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共同富裕 新聞詳情 A- A+
浙江深入實施“千萬工程”典型案例(一):村美人和業興民富
發佈時間:2023-10-11 08:58:51    

   編者按:9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義烏李祖村考察調研時指出,李祖村紮實推進共同富裕,是浙江“千萬工程”顯著成效的一個縮影,要再接再厲,在推動鄉村振興上取得更大成績。20年來,浙江深入推進“千萬工程”,打造“村美、人和、業興、民富”的生動實景圖,讓群眾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2023年起,浙江提出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雙輪驅動”,把提高縣城承載能力與深化“千萬工程”結合起來,加快繪就“千村引領、萬村振興、全域共富、城鄉和美”新畫卷。

  舟山樟州村 走漁文旅融合新路

  清晨,位於舟山朱家尖街道東北部的樟州村,在一長串清亮悠長的漁船汽笛聲中,漸漸甦醒。走進“海街11號”精品民宿,老闆娘何小雪正忙著為遊客準備早餐。“民宿一共12個房間,目前客源比較穩定,過了旅遊旺季,入住率依然能達到70%以上。”何小雪説。

  樟州曾是一個傳統漁村,除了漁業,村民鮮有其他收入,且一度面臨“臟亂差”的居住環境。2003年浙江啟動“千萬工程”,樟州以此為契機,不斷提升村容村貌,激活漁文化的時代價值,打造紅色教育基地、培育特色民宿聚落,推動“漁文旅”融合發展,闖出“靠海吃海”新路子。目前,樟州民宿超過50家,有休閒漁船4艘、海釣艇21艘、轉型深海釣具船5艘。2022年,樟州實現旅遊收入4000余萬元。

  沿著村道向前走,一側是漁港海灘,幾艘漁船沿岸停靠;一側是一幢幢依山而建的精品民宿,各美其美。其中最吸引眼球的是一幅幅繪在漁家外墻上色彩斑斕的漁民畫。“六七年前,為了營造漁文化沉浸式體驗氛圍,我們將漁民畫‘搬’上墻頭,還在角角落落佈置了船模、救生圈等漁家元素,吸引越來越多的遊客前來。”樟州黨支部副書記沈艷芬介紹。

  這幾年,發展休閒旅遊的漁村越來越多,樟州開始將目光放在了拓展紅色旅遊上。在村道轉角處,一座以紅色為主色調的勞模廣場映入眼簾。展示墻上,樟州三位全國勞模和一位省級勞模的先進事跡被娓娓道來。“除了勞模廣場,我們還打造了黨建長廊、樟州村史館等重要節點,不斷提煉‘海納百川、團結互助、勇挑重擔’的樟州精神內涵,擦亮樟州紅色文旅名片。”沈艷芬説,截至目前,樟州紅色遊學線路已接待全國黨員幹部、遊學旅客超10萬人次。

  (記者 黃寧璐 通訊員 施超穎)

  舟山廟橋村 打響三毛文化品牌

  穿過熱鬧的“馬德里集市區”,“撒哈拉沙漠區”映入眼簾,一頂頂白色的帳篷錯落排開。篷裏篷外的活動豐富多彩:閱讀、品茗、攜萌寵遊玩……近日,記者來到舟山市定海區小沙街道廟橋村的流浪營地,感受近在咫尺的詩與遠方。這獨特一隅,恰恰也展現了廟橋村的三毛文化元素。

  廟橋村是著名作家三毛的祖籍地。近年來,在“千萬工程”的引領下,該村深入挖掘三毛文化元素,持續精耕三毛文化IP,加強農文旅融合,不斷推動“三毛文化村”的項目建設,讓美麗鄉愁在這裡觸手可及,讓百姓的美好生活從夢想照進現實。

  “三毛天性浪漫,遊歷了大半個地球的她,一生都在尋找夢與遠方……”修葺一新的三毛祖居裏,講解員王榮正在向遊客介紹三毛的傳奇一生。從2015年成為解説員至今,王榮見證了三毛祖居遊客量的逐年增加。“以前的遊客以三毛粉絲為主,現在遊客來自天南海北。”王榮告訴記者,今年以來月客流量最高達1.8萬人次。

