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紹興 新聞詳情 A- A+
《紹興市融杭發展規劃》發佈
發佈時間:2024-03-23 11:37:47    

   昨天,紹興市人民政府網發佈《紹興市融杭發展規劃》,具體如下:

  紹興市人民政府

  關於印發《紹興市融杭發展規劃》的通知

  各區、縣(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門、各單位:

  現將《紹興市融杭發展規劃》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紹興市人民政府

  2024年3月19日

  紹興市融杭發展規劃

  為貫徹實施《杭州都市圈發展規劃》《杭州都市圈發展規劃實施方案》,推動與杭同城,特編制紹興市融杭發展規劃。本規劃範圍為紹興市域,重點聚焦越城區、柯橋區、上虞區、諸暨市(以下簡稱“融杭重點區域”),兼顧嵊州市和新昌縣。規劃期限至2027年,展望至2035年。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浙江重要講話和考察紹興重要指示精神,以與杭連接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為先導,以重大産業項目、重大平臺合作、重大城市融合工程為抓手,以同城機制創新為保障,高水準推進八大同城發展行動,深化四大重點聯動板塊,謀劃十大標誌性工程,高品質打造全省最具示範意義的同城化實踐單元,推動紹興率先走出爭創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的市域發展之路,為杭州都市圈高品質發展貢獻紹興精彩蝶變的樣板力量。

  (二)主要目標。到2027年,紹興融杭發展取得顯著成果,初步實現融杭重點區域與杭州中心城區同城發展,成為全省最具示範意義的同城化實踐單元。

  1.綜合實力顯著提升,成為都市圈重要增長極。借力融杭發展不斷深化,綜合競爭力進一步增強,通道順暢度、貿易開放度、消費活躍度、要素集聚度、城市融合度全面提升,在地區GDP突破萬億基礎上,“四進爭先”目標全面實現,發展進位、産業進階、城市進級、民生進步“四個10強”地位更加穩固,融杭重點區域每人平均GDP達到18.9萬元以上。

  2.基礎設施網路貫通,成為都市圈最佳暢聯區。共同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航空樞紐型基礎設施,構建對接順暢、便捷高效的同城化交通綜合網路。軌道線網、高快速路網更加密集,城際“斷頭路”基本消除,通行瓶頸位明顯減少。融杭重點區域軌道交通運營里程達到321公里(包含高鐵),高速公路里程達到656公里,全面實現紹興、杭州中心城區半小時通達。資訊、水利、能源基礎設施保障能力明顯提升。

  3.科創産業互促共贏,成為都市圈産創融合承載地。創新資源集聚能力顯著提升,杭州科創資源在紹興轉化進一步增多,紹興産業的前端研發、設計和後端運營與杭州互動更加緊密,具有杭州技術與資本背景的新企業加速崛起。全市研發經費投入強度穩定在3.5%以上,其中融杭重點區域要發揮“領頭雁”作用,爭取達到3.6%以上,合力建成10個新型研發機構,吸引一批杭州創新人才,掌握一批與支柱産業、未來産業匹配的核心技術,共同建立起“應用研究—技術開發—産業化應用—企業孵化”一體的全鏈條,強化創新驅動發展作用,助推創新鏈和産業鏈深度融合,力爭融杭重點區域高新技術産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比重達到66%以上。

  4.城鄉品質顯著提高,成為都市圈品質生活宜居地。滿足實際服務人口需求的高品質公共服務設施區域分佈更加均衡,融杭重點區域公共設施更加完善,跨市學習、就業、創業、生活更加便利,公交、就醫、文體場所實現“一卡通”。共同富裕成色持續提升,城鄉差距進一步縮小,融杭重點區域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79%以上,城鄉居民收入比下降至1.6以下。有利於資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的産業結構、生産方式、生活方式加快形成,跨界河湖環境品質進一步優化,城鄉互融、城綠相間、疏密有致的優美城市空間逐步顯現。省控以上水質斷面Ⅰ—Ⅲ類比例保持100%,重點河湖基本生態流量達標率提升至95%以上,力爭全市空氣品質優良天數比例達到90%。

  展望2035年,紹興市融杭發展跨入更深層次,逐步走上全域同城化發展之路,城市發展有機融合,交通往來便捷高效,産業結構協同互補,統一市場加速形成,公共服務趨於均等,綜合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邁上新臺階,為我省全面推進高品質發展建設共同富裕示範區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先行省建設貢獻更多紹興力量。

  二、實施推動八大同城發展行動

  (一)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行動

  1.打造杭紹一體軌道網。加快建設多制共營、杭紹甬一體的軌道交通網。推進軌道交通二期建設,擴大主城區融杭線路覆蓋率,積極謀劃三期建設。推進鐵路杭州蕭山機場站樞紐及接線工程紹興段等項目,積極推動杭諸市域鐵路建設,深入謀劃蕭山機場至諸暨(義烏)城際鐵路,打通紹興北站、上虞南站與蕭山機場之間聯繫的快速通道,實現多條軌道交通線接蕭山機場。爭取紹興風情旅遊新幹線進杭州站或杭州東站,打造杭紹中心城區“半小時”通勤圈。因地制宜探索發展輕軌、磁懸浮等多制式軌道交通,積極謀劃推動環杭州灣貨運鐵路建設。加速實現杭紹軌道交通運營管理“一張網”和票價“一票制”,打造“一站式”軌道交通出行服務。

  2.構建杭紹同城公路網。積極推進融杭高速公路建設,加快形成3條東西向高速主通道(杭紹甬高速公路、杭甬高速、杭金衢高速至杭紹臺高速聯絡線+杭甬高速南復線),4條南北向高速主通道(杭金衢高速、常臺高速、杭州繞城西復線+諸永高速諸暨段、柯諸高速+諸暨至義烏高速),推進諸嵊高速、諸建高速、合溫高速(桐廬至義烏段)、諸義高速等前期工作,形成便捷聯通的融杭高速通道。推動融杭國省道建設,推進G104柯橋錢清至柯岩段改建工程、G329柯橋錢清至蕭山界段改建工程,為杭州中環建設打好基礎,加快開展綠雲路北延、S309鄞州至開化公路等項目建設,開闢更多融杭通道。加密杭紹快速路網路,加快建設通城大道—杭金衢連接線、杭州中環高架橋改建工程、彩虹快速路—錢濱線工程、諸暨至蕭山浦陽快速路工程,建成S217蕭山至磐安公路(金浦橋至三江口大橋段)快速化改建工程。鼓勵有條件地區探索杭州—紹興高速公路雙向通行免費政策。

