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萬億工業城浙江再添新成員 都有這個“雙重身份”
發佈時間 | 2024-03-16 10:14:36    

   對大國經濟而言,工業製造是現代化産業體系的核心支柱。在各地都在衝刺GDP萬億城市的背景下,還有一場激烈的“萬億”競賽正在長三角悄然展開。

  今年年初,隨著湖州官宣工業總産值突破萬億大關,浙江的萬億工業城市已經增加至6座,而放眼長三角,還有上海、蘇州等全國工業的領頭羊城市。

  作為一座城市硬實力的體現,長三角在工業經濟這一賽道上表現如何?

  工業總産值破萬億

  湖州成為浙江第六城

  長三角作為中國經濟最發達、工業基礎最雄厚的地區之一,迎來了工業總産值“萬億俱樂部”新成員。

  近日,湖州市人民政府官網發佈數據,提到全市工業總産值突破萬億元大關,成為浙江第六個工業總産值“萬億之城”。

  工業總産值是以貨幣表現的工業企業在報告期內生産的工業産品總量,反映了一座城市工業生産總規模和總水準的重要指標。

  湖州此次也絕不是憑空“晉陞”,近年來,湖州在發展新興産業和聚焦傳統産業轉型上都下了苦功。

  從2023年的數據來看,湖州戰略性新興産業和高新技術産業産值佔規上工業比重已經達到34.52%和64.09%,而對於傳統的印染、水泥、鑄造等行業,湖州也一業一策、一企一案,向著高端化、智慧化、綠色化發展。

  此前浙江已經有五座城市,邁入了工業萬億之城的隊伍。

  寧波、杭州、嘉興作為浙江工業“第一梯隊”城市——2022年規上工業總産值分別達到2.42、1.83和1.41萬億元。

  寧波是浙江工業重鎮和重要港口城市,在綠色石化、汽車製造等領域發揮顯著優勢;杭州作為“數字經濟第一城”,利用數字經濟這一“長板”為製造業提供有力支撐;嘉興享受上海、蘇州、杭州等城市輻射和區域協同效應,在紡織服裝、電子資訊、機械裝備保持領先位置。

  除了老牌的“三劍客”,紹興和溫州這兩座萬億工業城也在不斷優化其工業結構。

  紹興從“酒缸、醬缸、染缸”向“布片、晶片、藥片”發展,于近年引入中芯整合、比亞迪半導體等項目,在新興産業的賽道上發足狂奔;溫州則是重塑五大優勢製造業,同時發展智慧裝備、新材料等五大戰略性新興産業,目前新興主導産業規上總産值已經超6500億元。

  國內工業強市20強

  長三角佔據半壁江山

  長三角地區是國內工業強市最多的區域,不僅在國內前三中佔其二,如果將範圍擴大至前20強,也佔據了其中的半壁江山。

  蘇州和上海是中國工業領域當之無愧的領軍城市。

  2023年,蘇州以4.43萬億元的工業總産值排名全國第二,僅次於深圳的4.85萬億元。蘇州製造業以高新技術産業為主導,涵蓋了電子資訊、高端裝備製造等多個領域。

  上海的工業總産值雖然出現了負增長,回落至4萬億元以內,但上海依然是中國最重要的工業城市之一,其在高端製造業、生物醫藥等領域的發展勢頭依然強勁。

  長三角排名TOP5的寧波、無錫與杭州,目前規上工業産值都已經超過了2萬億元。尤其是寧波,憑藉其港口優勢和産業集群效應,在過去幾年接連超越天津與廣州,工業産值已經躍升至全國第七位。

  此外,長三角還有10座左右的工業萬億城市,例如南京、常州、嘉興、南通、合肥、紹興、台州、溫州與鹽城等地。

  工業産值破萬億

  工業對經濟發展有何重要意義?

  工業總産值破萬億,對一座城市何特殊意義?

  首先,長三角9座GDP破萬億的城市中,每一座也同為“雙萬億城市”,在工業總産值上都超過萬億。

  從2023年9座城市公佈的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可以看出,工業對長三角頭部城市經濟提升的作用。

  記者梳理髮現,去年以來,上海已出臺實施了汽車晶片、人工智慧大模型、商業航太等創新發展的支援政策。根據上海統計局發佈的數據顯示,上海工業戰略性新興産業總産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産值比重達到43.9%,新質生産力已經成為上海經濟發展“源動力”。

  工業同樣對“蘇大強”GDP的拉動有顯著作用。蘇州、無錫、常州、南通工業增加值佔GDP比例都在40%上下,寧波、南京、合肥同樣擁有約為三成的佔比。就算是在數字經濟之城杭州,這個比例也不算低。

  記者關注到,常州的工業産值增量十分引人矚目。根據常州市人民政府發佈的數據顯示,2023年常州製造業增加值4269.13億元,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達42.2%。憑藉著高增速,常州也一舉超越了省會南京,成為了長三角第六城。

  而常州發力的訣竅,便是抓住了新能源産業的風口。去年,常州僅新能源領域的製造業産值,就已經達到了7680.7億元。如今,常州的目標早已不是工業萬億元,而是提出了另一個“萬億”目標,便是新能源産值超過萬億元。

  常州的成功,也讓長三角城市清晰地認識到新能源産業對工業經濟的帶動作用。合肥也正在全力打造“新能源汽車之都”,持續增強三大國家級戰略性新産業集群核心競爭力,爭創首批國家新型工業化示範區。

  今年剛開年,長三角不少城市也鉚足了勁“大抓工業、抓大工業”,重新打出發展工業、製造業的旗號。

  杭州提出要“以推進新型工業化為主線,全面承接‘415X’先進製造業集群培育工程”,力爭2024年規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5%;蘇州則是準備打造電子資訊、高端裝備、先進材料、新能源4個萬億級的主導産業。

  隨著全球經濟形勢的變化和國內經濟結構的調整,長三角各城市在工業發展方面的競爭將更加激烈。長三角各地對工業産值角逐,不僅是為了提升城市競爭力,更是體現了對未來發展方向的探索,只有抓住機遇,加強科技創新和人才培養,發展新質生産力,才能在未來的工業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來源:潮新聞    | 撰稿:葉星辰 李超然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