  漫步在廟橋村,記者看到了三毛文化公園、三毛散文獎作家林、三毛散文獎展陳館等一批文化陣地。依託人文優勢及自然環境,該村逐步形成了以三毛祖居為核心的鄉村文旅集聚地。同時,借力三毛散文獎等文學精品活動,不斷打響“三毛”名人文化品牌;開展美麗鄉村周等本土文化活動。近3年來該村年均遊客量超10萬人次。

  廟橋村先後引進心憶空間文創集市、三毛夢裏茶社等業態,同時盤活老舊閒置農房,將民居院落改造成特色書屋、特色民宿,輸出三毛文化的同時進一步豐富村莊産業。未來廟橋村將探索“村集體+公司”的合作路徑,完善“三毛+”文旅産業鏈,並形成以三毛文化為核心的商業娛樂消費中心街,衍生研學教育等旅遊功能,帶動當地文旅品牌共建、市場共贏。

  (記者 何伊伲 共用聯盟·定海 胡思佳 通訊員 李芬)

  寧波灣底村 再造數字化新鄉村

  打開遮陽棚、開始滴灌……每天上午,寧波市鄞州區灣底村村委會委員顧雁冰通過手機,一邊對採摘智慧溫室進行生産作業,一邊通過監控查看新引進種植的3畝芒果園生長狀態。如今,這個智慧溫室成為了村裏的“新晉網紅”, 國慶長假期間吸引了3萬多遊客前來打卡。

  位於鄞州新城區東面的灣底村,曾是遠近出名的窮村。2003年,乘著“千萬工程”的春風,灣底村發揮地理優勢,先後打造了天宮莊園、精品植物園等一系列近郊旅遊休閒項目,由此走上了農旅一體化發展之路,成為寧波鄉村振興的典範。

  近年來,灣底村將目光聚焦在科技強農數字化發展之路。2021年,灣底村投資560萬元建成7200平方米的採摘智慧溫室,搭建了農業生産數字化監測遠端調控系統。“通過多種物聯設備,可實時監測種植物生長狀況、土壤環境,並遠端調控空氣溫濕度、土壤溫濕度等。”顧雁冰説,通過手機足不出戶就能進行遠端操控,不僅節省了人工成本,還能實現科學管理種植。

  設備設施數字化的同時,村民也擁抱數字經濟。2022年,灣底村盤活5000平方米的天宮旅遊綜合大樓,打造天宮電商直播基地,開展直播帶貨、直播雲遊等,不僅為村莊引流,也豐富了村裏的産業業態。如今的灣底村裏已有文創、教育、文旅等六大業態,村經營性凈資産達到12億元。

  在鄉村治理方面,灣底村也走上了數字化管理之路。在灣底村數字監測中心,大屏上不僅實時顯示村裏的各類經濟數據,還形成了生態監測、公共服務、鄉村治理五大核心領域的數字業務應用體系。

  如今,灣底村已入選浙江省批“未來鄉村”。灣底村黨委書記蔡國成説,借此契機村裏將迭代升級全域治理數字化系統,再造一個數字化新灣底。

  (記者 王波 共用聯盟·鄞州 徐庭嫻)

  寧波橫坎頭村 以紅帶綠強村富民

  汽笛聲起,寧波余姚梁弄鎮橫坎頭村的觀光小火車開動,一路駛向花海、果園、“老字號”農莊、農田綜合體、鄉村遊樂園等,在這條4公里長的遊線裏,遊客可以看盡“浙東紅村”蓬勃而起的“綠富美”新業態。

  “每天遊客都很多,高峰時一天要接待300多人!”遊線沿路的“百丈農家”老闆黃彭勳感受很深。數據顯示,去年,橫坎頭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超4.7萬元,較5年前增長70.9%,較20年前增長13倍。

  産業興則鄉村興。20年前,這裡還是一個“出門就上坡、雨天兩腳泥”的經濟薄弱村,村集體負債20多萬元。變化始於“千萬工程”實施,橫坎頭村依託鄉村環境重塑推動發展理念深刻變革,革命老區“靠山吃山”有了嶄新路徑。