  3.構建一體化內河航運網。發揮紹興水鄉優勢,推進水運復興。加快暢通杭甬運河、曹娥江、浦陽江與錢塘江、京杭運河水系通道,實現水上客貨運功能融杭對接,形成一體化內河航運網,重點推進曹娥江“兩閘一航道”(上浦船閘、清風船閘和曹娥江航道)建設,推進杭甬運河“四改三”通航能力提升,謀劃研究錢塘新區至曹娥江運河通道,提升紹興地區航道等級和海河聯運能力,逐步形成“外聯內暢、通江達海”的內河航運樞紐。優化港口佈局,推動柯橋港區向前作業區(曹娥江碼頭項目)、諸暨港區店口作業區、紹興港嵊州港區中心作業區碼頭等項目建設。

  4.協同佈局資訊、能源基礎設施。加強與杭州協同建設新一代泛在、安全、高效無線通信網路。共同促進骨幹網、城域網和支撐系統IPv6升級改造,超前佈局窄帶物聯網、未來網路等。共同推進量子通信網建設,參與建設長三角城市群量子保密通信幹線網。參與國家北斗衛星導航中心(基地)佈局。推動浙江1000千伏交流特高壓環網工程等新型電網項目建設,協同開展市政、環衛、地下管網等基礎設施數字化改造升級,打造一體化智慧管廊。推進以新昌為分輸中心的大容量輸氣幹線建設,加快推進甬紹幹線西段(天然氣長輸管道)工程前期工作,打造省內天然氣管網樞紐。

  (二)科技創新聯合攻堅行動

  1.共同構築戰略科技力量。紮實構建“重點實驗室+共建研究院”高能級科創平臺合作體系,聚力推進紹芯實驗室、紹興市通越寬禁帶半導體研究院等科創平臺與杭州國家“芯火”雙創基地、浙江省積體電路創新中心、杭州積體電路測試服務中心等平臺深度合作,建設浙大—上虞半導體材料聯合創新中心,促進創新基地、研發平臺和産業基地聯動發展。優化建設天姥實驗室,重點推進浣江實驗室建設,深度融入浙江大學航空航太學科發展,協同圍繞微納星群與資訊技術、智慧無人系統、現代導航與感知技術、軟體機器人與智慧器件、先進飛行器、空天共性技術等方向,合作實施重大基礎性、應用性創新研究。與杭州共研共建超高靈敏極弱磁場與慣性測量裝置、雙錐對撞快點火裝置等大科學裝置。

  2.深化杭紹人才交流合作。在杭紹臨空經濟一體化發展示範區、諸暨G60創新港探索建設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支援各區、縣(市)在杭州設立人才飛地,加快研究制定同城化的人才政策,推動試驗區在某些專業領域(如新一代光電資訊、智慧視覺等方面)與杭州實現人才評價標準互認。支援建立戶口不遷、關係不轉、身份不變、雙向選擇、能出能進的雙聘制、項目制、候鳥型、兼職制、契約制等柔性引才模式。支援杭電上虞新一代資訊技術産業學院爭創國家級現代産業學院。加快與杭州探索建立專業技術人員職稱證書、職業資格(技能等級)證書、跨區域同行業認證等互認互準制度,促進兩地人才順暢流動。

  3.聯動打造科創走廊成果轉化生態。推進紹興科創走廊與杭州城西科創大走廊等聯動發展,補齊環杭州灣創新鏈條,促進杭紹創新資源高效流動和優化配置,聯建共用創新設施,成為推動浙江大灣區協同創新的重要引擎。加強杭紹科技成果轉化合作,構建“研發創新在杭州—孵化加速在紹興”的科技孵化服務體系,圍繞積體電路、生物醫藥、現代紡織等關鍵領域,成立由兩地鏈主企業牽頭、中小企業參與的産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主導或參與制修訂國家標準、行業標準。聯合實施科技成果轉化行動,協同佈局中試轉化平臺,積極在國科生命健康創新園、諸暨G60創新港中建設小試中試平臺。發揮環杭州灣創新聯盟、市研究院聯盟作用,推廣“諸暨島—杭州港”模式,促進科技成果跨區域轉移轉化和推廣應用。支援杭州綜合技術服務、科技金融服務、檢驗檢測服務、智慧財産權服務等專業科技服務平臺在紹興設立分支機構,共建中國紹興柯橋(紡織)智慧財産權快速維權中心。推動區域技術要素市場一體化發展,探索建立杭紹一體化科技成果市場化評價機制,建成成果資訊、技術需求、服務機構等資訊資源互聯互通的技術要素市場網路。

  (三)産業體系迭代升級行動

  1.推進新型工業化協同打造先進製造業集群。深入落實省“415X”先進製造業集群培育要求,深化“雙十雙百”集群製造(培育)行動,協同杭州培育壯大積體電路、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産業,鞏固提升現代紡織優勢産業集群,加快佈局光電資訊、智慧視覺等未來産業集群。深入實施産業基礎再造和産業鏈提升工程,與杭聯動加快培育更多“鏈主”企業和關鍵節點控制企業,提升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準。持續深化“騰籠換鳥、鳳凰涅槃”,迭代升級“畝均論英雄”改革。加快分行業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推廣“N+X”智慧製造新模式,加強新一代資訊技術應用、新場景探索,爭取規上工業企業數字化改造1.0覆蓋率達到80%。

  2.協同推進“兩業”融合提升現代服務水準。探索與杭州聯合爭創國家級、省級新一代資訊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示範試點。推動上虞“電機産業大腦”打造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工業網際網路平臺;加快塊狀特色集群數字化轉型,建設柯橋“印染大腦”等特色工業大腦;推動諸暨環保裝備等龍頭企業由製造向系統整合、解決方案商、總承包商升級;支援醫藥産業集群加快培育CRO、CMO、CDMO等研發生産外包服務機構。推進“兩業”深度融合國家試點、嵊州市廚具産業集群“兩業”深度融合省級試點建設。積極打造區域消費中心城市,吸引杭州知名企業來紹發展“首店經濟”“首發經濟”。加速推進“文漫影遊”産業集聚,推動e遊小鎮打造長三角數字文化創意産業中心,推動鑒水科技城建設,優化黃酒小鎮建設。把握建設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契機,依託杭州亞運會場館等設施,與杭州攜手建設一批青少年體育研學旅遊産品,拓展和創造體育觀賽、體育培訓、運動健康等消費新場景。加快推進賽車、冰雪等運動休閒産業項目。

