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台州 新聞詳情 A- A+
上天入海運動 全民參與熱情高 風雅古城也有狂野一面
發佈時間:2023-10-19 10:38:02    

   杭州第十九屆亞運會閉幕式暖場環節,歌曲《You are the wind》(《你是風》)精彩亮相,這首歌由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金丹作詞。杭州亞運會已成功落幕,在金丹的家鄉、“大蓮花”200公里開外的小城臨海,體育賽事和活動的熱度仍在不斷上漲。

  在靈湖、白沙灣海濱公園等地標廣場,150多支舞團齊跳杭州亞運會志願者主題曲,呈現萬人共跳一支舞的壯觀場面;堪稱“神仙打架”的越野賽事——柴古唐斯·括蒼越野賽報名啟動後僅6分鐘,4500個參賽名額被一搶而空……從專業賽事到鄉野球場,從專業對決到全民運動,這座千年古城除了風雅別致的一面,還有“狂野運動”的另一面。近年來,臨海先後建成跳高和標槍項目的國家田徑高水準後備人才基地、全國籃球高水準後備人才基地、藤球項目浙江省(國家隊)訓練基地、中國沙灘藤球訓練基地、國家體育後備人才基地及浙江省高水準體育後備人才基地,被評為全國體育先進縣(市)。今年回浦男籃拿下全國高中、初中籃球聯賽雙料總冠軍,更是將小城籃球名揚全國。

  日前,記者深入臨海,從一個個賽事、體育活動中探尋古城“多巴胺”背後的故事。

  草根賽事燃動一座城

  今年,哪個詞最熱血?臨海人會脫口而出:“村BA”。“打飛的”回村打球、廣場舞隊改當啦啦隊、放下生意專程觀賽,不在少數。

  2023年是臨海全域舉辦“村BA”的“元年”。其中,白水洋鎮算是元老級別的舉辦者,早在2017年就打響首屆“村BA”。7年間,白水洋鎮“村BA”參賽隊伍數量翻番,人氣暴漲,今年僅開賽4天,微網志話題閱讀量就超1.2億。

  一個“村”字頭的業餘比賽為何那麼火?在“村BA”球員羅星星看來,這應當源於臨海人對籃球最純粹的熱愛。以他自己為例,每日清晨6時,羅星星都會去籃球場早訓,開啟元氣滿滿的一天。他經營的雜貨舖的每面玻璃、運貨的摩托車都貼有籃球圖案。他所在的平均年齡超40歲的“老男孩”隊還約定:“健健康康打球30年,等70歲的時候還要一起上球場流汗。”

  在臨海市文廣旅體局局長王榮傑看來,“村BA”出圈,源於歷史的沉澱。20世紀30年代,臨海就在廣文路北側的縣立體育場添置了籃球場。1963年,當地建起了1600座的燈光籃球場。長期根植于群眾的籃球文化,是當地特色和優勢。而隨著物質生活水準提高和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村民們對精神文化生活、體育活動有了更強烈的需求。可以説,“村BA”的火爆是群眾體育的厚積薄發。

  一場比賽,若是無人圍觀,也不過是籃球圈內人的自娛自樂。在臨海,隨意觀看一場“村BA”比賽,觀眾都是選手的幾十乃至上百倍之多。不會打球也愛看球,是“村BA”帶來的又一熱鬧場景。從前不大懂籃球的農村婦女蔡香蓮,逐漸從關心誰贏變成“不以冠軍論英雄”,拼盡全力為榮譽而戰的草根面孔深深激起了村民內心深處的精神共鳴。60歲的村民何麗萍甚至從零開始學習攝影,只為捕捉參賽者的精彩瞬間。

  全民參與的體育氛圍給這座運動之城注入了別樣的熱血與溫情。今年,臨海還將詮釋籃球精神的標語——“勇於追夢、百折不回”寫入城市精神,給予市民熱烈回應。

  這頭馳騁球場,那頭爭當棋王。在有著台州“象棋之鄉”美譽的臨海上盤鎮,田間地頭,只要棋盤一攤開,不用宣傳,不用邀請,村民們都會主動前來觀賞棋手“廝殺”。在桃渚鎮,運動愛好者的“多巴胺”則來源於一個小眾項目——藤球。龍灣海濱公園成了沙灘藤球賽的天然舉辦場地,海風送來陣陣清涼,也給選手們帶來了不小的挑戰。根據風力與風向控制力度,也是沙灘藤球的難度與魅力所在……亞運會藤球項目參賽者臨海人陳欣佳,儘管沒有站上冠軍領獎臺,但她説:“希望能通過比賽把藤球推廣給更多的人。”無論是場邊看客還是職業選手,他們的樸素心願,都在訴説一個觀點:紮根基層的體育才有持續生命力。

