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運賽事之後,半島象山又辦了兩件“國家級”大事。
頭一件,全國大學生濱海運動嘉年華,來自全國各地50多所高校的600多名青年學子,相約象山最美海岸線,颳起青春旋風。
第二件,舉全縣之力、持續九天的第十七屆中國(象山)海洋論壇暨2023“青年與海”創新創業大會,讓象山處處涌動著青春熱潮。活動評選海洋強國青年科學家,發佈兩項關於“中國未來獨角鯨”的榜單。
兩件大事,主角都是年輕人,主題都跟海洋有關。那麼,在縣域發展風雲榜上並不出挑的半島縣象山,為何要舉全縣之力辦這些大事?
形象or流量?答案當然沒那麼簡單!
放眼全國,特別是區域發展競爭異常激烈的長三角,像象山這樣的中等縣域,不進則退的危機感、焦慮感尤其強烈。如何實現轉型跨越、高品質發展,時時考驗著當地主政者的智慧。
産業優勢不突出、産業層次不高、人才吸引力不強……種種現實難題,怎麼破?象山把破局思路放在了青年和海洋身上——前者是主角,後者是舞臺。用象山縣委書記包朝陽的話來説:“象山把‘青年與海’人才計劃作為高品質發展的首位戰略與長期政策,全域打造成一個年輕人施展才華的舞臺,讓象山和青年共同成長、互相成就!”
向海之路,豁然開朗。
“以海洋的名義邀請你”
作為最富活力、最具創造性的群體,青年與城市的緊密互動乃至同頻共振,將深刻影響著一座城市的未來。
放眼全國,近年來,提出打造青年友好型城市,推出青年新政、奮力搶人才的地方,何止百千!?這背後有一個共識:新一輪高品質發展中,城市需要青年人才作為支撐。
在長三角一眾強縣中,象山既不是經濟基礎雄厚的明星縣,又存在不通高鐵等現實短板,可以説是資歷平平、中不溜秋。要在如火如荼的人才競爭中脫穎而出,吸引一流人才來到這裡創新創業,象山憑什麼?
毋庸諱言,這個問題,曾一度困擾象山人。是重新發現海洋的價值,讓他們找到了底氣和自信。
在各種場合,象山縣委主要領導都反覆闡述一個觀點:“海洋是象山最大的增量,青年是象山最大的變數。”由此出發,象山千方百計創造青年與海洋雙向奔赴的條件,把自帶的海洋標簽做大做強。
象山位於北緯30度最美海岸線,與墨西哥灣佛羅裏達、夏威夷同處一個緯度,擁有擁有海域面積6618平方公里、海岸線988公里、海島505個,堪稱浙江海洋資源第一縣。
在浙江省發規院首席研究員秦詩立看來:“借助生態海岸帶建設,能真正撬動城市發展思路變革,使近海成為跨越式發展的標誌性空間。”
海洋與青年,仿佛是一對天生的CP。
海洋,對年輕人有天然的吸引力。這幾年,象山海岸線上的飯桶山、花岙島、油麻藤山谷等“野生”景區走紅社交平臺,吸引無數流量。去年,一檔意外爆紅的節目——《快樂再出發》,因為在象山海岸線拍攝,也讓象山成為更多年輕人嚮往的打卡地。
最美海岸線以顏值吸引年輕人“打卡”,廣袤的海洋則是年輕人圓夢的沃土。這些年,象山持續“討好”年輕人——圍繞海洋強縣的城市發展之需,不拘一格、廣攬英才——激活一片海,讓海洋成為吸引年輕人的最大資源。
這次“青年與海”活動期間,哈爾濱工程大學劉凇佐教授當選“海洋強國青年科學家”。這位來自東北的年輕教授欣喜地告訴記者,象山豐富的海洋資源讓人興奮,更看到其中蘊藏的産業合作機遇。“我正在開展水聲技術和聲納工程技術研究,希望未來可以應用於象山的海洋相關産業場景。”
不遺餘力展示最美海岸線,推介海洋資源。10月7日至15日,象山全縣辦會——舉行第十七屆中國(象山)海洋論壇暨2023“青年與海”創新創業大會,釋放強烈信號:希望更多“青年與海”的新發明、新産品、新創意、新觀念、新夢想,都能在山海之間競相奔涌、盡情綻放。
大會內容十分豐富。全國大學生濱海運動嘉年華、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黑科技”展示活動同期舉辦,一大批全國大學生來到象山。象山見縫插針,組織近80所高校的900多位師生打卡最美海岸線和海洋産業頭部企業。目的很明確,以顏值和熱情給全國大學生留下第一印象。