  3.對標推進建築業更高品質發展。完善政府組織模式,深化合作,推動行業轉型。推進“聯合體”招投標模式,推動建築業相關企業與央企、國企強強聯合,承建業績要求高的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完善全過程工程諮詢服務,推動專項諮詢企業通過聯合經營、並購重組等方式,發展成為全過程工程諮詢企業,加快培育一批涵蓋房建、市政、交通、水利等全領域以及投資決策、建設實施、運營維護等階段的全過程工程諮詢企業。豐富産業發展模式,拉長建築産業鏈。推進建築材料、建築機械、建築裝備、技術研發、建築施工等行業優化整合,逐步打造貫穿建造全過程的新型建築産業鏈,謀劃建設一批示範性建築産業園。推進建築工業化發展。深化綠色建材國家級試點,積極推進裝配化裝修省級試點,以政府投資的保障房、公建項目等先行,落實裝配化裝修。推動龍頭企業帶動中小企業聯合發展。發揮紹興鋼結構、裝修裝飾、安裝等行業領軍企業優勢,聯合杭州等地專業承包企業走“專精特新”道路,通過專業分包參與各領域項目建設。

  4.協同提升産業平臺能級。加快構建高品質、一體化的“2+6+N”現代産業平臺體系,奮力挑起杭甬“雙城記”的“金扁擔”。以紹興積體電路“萬畝千億”新産業平臺為主體,聚焦積體電路“設計—製造—封裝—測試—設備及應用”關鍵環節,加快聯合杭州圍繞“一園一院一基金”模式構建集産業鏈、創新鏈、人才鏈、服務鏈、資金鏈于一體的高端積體電路産業生態。推動紹興濱海新區高端生物醫藥“萬畝千億”新産業平臺、杭州灣上虞經開區高分子新材料“萬畝千億”新産業平臺、嵊州生命健康産業園、新昌生物醫藥産業基地與杭州錢塘區醫藥港小鎮、杭州生物科技谷、余杭生物醫藥高新技術産業園區等重點平臺開展交流合作,對接招引國際巨頭醫藥創新資源。以紹興濱海新區、柯橋經開區、杭州灣上虞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主體,緊密對接杭州錢塘新區新能源汽車産業鏈,實現兩地産業“整零協作”。加快推進汽車零部件智慧園項目、嵊州新能源動力電池項目,聯合杭州開展純電動汽車、智慧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標準研究。

  5.協同培育壯大企業主體。全力扶持産業領航強企,以打造一批産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治理現代的一流企業為目標,與杭州協力培育國家産業鏈領航企業、省級雄鷹企業、省級及以上“鏈主”企業。重點面向積體電路、生物醫藥、現代紡織産業集群産業鏈,積極招引杭州頭部企業、“鏈主”企業落戶紹興,鼓勵本土企業爭創“中國企業500強”“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中國民營企業製造業500強”。推動積體電路、生物醫藥等龍頭企業與杭州龍頭企業聯合牽頭組建産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體、産業聯盟、智慧財産權聯盟等,鼓勵“鏈主”企業推薦認定一批夥伴企業。實施先進製造業“鳳凰行動”計劃,大力推動一批現代紡織、生物醫藥、積體電路製造業企業上市。建設上虞基金投資項目産業園、浙江(新昌)境外並購産業合作園、基金項目産業園,推動一批與杭州重點産業鏈並購重組項目,支援上市企業做大做強。謀劃杭紹聯合的企業家素質提升工程,借力杭州高校管理學科資源,合力打造一批有情懷有擔當且有全球視野、戰略思維、創新能力的新時代企業家隊伍,重點培育一批新生代企業家、技術型企業家。

  (四)民生服務共用互惠行動

  1.平等互通政務服務。平等共用基本公共服務,進一步暢通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城鎮渠道,實行戶口遷移“跨市通辦”。滿足農業轉移人口充分就業、隨遷子女義務教育保障入學、便捷醫療衛生等公共服務需求,落實外地老年人同等享受本地優待政策。便利銜接異地社會保障,擴大異地就醫聯網結算定點醫療機構覆蓋範圍,探索公積金異地互貸,完善勞動保障監察綜合執法協作機制。共推公共交通、異地就醫費用即時結算、文化體育場所通行等“一卡通”功能,有序實現一卡多用、一卡聯通、一卡結算、一卡優惠同享。鼓勵有條件的景區推出對杭州都市圈內居民的優惠政策,推進杭州旅遊免費景點政策與紹興互享。探索杭紹私家車一體化協同,研究浙D車輛入杭優惠政策。

  2.合作交流書香文化。加強優質基礎教育交流合作,聯合開展名師名校長培訓,建立杭紹教師定期交流、人才定期互通制度。深化職業教育産教融合、校企合作,推進中高職一體化人才培養。積極推行“高校+”合作辦學模式,主動對接浙江大學或省重點建設高校在紹設立研究院,爭取聯合建設特色學科碩士點、博士點,跨區域設立教學、培訓、科研分支機構。實施“高校交換生計劃”,推進大學生異地見習、實習機制。推動圖書館、美術館和博物館等公共文化場館互動互通,探索共建“雲上公共文化服務”、公共文化地圖。開展研學合作,重點推出魯迅文化、西施文化、青瓷文化、“楓橋經驗”傳承基地等研學線路,吸引杭州參與中國研學旅遊目的地城市建設。深化開展“文化走親”活動,一體化佈局毗鄰區域農村公共文化服務設施。

  3.便利共用健康服務。深化拓展與浙大一院、浙大二院、邵逸夫醫院、省人民醫院、省腫瘤醫院、省婦産科醫院、省兒童醫院等省級醫院合作,推動優質醫療資源跨區域同城共用。推進省級醫院在紹院區建設,滿足人民群眾疑難雜症就醫需求,提高整體醫療服務水準和區域輻射能力。共建老年友好型社會,支援民營養老機構發展,探索建立養老服務補貼異地結算制度,促進異地養老。共建兒童友好型城市,加強少年兒童、嬰幼兒照護服務設施規劃佈局。

