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台州 新聞詳情 A- A+
台州造船業:與世界經濟同起伏
發佈時間:2023-11-20 10:45:37    

   11月1日,全國首艘、被稱為“國之重器”的“交通建設九號”多功能鋪排船,在浙江皓友造船有限公司順利吉水。

  “再過一個月,‘交通建設十號’也將建成上水。這兩艘船隻是一個開始,國家海上大型工程建設需要更多的鋪排船奔赴一線。目前,我們已達成8條意向訂單,訂單額達10億元左右。”浙江皓友造船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義林説。

  今年以來,國際海運船舶市場加快復蘇,台州船企積極主動參與國內外市場競爭,努力開拓新興市場,船舶生産交付、出口形勢一派紅火。

  “據協會統計,目前台州45家修造船企業,手持訂單基本上能夠滿足2024年的生産需求,部分船廠的生産計劃排到2025年。”台州市船舶工業協會會長、浙江天時造船有限公司董事長梁新方滿懷信心地説。

  這一切都昭示著,在沉寂了十幾年後,台州造船業再次迎來了揚帆起航的大好時機。

  成為中國造船新勢力

  2003年至2008年

  深水、良港、灘塗,地處浙江沿海的台州,造船一直是台州重要工業産業之一。

  1992年,中國勁吹市場經濟之風,台州民間資本迅速嗅到商機,開始進入造船業。此後5年,是台州造船業的第一個春天,直到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發展勢頭受阻。

  又經過5年,到了2003年,台州造船業抓住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機遇——

  “這一年,隨著2001年12月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世界造船業中心從歐洲轉移到東亞。由於台州的造船基礎設施具備承接船舶轉移的條件,越來越多歐洲船主的目光聚焦到這裡。”台州市船舶工業協會秘書長楊雋斌説,此外,國際海事組織公佈公約要求在2010年前淘汰單殼油輪,造新船需求激增。

  機制靈活的台州民營造船企業,迅速從中嗅到了商機,可以説台州造船業真正作為地方支柱産業的歷史,要從2003年算起。

  2003年10月,浙江省船舶工業座談會在舟山召開,會後,台州市舉辦以“造船”為主題的行業座談會。在政府引導下,台州造船最先在臨海、溫嶺升溫,數年間,三門、路橋、椒江、玉環等地,造船廠遍地開花。

  2003年至2008年,台州造船業産值平均每年以近乎翻一番的速度增長,造船能力隨著業務的發展而不斷增強,成為中國造船新勢力。

  作為台州造船行業的親歷者,浙江合興船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存裕清晰地記得,“2008年前後,台州市委、市政府非常重視船舶行業,形成了‘陸上造汽車,海上造大船’的格局。”

  那年起,台州造船業狂飆突進,攀登了一個又一個新高峰——

  2004年2月9日,第一艘出口歐洲市場的油輪上水;

  2005年7月8日,台州民營造船企業建造的第一艘2萬噸巨輪“長峰8”號順利上水;

  2007年1月3日,台州第一艘液化氣船,順利交接給船東挪威斯考根海運集團。

  ……

  “2003年開始到2009年,台州造船達到世界級水準,被譽為中小型船舶製造基地,船臺一塢難求,世界造船業都知道台州民營造船。”梁新方説。

  成為中國造船特種兵

  2008年至2017年

  2008年,一場不期而遇的全球金融危機爆發,讓台州造船人措手不及。

  “最先感受到危機的,是接外國訂單的造船企業。2008年下半年,國外訂單明顯減少。”台州市海威船舶機電有限公司總經理李青説。這位從1989年開始造船,後來做船配生意的台州造船人,説起當年情況,記憶猶新。

  “2008年至2012年,造船業總體下行,但變化不大。2012年,全球造船業産能過剩明顯,造船業真正趨冷。”梁新方説,2012年2月,波羅的海綜合運費指數為651點,創25年以來最低點。作為全球經濟景氣度最重要的指標之一,該指數反映的是鐵礦石、煤炭、穀物等原料的海運價格,這意味著全球海運市場疲軟。

  之後,台州造船工業總産值一度跌到全省的10%以下。

  面對生存危機,台州船企意識到:必須要走差異化之路,否則沒出路!在台州市委、市政府引領下,台州船企積極尋找差異化發展之路,催生了三個“新”變化——

  第一,“走出去”造船。有的船企走出國門,轉到天然秉賦差不多的東南亞國家,如緬甸、印尼、越南、馬來西亞等地造船。有的則轉到國內的江蘇、安徽、湖北等城市造船。

  第二,找特種船來造。那時,台州造船人四面出擊,了解各種資訊,找人家不敢接的訂單,接特種船、高科技船和高附加值船來造。

  第三是提升設計能力。聰明的台州造船人從設計入手,能夠做到:同樣費用,所造的船“載重更大,航速更快,穩定性更好,船型和噸位性價比最高”。

  一場危機,就是一個洗禮,經過大浪淘沙,台州造船業獲得了重生,成了中國造船“特種兵”——

  2016年3月23日,中國首艘萬米級深淵科考母船“張謇號”在溫嶺完工;

  2017年5月9日,國內首艘高端豪華旅遊客船 “尋仙2”,在台州順利上水;

  2017年10月21日,亞洲最大的重大件遠洋特種甲板運輸船“至憲之星”,在臨海完成;

  ……

  “如今,‘台州造船’是一個品牌,全國的特種船都希望在台州造,甚至比其他地方造價上浮5-10%也願意。”梁新方説。

  探路中國現代化造船

  2017年到2023年

  2017年,在世界經濟復蘇勢頭強勁、國際航運市場回暖的背景下,全球新船市場出現一定程度反彈,台州造船業新船訂單量也明顯增加。

  “2017年-2018年,散貨運輸市場迎來一波上揚行情,以散貨船、油船、集裝箱船等為主;2019年-2020年,興起工程船舶,像甲板船、吸砂船等;2021年至如今,國際訂單上升,主要是液化汽船、漁業輔助船等特種船訂單。”李青説。

  李青的介紹,得到了台州市五洲船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潘學劍的印證。

  “2017年-2018年,大型散貨船開始,主要原因是國家對長江沿岸造船業開展整治,訂單轉移到沿海來了。同時,因為長江不能挖砂,從珠三角運海沙船運價很好,造船需求上升。”潘學劍説。

  一組來自浙江省船舶行業協會的數據,足以見證當下台州造船業的紅火——

  2023年上半年,台州造船工業總産值35億元,同比增長11%,佔全省比重15%;完工71萬載重噸,同比增長14%,佔全省比重40%;新承接83萬載重噸,同比增長3%,佔全省22%;手持訂單285萬載重噸,同比增長6%,佔全省比28%。

  “三大指標,台州佔有很大的比重,台州造船業可以更上一層樓。”浙江省船舶行業協會常務副秘書長王殿君説。

  王殿君告訴記者,目前,台州造船企業手持訂單的船型發生很大改變,傳統貨船建造數量大幅減少,取而代之的是新型的科技型、智慧化、多用途、數字化海工裝備,正在探索現代化造船之路。

  “一條船的壽命一般是30年,平均為25年。以2003年計,到2028年前可能是一個造船的黃金時段。”台州市船東協會會長莫維立説。

  對於未來,莫維立認為,全國、全世界“雙碳”推進很快,預期拆船需求會上升,對台州修造船業都利好,未來二三年時間,是台州造船的一個絕好時機。

  台州造船業新的一個春天似乎已經到來,在這個春天,它又會産生怎樣嬗變呢?我們拭目以待!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共用聯盟·台州 林學富 施煒 顏彤 王家偉 孫金標 方晨曄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