象山組織各類年輕人熱愛的活動,也是避免從亞運高光時刻瞬間變成“小透明”的嘗試。象山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黨組書記陳淑萍表示:“後亞運時代,我們希望通過持續的內容建設和輸出,讓更多年輕人認識象山,玩在象山,生活在象山。”
對於年輕人,象山充滿渴望,他們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踐行這次“青年與海”大會“以滿腔熱忱對待一切新生事物”的主題口號,這是象山以海洋的名義——博大、活力、包容、充滿想像力——向年輕人發出的熱情邀約。
“象山願意與你共成長”
象山是懂年輕人的。作為一個中等縣域,象山竭盡所能為年輕人高品質生活、成長性發展提供廣闊空間。
從生活和事業兩方面入手,象山的政策實實在在。比如,針對年輕人現實關切——“票子、房子、孩子、圈子、面子問題”,象山實施“鳳棲山海·家燕歸巢”半島青年計劃——項目有支援,教育有保障,安家有補助,甚至社交也有安排……
在工作的“卷”和生活的“躺”之間,象山也竭盡全力提供了各種可能。比如,發佈32場“週末嗨象山”活動和27場“超級假期”活動:在影視城體驗宋朝美學,在礁岩喝咖啡,在花岙島野遊探險……
這一切,為了象山更好玩,為了象山更迷人,為了給年輕人提供一個生動的生活與創業的場景。
要讓年輕人把心留下,安心發展,光有這些還不夠。在“世界人才大戰”已從單一的“價格戰”“政策戰”逐步演變為綜合性“環境戰”的今天,一個城市完全可以將另一個城市的人才硬環境全盤拷貝,唯獨人才軟環境——這一獨特的元素,無法被克隆。
象山的決策層深知,包括人文環境在內的軟環境,更容易打動創業者的心。對新生代年輕人而言,這甚至是更具決定性的因素。記者日前在象山採訪,就曾聽到一段“你懂我”的佳話。
從事海洋生物研究的海歸人才諸輝,因為各種機緣,10多年前來到象山創業,創辦了寧波希諾亞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從無到有的原創科研成果,在充分理解原創技術理論的基礎上,逐步進行工程放大驗證,摸索關鍵參數,借助反覆驗證試錯迭代來完成生産線的建立……這一過程遠比想像中來得艱難和漫長。
與創始團隊和投資人一起堅守的,還有當地政府。當合作銀行一次次質疑“你們到底什麼時候能盈利”,甚至要停貸的時候,是屬地政府一次次及時出面,送上政策及時雨,牽線搭橋幫企業解決融資難題。十多年等待和支援最終迎來曙光,這兩年,企業逐漸步入發展正軌,今年産值有望突破5000萬元。
海洋生物醫藥産業前景看好,儘管規模還不大,希諾亞在業界已經小有名氣,以至於不少地方開出優厚條件,想要招引他們。對此,企業負責人一笑:“一路走來,象山對我們投之以桃,我們也將報之以李。公司的發展已經融入了當地,將來企業做大了,我們的根也在象山。”
“科研有自身的規律,企業成長也需要時間,我們尊重所有真正的創業者。對於縣裏確定的目標,認準的項目,我們真心幫,耐心扶。象山有耐心,讓人才和城市一同成長。”縣領導一席話,引發諸多共鳴。
對於項目的獎勵和支援,從資金絕對量上看,象山的投入並沒有那麼顯眼,但象山敢於以“掏空家底”的決心來招攬人才,給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2023中國寧波(象山)全球海洋經濟高層次青年人才創業大賽,有12個項目晉級決賽。這些項目落地象山後,預計發放獎金3200萬元,一等獎600萬元。這其中,一等獎項目——高端工業級反滲透和納濾膜國産化項目頗具“含新量”,有望成為新能源和新材料賽道的佼佼者。