  4.協作共辦賽事會展。策劃“後亞運”文體活動,延續與杭州亞運會的全過程合作,聯合舉辦國際體育賽事、跨市縣交流運動會、特定行業交流運動會等,提高大型場館設施和體育綜合體使用效率。聚焦游泳、圍棋等傳統強項,與杭州共同培養體育特長生。實施公共體育服務惠民計劃,統籌建設全民健身場地設施,推動有條件的公共體育設施向公眾低收費或免費開放,創建體育現代化強市。依託紹興國際會展中心等平臺,聯合推動各類品牌展會,探索“一展多地”等合作辦展方式,加強會展場館、網站、宣傳廣告等資源共用,做深做大中國紹興柯橋國際紡織品博覽會、世界布商大會等會展品牌。擴大紹興老字號、“上虞尚品”等特色産品影響力,推動特色産品入駐杭州大型商超,吸引杭州大型商超入駐紹興開設分店。

  (五)生態綠色共保共治行動

  1.攜手築牢“稽山鑒水”生態屏障。積極銜接杭州、嘉興等市國土空間規劃,推進山水林田湖海生態保護和修復,構築曹娥江流域、鑒湖國家濕地公園、杭州灣藍色海洋生態保護帶等藍綠生態廊道,全面形成生態保護“一條紅線”管控。統籌開展區域性生態調水,加強欽寸水庫、湯浦水庫水土保持協同保護。參與建立協調統一的調度機制,協同完善蕭紹平原運河流域防洪排澇,加快實施杭州灣南翼平原排澇及配套工程、西小江流域綜合整治工程等項目,共同治理曹娥江和浦陽江。

  2.聯防共治“水氣土廢”生態環境。聯動實施杭紹平原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全面推進“污水零直排區”升級版建設。推進跨市域河道聯合巡河,共同治理杭甬運河、浦陽江等區域性流域之間上下游生態環境,推動與蕭山共建西小江生態補償機制,完善諸暨—蕭山浦陽江生態橫向補償機制。積極參與大氣污染防治協作,加強重污染天氣預警和應急管理,強化與周邊市縣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推進重點行業、重點園區污染治理升級改造,實現細顆粒物和臭氧濃度“雙控雙減”。深化污染土地治理和修復。開展全國“無廢城市”試點建設,統籌規劃建設廢棄物處置設施,探索跨區域固體廢物處置生態補償機制,共用工業固廢處置能力。推進“陸海協同共治創新研究中心”建設,打造“無廢城市”數字化資訊平臺,深化與杭州生態環保領域科技創新合作,共建“天地空”一體化環境監測網路。

  3.協同發展“高效低碳”生態經濟。全面推進節約集約用地畝産倍增行動計劃,加強資源節約集約高效利用。全面推進美麗園區創建和迴圈經濟産業園建設,打造綠色製造標桿園區、企業和産品。創新生態價值産業實現路徑,探索運用市場化手段將林木資源納入“森林生態銀行”統一經營。協同推進産業綠色低碳轉型,共育山地運動、健康養生、通用航空等特色産業集群,積極建設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大力推廣地上地下立體開發、地下綜合管廊、綠色建築和裝配式建築等低碳城市建設運營模式,系統化建設全域海綿城市。

  (六)文化旅遊創新融合行動

  1.打造沿河、沿海、沿古道文旅研學廊道。圍繞浙東運河,開展蕭紹水鄉文化為主題的文旅廊道建設,策劃“詩畫水鄉”研學線路建設,整治提升沿岸景觀環境,佈局沿線文旅碼頭、歷史文化展示場館,配套文旅船隻,共建運河遊船度假體驗遊。圍繞錢塘江口南岸浙東海塘,開展以治水文化、圍涂奮進精神為主題的文旅廊道建設,策劃文化研學遊線路,深化生態海岸帶建設,佈局沿海一線地區風景公路、騎行線,串聯海塘文化公園、廣場、紀念館,曹娥江水利風景區等資源點,配套相關文旅設施,提升沿海城鎮景觀。圍繞蕭紹古道,開展越文化主題文旅廊道建設,策劃系列馬拉松、毅行文化旅遊活動,串聯曹山寺、印山越國王陵等越文化古跡,豐富“陽明心學”“東山再起”等文化內涵,探尋越王崢,提高古道區域發展活力,顯現越地山水神奇與越文化神韻,擴大“山陰道上行,如在鏡中游”知名度。

  2.探索杭紹兩地全域旅遊聯動發展。推動開展文化和旅遊資源聯合普查與綜合評價,圍繞大運河、浙東唐詩之路、山地古道等跨杭紹兩地線性文旅資源,串聯紹興文創走廊和之江文化産業帶等平臺,建設杭紹聯動文旅遊線體系。推進紹興“五路十二景”建設,推進陽明故里、黃酒小鎮等重大文旅項目建設。推動文旅數字化改革與杭接軌,完成智慧文旅2.0項目,加快建設“智慧文化雲紹興分站”“不可移動文物智慧管理服務系統”“數字+越劇”浙裏好玩品牌館等入選省文化和旅遊廳數字化改革試點項目,爭創“一地先行、全省共用”應用項目。

  3.推動古都名城文旅互動。持續擦亮“歷史文化名城”“東亞文化之都”金名片,加快與杭州古城文商旅交流互鑒。挖掘古越、吳越、運河、宋韻、名人、書法、詩路、戲曲、陽明心學、黃酒、越醫等越文化主題,構建“運河人家”風情體驗區,建設沿古運河特色餐飲消費一條街。積極參與杭州都市圈“千年古城”復興計劃,推進上虞豐惠鎮試點建設,與杭州共同實施宋韻文化傳世工程,加強宋六陵等考古遺址保護開發。舉辦以申遺為主題的歷史文化名城交流活動、南宋紹興古城圖發佈儀式,爭取國家文物局推薦紹興古城申遺,積極與杭州、嘉興聯合開展錢塘江古海塘(錢江潮)申遺。推進博物館、非遺館和藝術中心等場館建設,舉辦與杭州宋韻文化等場館的聯合展出、聯合宣傳等活動,共推名城復興。探索與浙江大學文物保護相關實驗室合作,共同推進文物保護工作。