  辦賽“卷”出新高度

  在臨海,運動“玩法”越來越多,一些“上天入海”的項目、賽事受到追捧。

  有一場賽事,足以得見古城的“狂野”一面。途經台州府城墻、草甸、溪流、古道,累計爬升7040米,途經10余座1000米以上的山峰,從淩晨跑到深夜、再跑到日出——它就是柴古唐斯·括蒼越野賽。“柴古唐斯”在台州話裏是“揍你一頓”的意思,寓意賽事難度高、強度大,完賽後仿佛被狠揍一頓。充滿野趣的賽道、極具挑戰的難度,讓這項賽事被冠以“山之舞者、天生狂野”的稱號,吸引了越來越多國內外專業級選手加入。

  這並不是個例,臨海全域都有各類運動基地。藏在深閨的白水洋鎮安基山,依託獨特的扇形地貌、風向條件打造的專業滑翔傘基地,滿足了戶外愛好者們“總得飛一次”的“人生清單”;瀑布環繞的尤溪鎮江南大峽谷,改造後的盤山路上,騎行愛好者開啟了極限挑戰之旅……由於山水資源出眾,臨海圍繞“戶外運動文化高地”這一目標,在山海之間深挖運動項目的開發潛力,逐漸形成“海、水、陸、空”全方位,“春、夏、秋、冬”全季節的戶外運動格局。

  臨海一手打造“進階版”場地,一手舉辦“高大上”活動。柴古唐斯·括蒼越野賽、安基山國際滑翔邀請賽等都已打上國際化標簽,影響力早已突破國門。

  為了推陳出新,讓人潮不斷涌進來,賽事也“卷”出新高度。千米海拔的括蒼山,一場專為女性打造的愛麗絲仙徑越野賽浪漫開跑,裙裝上陣的她們詮釋了另一種運動美學;面對受城市規劃制約的古城街道,人們則向歷史要經驗,在小球場豎立起圓形球門——“風流眼”,復刻宋代蹴鞠賽事規則,再現千年前“全民蹴鞠”的熱鬧場景……臨海諸如這類上規模的體育賽事、活動,年均達110場次以上。

  不止於此,臨海還探索如何從辦好一場賽向打造一座城的轉變。聚焦建設“戶外運動文化高地”的目標,今年臨海完善頂層設計,總投資7億元,在西南山區啟動括蒼雲徑等6個工程項目,在東部沿海加快培育白沙灣海上運動公園、東磯列島海島運動公園,開發海上運動中心、遊輪碼頭。同時,在城區巧妙地“螺螄殼裏做道場”,挖掘城市空間潛力,推進體育基礎設施建設。

  白天停車場、晚上變球場,江濱路計程車停靠區的空間功能發揮到了極致;曾經被遺忘的高架立柱間,愣是“掏”出一個羽毛球場……臨海黃金地段的“螺螄殼”,經過一番小成本改造,搖身一變成了群眾“10分鐘健身活動圈”場地。

  截至目前,臨海市共打造全民健身設施3325處、城市綠道網506公里、登山步道230公里,全市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94.8萬平方米,每人平均體育場地面積達到2.65平方米。當地還推進學校、機關單位等現有運動場所向大眾共用。

  拓展新賽道

  擴大朋友圈

  隨著運動熱潮的高漲,臨海也在思索,如何利用好初具規模的賽事IP,不僅讓比賽自身辦得更專業,而且能夠不斷拓展、延長産業鏈條。臨海每年安排專項資金1000余萬元,以品牌賽事為引領,構築層次相對豐富、群眾賽事基礎紮實的戶外運動賽事體系,探索出“政府引導、市場運作、社會參與”的市場化辦賽模式,讓一個個賽事從自發生長走向規範化、主題化,把枝蔓伸得更遠。

  柴古唐斯·括蒼越野賽從專業越野發展出女性越野、少年越野等全鏈賽事,還推出了原創主題曲、公仔、T恤等周邊産品;在“村BA”走紅之外,“廠BA”也燃情上演。

  盤點這些賽事活動,短則半天,長則數月時間,有些項目外地參賽者佔比高達90%,其中10%還是國際友人,強大的吸引力可見一斑。運動除了帶來快樂與健康之外,還能給當地帶來什麼?

