家、社區多功能運動場24個、五人制足球場(含籠式)9塊、村級全民健身廣場6個、體育公園(體育設施進公園)8個和“國球”進社區(公園)56個。

  記者手記

  方寸之間見“人民城市”溫度

  從就近就醫、就近入學,到就近閱讀、就近健身,一個“近”字,折射出人民群眾對於完善公共服務配套、構建高品質“生活圈”的迫切需求。“金角銀邊”里長出的一個個體育場館,讓“近”的需求得到了滿足,也讓群眾在方寸之間“觸”到了一座“人民城市”的溫度。

  有溫度,還要保持溫度。隨著一處處閒置地塊被盤活,居民對城市功能的要求不斷增加,一些現實問題也亟待關注。比如前期投入大,後續效益差,導致部分半公益性質的體育場難以長期運作;因缺少政策支援使部分項目推進緩慢等。這些都需要上級部門通過加大獎補力度和政策傾斜等方式進一步解決。

來源: 溫州日報    | 撰稿:吳笑鳴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