  (七)社會治理聯動一體行動

  1.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堅持發展新時代“楓橋經驗”,聯動提升基層治理能力,以系列品牌建設推進“楓橋式”治理共同體建設,共同打造“楓橋式”鎮街、村社、基層單位、群團和社會組織。加強基層治理數據互通共用,探索建設促進矛盾糾紛前端治理和矛盾糾紛聯動聯調機制,實現調處化解“最多跑一地”。探索推廣柯橋與蕭山“清和瀝”黨建聯動經驗,構建跨市域流動黨員“雙向管理、雙向服務”機制,加快形成以黨建為引領,自治、法治、德治、智治等領域互學互鑒的基層治理新模式。

  2.構建同城化綜合應急救援體系。協同杭州構建空天地一體城市風險感知網路,打造一體化安全監測預警平臺,提升城市安全態勢感知、監測預警、分析研判和應急處置能力。加強應急救災廊道管控和應急物資儲備基地協同佈局,建立健全應急隊伍交流合作機制,加強應急預案對接,強化區域間突發事件資訊共用,加強快速響應和協同處置能力。建立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聯防聯控和應急救援機制,加快融入杭州急救醫療網路體系,實現急救資訊共用和急救網路連通。

  3.共同打造平安都市區。加快構建兩地安全生産督查檢查、事故查處、行政執法等協同合作機制,全方位加大安全監管和隱患整治力度,有效防範和遏制各類事故發生。深化城市安全風險評估,構建立體化的城市安全風險管控體系。加強兩地社會治安聯防聯動,強化社會治安聯勤指揮系統,探索建立兩地毗鄰區域相關警種聯勤聯動、常態機動處突等警務一體化機制,建立綜合行政執法協作配合機制,共建杭紹智慧安防體系。

  (八)開放合作協同提升行動

  1.推進開放平臺聯合提升。依託紹興綜合保稅區、跨境電商綜試區,強化與自貿區杭州片區在數字貿易領域聯動創新,深化在跨境電商、服務業擴大開放等領域合作,加快發展出口加工産業,集聚跨境電商企業集群,推動與自貿區杭州片區聯合打造數字自貿區。把握RCEP自貿協定簽署機遇,進一步推動區域跨境貿易通關便利化、投資政策透明化,深化自貿試驗區改革政策複製創新。高標準規劃建設杭紹臨空經濟一體化發展示範區,以紹興片區為紐帶連接空港、海港,爭取蕭山國際機場口岸功能延伸到紹興(綜合保稅區),打造長三角一體化中心開放樞紐。

  2.深化營商環境對標提升。對標杭州國家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城市,開展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一號改革工程”系列專項行動。加快優化法治體系,探索涉營商環境的重點領域立法工作,推動涉企司法裁量的標準化和透明化,優化涉企法律服務供給。持續暢通市場準入和退出渠道,探索推行杭州企業向紹興遷移“一件事”全流程線上辦理。在重要工業産品生産許可等領域,推進“一證多址”改革,便利企業擴大經營規模。深入推進市場經營主體除名及吊銷未登出企業強制登出試點,有序清理長期未經營的“僵屍”企業。推動政務服務由高效便捷向增值增效迭代,發揮企業綜合服務中心牽頭作用,推動“民營經濟33條”政策全量納入中心增值服務事項清單。打造“越系列”品牌,迭代升級“越快兌”“執行一件事”“破産一件事”等紹興特色應用,推動改革成果向實踐延伸、向全域推廣。

  3.強化招商引資協同一體。推動建立與杭統一的招商引資政策和標準。組建專業協同招商小組,建立聯合招商引資重點産業和項目清單,定期舉辦招商推介會,開展面向全球的聯合招商。積極推動招商模式轉變,試行杭紹重點産業“鏈長”招商,由兩地引領型平臺(企業)梳理産業鏈短板,協調各環節確定招商重點,推動産業鏈延鏈擴鏈補鏈。充分挖掘杭紹比較優勢,推動紹興土地、生態、文化等優勢和杭州人才、科技、基礎設施等優勢相互疊加,形成對優質項目吸引力的“乘數效應”。

  三、重點聯動四大空間板塊

  綜合考量杭紹兩地比較優勢、發展需求與地理位置,在杭紹一體化合作先行區發展框架下,提出深化打造杭紹臨空經濟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紹興片區、諸暨G60創新港兩大杭紹毗鄰板塊,謀劃共建以生態和文旅為核心功能的諸暨—富陽詩畫共富帶,推動杭紹重點産業平臺聯動打造智慧製造産業生態圈,實現杭紹在“生産、生活、生態”領域的全方位空間融合。

  (一)杭紹臨空經濟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紹興片區。以蕭東—柯西板塊融杭為突破口,加快杭紹臨空經濟一體化發展示範區紹興片區與杭州蕭山區、錢塘區融合發展,打造一流臨空製造區和杭紹同城合作創新區。依託鄰近蕭山國際機場優勢,從光電資訊産業共建、航空物流運輸能級提升、跨境電商服務升級切入,提升機場周邊臨空經濟整體能級,建設具有全省乃至全國影響力的“臨空智創城、杭紹光電谷”。

  1.借力打造紹興光電資訊産業集群。依託杭州濱江、富陽等地在光電研發領域的資源優勢,支援示範區紹興片區內光電資訊企業與杭州光機所、浙江大學、浙工大創新研究院、之江實驗室、西湖大學光電研究院等名校大院開展産學研合作,建立“政府搭臺、企業出題、名校大院牽頭解題”的科研攻關模式,鼓勵企業以“揭榜挂帥”等形式建立研發機構,推動科技研發成果在片區內率先轉化落地,構建形成光電資訊産業集群。

  2.承接重要航空運輸物流服務。依託“五橫五縱一航道”貨運通道,進一步完善示範區紹興片區外暢內聯的貨運通道網路。積極對接蕭山國際機場及其周邊工廠、企業和其他物流運輸節點,加快本地物流資源整合集聚,完善片區內物流運輸倉儲配送多層次網點佈局,加強物流園區企業數字化、智慧化改造,以升級服務為核心提升當地航空快遞貨郵的承接能級和規模,打造支撐蕭山國際機場航空運輸物流的核心節點。

  3.推動跨境電商服務縱深拓展。依託示範區紹興片區鄰近蕭山國際機場的區位優勢,發揮紹興跨境電商綜試區等政策優勢,積極對接蕭山國際機場跨境電商服務需求,挖掘拓展示範區紹興片區跨境電商服務支撐方向。支援企業深入對接跨境電商國際交易結算規則,提升跨境電商支付結算、稅務等服務能力,推動提升示範區紹興片區吸引力和承載跨境電商資源水準。大力培育跨境電商企業,引導開展跨境直播活動,加快建設企業梯隊健全、研發和服務機構體系完善的跨境電商産業園。