  臨海市文廣旅體局産業科科長趙旖旎做過一個調研,柴古唐斯·括蒼越野賽每屆平均接待選手及家屬、戶外品牌參展商超6000人,在舉辦賽事的3至4天內,帶來直接消費約2000萬元,起點3公里內的酒店、旅館住宿率達到85%,加上部分選手會提前到達,因單個賽事産生的消費金額就將近2500萬元。

  臨海還更進一步解鎖體育與旅遊融合的更多可能,借助千年府城的歷史文化,著力搭建文旅體融合産業鏈,打造體育消費新場景。從2020年開始,臨海會在柴古唐斯·括蒼越野賽開賽之際舉辦搖滾音樂會、戶外市集、國際越野展覽會等配套活動,實現從“沿線跑”到“深度遊”的融合,消費結構也從單一的賽事旅遊向高層次的運動休閒度假遊升級。2022年,臨海市體育旅遊吸引遊客人次超過50萬。

  近年來,體育運動本身也不斷拓展“新賽道”,擴大“朋友圈”。比如露營,成了生活化體育的新形式,也是體育旅遊的新載體。説起露營的遮陽傘、戶外椅,臨海人再熟悉不過。臨海三大主導産業之一、第一大出口産業就是時尚休閒産業。其中,規上戶外休閒企業112家,2022年總産值達139.01億元。今年,臨海計劃將賽事與露營結合開展配套活動,用足“臨海製造”産品優勢,發展戶外休閒露營越野生活季。

  有了強大的産業支撐,這幾年,臨海社會力量投資體育産業的熱情格外高漲,該市154家體育産業企業向賽事、場館服務、用品製造全面發力,呈現出麻雀雖小,但産業結構卻十分綜合的局面。億辰檯球以小桿闖世界,生産的奧秘球桿銷量穩居世界英式球桿前列;再望文創推出“在外”戶外運動子品牌,舉辦的“浪個靈湖”戶外生活節,掀起了飛盤、腰旗橄欖球等小眾運動新浪潮。

  運動基因,已在臨海人的血脈中流淌了千年,而今又成為市民的主流生活方式。當然,臨海對於運動的熱情遠遠不止於此。“進一步釋放體育魅力,爭創國家體育旅遊示範基地、戶外休閒運動基地。”豪言壯志的背後,又將是日復一日的探索。

  記者手記

  運動,古城的一種生活方式

  金晨

  精緻風雅,或許是大多數人對這座古城的初印象,但盤點臨海的民間體育發展史,揭開了寶藏小城不為人知的另一面——“十八般武藝”也格外出眾。

  翻開臨海縣誌,北宋時,雙港黃沙洋(現白水洋鎮)拳師楊顯槍與眾人成立獅子會,號“黃沙獅子”。他們逢年過節活動於城鄉,甚至遠達蘇州、杭州一帶,表演“梅花樁”“水牛柵”“絕三拳”,還有拿手絕技“翻九台”,成為一方獨特的體育文化標識。

  1958 年11月,大田莊頭率先成立了農民籃球隊。1961年2月,健身膠丸廠籃球隊建立,以廠養隊,廠長及工每人平均為隊員。臨海的運動健兒陸續在全國、全省的競技體育賽事中斬獲了許多第一,還打破了眾多賽會紀錄。當競技體育邁向更快、更高、更強,群眾體育也漸漸刻入古城生活的DNA。

  體育強國的基礎在於群眾體育。在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中,臨海形成了政府主導、多部門協同、全社會參與、全民共建共用的群眾體育格局。從“村隊”到“廠隊”,從專業到全民,這裡的群眾體育活力十足,全民健身蔚然成風。

  如果説賽時的狂熱程度是人氣的體現,那在完賽後的球場,更能看見其日常一面。觀眾散去後,動作不太靈活但是樂在其中的阿姨、反覆練習投籃的小朋友,成了球場的常客。我們問村民:“明年籃球賽在網上不火了怎麼辦?”“熱度降了,難道還不打球了?”村民樸素的回答讓我們看到,在聚光燈之外,體育運動早已經成為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

來源: 浙江日報    | 撰稿:金晨 見習記者 張熙錦 市委報道組 盧靖愉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