雙向奔赴的化學反應正在産生。大會期間舉行的“6618”奇思妙“象”創新發佈會上,一艘“會飛的船”引人關注。看中象山創業創新氛圍,匹配海洋産業鏈,“海歸”青年潘亦鵬已經把這個項目落地象山。
再比如,“黑科技”展示活動,全國65所高校的80件優秀作品參與。象山海洋科創平臺與企業在這裡尋找新機,與16個團隊達成合作意向,象山金融單位將為這些項目提供6億元授信支援。
對當下有耐心,對未來有信心。今年8月,象山為全縣高中畢業生辦了一場“畢業派對”,全縣超過四分之一的畢業生參與其中,在家鄉來了一場深度遊。一封情真意切的“家書”,一場璀璨的煙火晚會,在青年學子心中播下一粒“家燕歸巢”的希望種子。
“通過這場活動可以連結、吸引、招引未來人才,把人才工作前置,關切人才成長的每一個環節。”活動主辦方、縣委組織部負責人滿懷憧憬:相信這些象山籍的年輕學子,一定會演繹更多“青年與海”的美好故事。
更年輕、更開放的象山
“青年與海”的相遇是一個萬花筒,每一次旋轉都帶來不同的驚喜。象山的“小心思”不言而喻:給這座城帶來源源不斷的創意和活力,最終凝結而成的一張“城市名片。
滿腔熱忱歡迎年輕人,他們來了。
象山目前共有各類人才17.55萬人,按照人才規模佔常住人口比例計算,該縣人才密度在寧波排名第二。僅今年上半年,象山新增博士及以上高層次人才55人、青年大學生3267人,同比增幅57.4%、36.8%。
潤物細無聲,年輕人來了,潛移默化中,象山在改變,打開方式也越來越多元。
一段時間以來,很多人驚奇發現,象山咖啡館變多了,不管是在城區還是在農村。作為一種飲料,咖啡很特別,它超越了飲料本身的屬性。一家咖啡館開出,常常帶來奇妙的更新——視覺、氣質,甚至是社群。
青蟹咖啡——以海岸線上常見的海鮮命名——坐落在茅洋鄉青創共富農場,門口有一顆歪脖子樹。這些意象的組合,在年輕人的社交媒體小紅書走紅。現在,象山的礁石、海島、古鎮、影視城,處處都有咖啡館的身影。
咖啡館的數量和經營狀況某種程度上反映著一個區域的發展活力。某次務虛會議,象山縣領導選擇在海岸線上礁石咖啡館進行,人手一杯咖啡,暢談未來。這樣的場景輕鬆自在,迸發思想火花。越來越多的咖啡店,印證著象山人生活方式的變遷。
咖啡館之外,也有很多人發現,象山正在變成一個藝術品——這個地理名詞更有溫度和色彩。今年夏天,一群“95後”藝術工作者來到這裡,利用廢舊漁具和石頭,創作一系列既有腔調又有地方特色的藝術作品點綴在海岸線。
藝術品與地理環境巧妙融合,在反差感中帶來想像力,提供了共情力和體驗感。策展人黃海日表示:“駐地創作傳遞關於美的更多可能性,為象山注入一種新的藝術文化活力。”
半島正在改變——活力的、藝術的,這不正是象山這些年努力進行的形象變革——從“老漁船、小海鮮”到“大花園、新經濟”——在生活場景中的呈現嗎?
形象變化的背後,根本上是思維的變化。
長期以來,由於陸海二元思維慣性導致我國在資源開發、環境保護、産業發展等方面出現了重陸地輕海洋的認知偏差。如今的象山,正在嘗試換一個視角:“站在海上看象山、站在未來看象山”。
走好向海之路,再怎麼重視都不為過。象山已經成為寧波發展海洋經濟的重要橋頭堡,近年來正全力以赴掘金藍海、迎“藍”而上,加速推進國家級寧波海洋經濟發展示範區主體區建設。
可以看到,海洋思維正在改變象山的方方面面。亞運會,讓象山幹部把眼光投向了世界。“對標瀨戶內海,學習巴哈馬”,正在成為象山幹部的一種思考方式。
格局打開的,不止是幹部。借助亞運的東風,象山本地漁民泮振進實現了從船長到艇長的人生角色轉換,如今他的新身份是:蘭灣遊艇俱樂部騰飛東海船東。“從來沒想過,還能這樣活。”
象山,因為年輕人而變得更加豐富、精彩,“向海之路”愈走愈寬。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應磊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