  (二)諸暨G60創新港。發揮諸暨G60創新港臨杭區位優勢,重點在航空航太、智慧視覺領域開展産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合作;借助歐美同學會平臺,與海外歸杭人才開展合作,提昇平臺整體能級。

  1.借力大飛機製造,培育諸暨航空航太産業集群。充分挖掘錢塘新區航空航太“萬畝千億”新産業平臺打造大飛機産業鏈的零部件與服務需求,發揮諸暨G60創新港特色優勢,在通用航空運營服務、航空航太精密製造、無人機、衛星遙感與新材料細分領域為其提供産業鏈、供應鏈配套支撐。以浣江實驗室建設為契機,加強與浙江大學等名校大院在航空航太領域的産學研合作,推動科技創新成果在諸暨G60創新港轉化落地。

  2.借力“中國視谷”,打造諸暨智慧視覺産業高地。借助濱江、蕭山的“視谷之窗”産業綜合體,一方面用好以智慧視覺産業為主的紫金港諸暨島,加速智慧視覺上游研發進程,另一方面探索承接杭州智慧視覺産業鏈下游環節,鼓勵在杭相關企業在諸暨建立生産基地,支援諸暨相關製造企業為杭州智慧視覺鏈主和龍頭企業配套服務,強化“研發設計在杭州、轉化落地在諸暨”的區域智慧視覺産業發展格局,加快諸暨智慧視覺産業集群培育壯大,推動諸暨智慧視覺“萬畝千億”新産業平臺高品質發展,打造區域智慧視覺産業發展高地。

  3.借力歐美同學會,深化重大産業項目聯合招商。依託諸暨市歐美同學會平臺,充分挖掘諸暨G60創新港內航空航太、智慧視覺企業對於産業鏈上下游企業合作的需求,以蕭山區ITC歸谷國際中心、濱江區中瑞聯合精密製造研發中心、余杭區浙江海創園、錢塘區國際人才創業創新園等在杭海外人才雙創平臺為對接對象,協同共建政府聯合招商的多方利益分享機制,發揮海外人才人脈資源效應,開展針對性聯合招商,推動諸暨G60創新港相關産業鏈式延伸。

  (三)杭州灣南岸産業創新帶。以紹興濱海新區、柯橋經開區、杭州灣上虞經開區為主體,在製造業方面加強與杭州錢塘新區、濱江高新區等平臺統籌聯動發展,重點在積體電路、紡織化纖、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四大産業開展深度合作,合力打造杭州灣南岸産業創新帶。

  1.推動積體電路産業上下游聯動。以紹興積體電路“萬畝千億”新産業平臺為核心,引領整合杭州、寧波資源力量,推動與杭州高新區、錢塘芯谷、省CMOS積體電路成套工藝與設計技術創新中心等重點平臺開展産業鏈、創新鏈合作,爭取杭州積體電路龍頭企業在紹興濱海新區佈局晶片封測生産基地。推動上虞區建設國家級積體電路配套高端電子化學品産業集聚區。推動杭紹甬共建積體電路産業大腦,加速區域積體電路集群資訊共用。

  2.推動紡織化纖産業強強聯合。從共建區域紡織化纖産業生態圈出發,推動柯橋經開區與杭州蕭山區、上城區、拱墅區、錢塘區、濱江區等地,在化纖、紡織、印染、製衣、品牌、行銷、電商等領域開展強強合作,推動行業向智慧化、綠色化、差別化、多功能等方向轉型提升,共同提升區域紡織化纖産業競爭力。推動杭州灣上虞經開區在化工新材料優勢領域與杭州紡織、化纖、服裝産業平臺與研發載體開展合作,推動化工新材料創新應用。

  3.推動生物醫藥産業創新升級。依託紹興濱海新區高端生物醫藥“萬畝千億”新産業平臺,推動濱海新區在細胞治療、創新醫藥、智慧康復、營養健康領域,杭州灣上虞經開區在原料藥和醫藥中間體領域,與錢塘新區的生物制藥、醫療器械、生命醫學、數字醫療領域,以及良渚實驗室、數字健康小鎮等研發平臺載體開展産業鏈、供應鏈、創新鏈合作,加速紹興生物醫藥産業創新發展。依託濱江諸暨島,穩妥推進生物醫藥創新項目孵化落地,助推紹興生物醫藥産業提能升級。

  4.推動新能源汽車産業世界級影響力提升。圍繞錢塘新區前進智造園汽車産業“強鏈、補鏈、延鏈”需求,推動紹興濱海新區、杭州灣上虞經開區、柯橋經開區、嵊州經開區、新昌高新園區在新能源汽車及零部件領域主動為前進智造園提供産業鏈配套支撐,促進“整零協作”。發揮紹興在用地、能源等資源相對杭州的低成本優勢以及毗鄰杭州的區位優勢,積極承接杭州車企外遷與生産基地佈局,推動區域新能源汽車産業高效集聚與錯位發展。

  (四)諸暨—富陽詩畫共富帶。依託諸暨、富陽兩地生態毗鄰共生基礎,推動諸暨西部與富陽南部在生態共保、文旅共建方面開展合作,共建諸富詩畫共富帶。

  1.打造浣江五泄風景名勝區—富春江沿山運動帶。依託G235、S43、S19等沿山道路,串聯三台塔、紅楓林、龍門古鎮、森林公園等景點,打造“自駕+騎行+徒步”沿山生態運動帶,配套設立沿途休閒主題驛站,共同謀劃舉辦公路自行車賽、山地馬拉松賽等高層級運動賽事,提升運動帶知名度與影響力,助力紹興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建設。

  2.打造生態研學旅遊精品線路。依託壺源江及其支流水系,共謀共建由沸騰壩、馬劍溪、上臧小九寨等節點組成的生態旅遊精品線路,由金蕭之路紅色遊步道、秦皇古道、宋韻研學基地等節點組成的研學旅遊精品線路,共同打造諸富文旅特色品牌與數字平臺,探索建立特色錯位、景點互薦、收益共用的合作模式。

  3.共保山水林田資源。推動兩地攜手建立龍門山脈生態環境與自然資源共保機制,完善兩地工作聯動、資訊共用、司法協作、聯合宣傳等機制。以壺源江聯保共治為抓手,共建流域上下游生態補償機制,推動提升富春江水質。推動兩地毗鄰地區聯合開展森林防火及林業有害生物防治,建立跨區域林地和農田聯保共育機制。

  四、聚力打造十大標誌性工程

  (一)杭紹同城快速廊道建設工程。圍繞已有杭州灣環線高速、杭金衢高速柯橋聯絡線、彩虹快速路、杭州空港高架路等高快速路,以及在建杭州環線高速公路(杭州二繞),推進相關連接線建設與高架快速化改造。聚焦杭紹深度同城化,謀劃紹興主城區直通杭州錢江世紀城、杭州東站、濱江杭州國家級高新區、城西科創大走廊等杭州主要核心區域的高架快速通道網路,實現與杭州快速交通的同城化連接。提升聯杭高快速路智慧化水準,有機引導路段交通流量。多方向打破杭紹快速化通行壁壘,實現紹興快速路網與杭州主城區快速路無縫銜接。

  (二)環杭州灣積體電路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群共創工程。以紹興為主體,聯動環杭州灣區域各市,共同爭取創建積體電路國家級先進製造業集群。推進積體電路國家級産業創新中心建設,致力成為全省乃至全國積體電路産業重點佈局城市。以相關頭部企業為牽引,強化承接杭州積體電路産業鏈的封裝測試能力。依託紹興積體電路“萬畝千億”新産業平臺,高標準建設“紹芯谷”,協同建設國家重要積體電路産業基地。深化杭州(設計)—紹興(製造封測)—寧波(存儲應用)産業鏈協同發展態勢,積極對接杭州濱江區國家積體電路設計杭州産業化基地和杭州國家“芯火”雙創基地,多點聯動杭州錢塘芯谷、杭州積體電路測試服務中心,加快構建特色工藝晶片製造産線,支援採取CMOS、MOSFET等工藝技術,發展IGBT、智慧感測器、MEMS、FinFET、半導體鐳射器、光電器件等産品。支援氮化鎵、碳化矽、砷化鎵、磷化銦、氮化鋁等化合物半導體項目建設。推動共建浙江大學—上虞半導體材料聯合創新中心,高品質開展半導體材料及相關領域科學研究、人才引育、成果轉化等工作,助力打造半導體材料裝備製造基地。與杭州探索建立積體電路協同攻關機制,加大杭紹兩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創新企業在積體電路方面的科技合作,推動兩地晶片、軟體和終端企業多方聯動,探索打造“芯機聯動”對接平臺,支撐重大應用場景開發。

  (三)杭紹人才改革試驗區建設工程。以杭紹臨空人才合作創新區、諸暨G60創新港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為重點,聯動濱海新區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探索在新一代光電資訊、智慧視覺、航空航太等領域率先實現杭紹人才互評互認,落實杭州人才引進流動直通車機制。聯合杭州培養緊缺高技能人才,推動人才評價互認、人才資訊共通、人才培訓資源共用,實現人才資源有序流動。推進紹興市公共實訓基地、紹興技師學院公共實訓基地、杭州灣(上虞)綠色化工人才公共實訓基地等建設,開展杭紹區域緊缺高技能人才聯合培養。與杭州濱江區、余杭區探索共推“人才+基金”模式助推産才融合高品質發展新路徑。聚焦新興産業培育重點方向,依託人才創業引導基金構建全週期創新創業保障體系,推動創新鏈、資金鏈、産業鏈深度融合。

  (四)優質醫療資源下引工程。深化與省級醫院全面、緊密協作,推動優質醫療資源跨區域同城共用。加快省級醫院在紹院區建設。有序推進省人民醫院紹興醫院、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紹興院區、中國科學院大學附屬腫瘤醫院紹興院區、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二醫院柯橋院區等項目建設,高標準築巢引鳳,推動省級優質醫療資源擴容。支援省級醫院在紹院區運作發展。聚焦人民群眾看病“急難愁盼”問題,圍繞現狀薄弱環節,按需合理規劃省級醫院在紹院區學科發展方向,鼓勵科研創新和成果轉化,增加醫療輻射。加強與省級醫院緊密協作。繼續深化浙大一院對嵊州市人民醫院的全面託管,從管理、人才、技術等方面對嵊州市人民醫院進行幫扶,補齊醫療短板,培養“本土專家”,整體提升醫療服務能力水準。

  (五)全域“無廢城市”品牌建設工程。深化國家“無廢城市”試點建設成果,持續推進全域“無廢城市”建設,杭紹聯動、協同共治,為浙江省全域“無廢城市”輸送紹興模式、紹興經驗。推廣資源迴圈利用系統工程。面向生産領域重點行業,持續提升固體廢物利用處置能力、監管能力和風險防控能力,複製推廣、迭代更新固廢管家、統一收運、“點對點”利用等固體廢物精細化管理模式。共用杭紹兩地生活垃圾分類先進經驗,實現生活垃圾“零填埋”和焚燒、易腐垃圾處置設施全覆蓋。加強數字化領域協同工程。依託“浙裏無廢”(紹興市“無廢大腦”)資訊化平臺,加強數字化改革經驗交流,共同謀劃數字化改革場景,探索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推進“無廢細胞”共建工程。強化兩地“全域無廢”理念交流,實現工廠、工地、醫院、學校等傳統“無廢細胞”擴面提升,探索集團、園區、街區等新型複合型“無廢細胞”培育推廣。推動兩地“無廢細胞”互動共用、協同發展,加快實現“無廢社會”。

  (六)杭紹文旅廊道營造工程。圍繞杭紹歷史文化名片,充分挖掘既有交通線文化底蘊,整合沿線歷史文化與風景旅遊資源,充分推動歷史文化名城聯動發展,合力打造三大文旅廊道。“運河水鄉路”文旅廊道。挖掘浙東運河(蕭紹段)歷史,深化運河兩岸景觀環境整治提升,兩地聯合佈局遊船碼頭,以遊船度假形式,謀劃開設蕭山—越城跨城夜遊線,打造夜晚遊船住宿體驗遊。依託與杭州便捷的軌道交通、城市公共交通等,將紹興的歷史文化遺産等串珠成鏈,打造“跟著課本遊紹興”的研學旅遊。“古道越文化路”文旅廊道。挖掘紹興府歷史,圍繞蕭紹古道,整合沿線越文化資源,謀劃開展古道活力再現系列活動,策劃馬拉松賽事、毅行活動等,提高古道活力與知名度,打造越文化之路文化旅遊。“沿海圍涂奮進路”文旅廊道。在柯橋、上虞沿灣的歷史圍涂區域與杭州錢塘、蕭山合力,佈局杭州灣南岸風景公路、海塘、慢行道等串聯起圍墾文化公園、廣場、沿海景點(曹娥江船閘水利風景名勝區)、特色城鎮等。配套文化館、展覽館、博物館、體育館等公共設施。開展研學與觀光體驗等文旅活動,創新傳承奮鬥精神,杭紹合力打造一條不屈不撓“圍墾”奮鬥精神為主題的文化廊道。

  (七)“清和瀝”黨建聯建推廣工程。積極複製推廣柯橋錢清街道與蕭山瓜瀝鎮“清和瀝”黨建聯建模式。率先探索構建跨市域流動黨員“雙向管理、雙向服務”機制,鼓勵建立圍繞杭紹各村社黨群服務中心的流動黨員之家。通過“建立一個共管機制、共用一方服務陣地、開展一系列關懷幫扶、組建一支志願隊伍、提供一批優質崗位、提供一站式法律援助、選樹一批先進典型”等方式,打造“黨建+服務”,推動杭紹兩地基層組織共建和幹部人才共育,以黨建聯建為抓手,帶動實現兩地資源互通、優勢互補,促進各類要素合理流動和高效集聚,更好煥發區域一體化黨建為群眾服務的生命力。

  (八)杭紹統一市場體系建設工程。積極與杭州探索建立區域統一市場,優化市場準入、標準互認與共建、深化要素自由流動,助力都市圈統一大市場建設。實施杭紹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依託杭州都市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推動細化杭紹統一市場準入負面清單,統一部署開展市場準入限制的顯性、隱形壁壘排查清理和市場準入效能評估,保障民營企業等各類市場主體依法平等準入。構築統一標準體系。對標國家標準和國際先進標準,強化與杭州協同,探索在積體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汽車等重點産業合作領域研究先進適用標準,積極參與各類專業標準組織,推動合作制定一批國家標準。深化要素自由流動。加強與杭州在要素利用上的有機銜接,探索通過資金補助、指標互換、項目共建、參股等方式,推動土地、能耗等指標在兩地自由流動。積極參與長三角地區公共資源交易領域相關的國家試點示範工作。

  (九)杭紹特色産業社區建設工程。對標杭州濱江物聯網産業社區等成熟案例。聚焦紹興積體電路、生物醫藥、紡織産業,謀劃佈局三大産業社區,完善居住設施,配套專業化生活休閒服務、科技服務、人才服務、商務服務設施,設置産業社區治理委員會,構建創新高濃度的産業“生態圈”和産城人相融合的“幸福共同體”。“中芯”産業社區。圍繞相關龍頭企業,緊抓杭州電子科技大學積體電路産業學院(杭電紹興校區)建設契機,聚焦打造電子科技主題的産業社區。“浙藥”産業社區。圍繞相關龍頭企業,充分聯動細胞治療谷、創新醫藥谷、智慧康復谷、營養健康谷“四個特色産業谷”和浙江大學紹興研究院、浙江理工大學紹興生物醫藥研究院等科研院所,打造以生物醫藥為主題的産業社區。“紹紡”産業社區。圍繞藍印時尚小鎮,聯合相關龍頭企業,打造以時尚為主題的産業社區。

  (十)杭紹同城交流培訓工程。以開發區(園區)、創新平臺、産業飛地等為載體,增進杭紹幹部、企業家等交流培訓,提升紹興幹部和企業家的視野和能力。增進杭紹幹部交流。支援鏡湖新區與余杭區之江實驗室、紫金眾創小鎮等創新平臺合作,開展幹部人才互派挂職交流、數字人才柔性合作,共建人才激勵體制機制,著力吸引、留住高端人才,實現人才在紹興高品質創新創業、開花結果。增進杭紹企業家交流培訓。重點圍繞紡織印染、積體電路、大唐襪藝、山下湖珍珠、崧廈傘業等特色板塊,依託杭州濱江區“諸暨島”、新昌在杭州濱江區等“創新飛地”載體,通過企業家協會、商會等開展企業家交流培訓,學習借鑒杭州文化創意、科技研發成功模式和先進經驗。

  五、保障措施

  (一)完善工作協調機制。建立更加統籌有力、系統完備、緊密順暢、運作有效的融杭發展體制機制,強化改革整合、資金投入、項目安排、資源配置合力。將融入杭州都市圈工作納入政府工作重要內容,在浙江省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總體框架下,開展杭紹兩市各領域密切溝通和分工合作,明確分管領導和職能部門,確保責任落實到位、任務按期完成。依託杭州都市圈市長聯席會議,不定期召開重大事項和重大項目協調會議。積極推進與杭州共同商議確定都市圈年度總體目標及重大合作事項。

  (二)健全規劃落實機制。探索建立跨區域的杭紹聯合規劃機制,科學配置兩市空間資源,高效協調融杭發展規劃建設事宜。制定融杭發展年度工作計劃,將本規劃確定的各項任務分解到年度計劃並做好年度間綜合平衡,明確時間節點、進度要求和責任單位,加強督辦檢查,確保規劃落地。各地各部門要對照制定本區域、本領域的融杭發展年度計劃,層層抓好落實。積極引入利益補償機制,探索將需對方支援的項目(事項)打包一併協調推進,更大程度取得共識,解決問題。構建務實管用靈活的土地開發管理機制,加強土地保障。組織開展規劃實施情況動態監測和評估。

  (三)創新多方合作機制。市級部門主動對接杭州相關部門,鼓勵具體職能部門簽訂專項合作協議,鼓勵各區、縣(市)建立重點對接杭州縣(市、區)機制,謀劃多領域長期合作,共同推進項目建設。鼓勵市國有企業組建杭紹合資公司,探索成立融杭發展投資基金,引導相關資源投向融杭發展項目,推動共建項目和區域開發。支援民營企業在産業共建等領域加強合作,分享融杭發展紅利。鼓勵商會、重點行業協會、智庫等參與同城化決策諮詢,“牽線搭橋”賦能招商引資。

來源: 紹興網    | 撰稿:辛文    | 責編:丁薩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