  橫坎頭村是浙東(四明山)抗日根據地舊址群所在地,當地擁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近年來,橫坎頭村重新“打量”家門口的特色資源,把村莊整治和村莊經營相結合,讓整治過程變成開發利用鄉村特色優勢資源、發展特色産業的過程,形成了農文旅融合發展的綠色生態産業體系,數十種新興業態在這片紅色土壤上生根發芽,去年該村集體經營性收入超過366萬元。

  在橫坎頭村新建成的數字農業植物工廠裏,10多釐米厚的“全四季科技種植栽培床”上,“躺”著綠油油的菠菜、小青菜,一年能收割19茬至20茬。一手接種植訂單,一手接待遊客,農旅融合,畝産值能達到二三十萬元。

  高端田園綜合體項目“希望的田野”,是橫坎頭村紅色旅遊産業的延伸。遊客在這裡吃紅果,聽紅色故事,投運1年就接待研學、培訓、會議人員3萬多人次,收入超200萬元。眼下,橫坎頭村積極謀劃起第二輪産業發展藍圖,一大批新項目正緊鑼密鼓地推進。

  (記者 陳醉 共用聯盟·余姚 勞超傑)

  紹興晉生村 IP賦能鄉村振興

  翠冠梨聞名遐邇,“晉生星片場”獨樹一幟,鄉村大食堂惠及民生……走進紹興市上虞區謝塘鎮晉生村,移步換景間,所見皆是新時代美麗鄉村的模樣。

  20年來,晉生村深入實施“千萬工程”,發揮村黨組織核心引領作用,以垃圾、污水、廁所農村環境三大革命為抓手,改善人居環境,培養農民生活好習慣;以農房改造、管線序化、道路提升和美鄉村三大行動為重點,扮靚美麗鄉村環境,實現村莊面貌大提升,開啟了一條“千萬工程”牽引下的鄉村振興特色路子。

  以數字農業創新美麗經濟發展模式,晉生村建成500畝“數字梨園”,深化與省農科院合作,引進翠冠、翠玉、秋月等新品種,註冊“虞生優梨"公共品牌。晉生村建立"梨農合聯+農戶”模式,成立村級統收服務點,培植“梨小二”自主電商品牌,短短幾年翠冠梨收購價格從每斤0.4元提升到每斤4元,梨産業每年為村民增收2000多萬元。

  作為謝晉故里,晉生村積極孵化“謝晉故里”IP,放大名人效應,實現文旅融合大發展,特別是引進上影集團精心設計改造老糧站,打造集謝晉藝術館、謝晉片場、1923攝影棚等為一體的鄉村文旅綜合體——“謝晉故里·晉生星片場”。影視劇組慕名而來,市民遊客爭相打卡,今年以來光研學遊學生就已接待50多批1萬多人次。

  為實現鄉村治理大躍升,晉生村還創新“四不出村”,深化發展“楓橋經驗”,聚焦群眾辦事不出村、矛盾調解不出村、興業致富不出村、文化需求不出村,同時拓展“四不出村+”服務模式,將“家”的理念融入村莊發展。

  近年來,晉生村先後被評為省鄉村振興示範村、省未來鄉村等。2022年村集體總收入455.8萬元、經營性收入182萬元,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5.2萬元,分別是2003年的44倍、28倍和9.6倍。(記者 孫良 共用聯盟·上虞 張漢鋒)

  杭州橫一村 綻放三大美麗經濟

  在百年古柿林邊看亞運賽事是什麼體驗?剛剛閉幕的杭州亞運會期間,杭州市蕭山區臨浦鎮橫一村梅裏古柿林的“如意山房”門口,每天都熱鬧非凡,這裡設置的杭州鄉村亞運觀賽空間,吸引了不少遊客和村民一同觀看亞運比賽。國慶假期,橫一村日均接待遊客超5000人,成為不少人微信朋友圈裏的“網紅村”。

  “橫一村的美麗蝶變是‘千萬工程’領航發展的結果。”村黨委書記傅臨産説,2018年,橫一村被列入蕭山區第一批美麗鄉村提升村建設名單。在提升鄉村環境中,橫一村打出“稻子”“柿子”“院子”三大美麗經濟金名片,從過去的賣柿子、賣糧食、賣産品到賣風景、賣體驗、賣産業,鄉村提升了附加值,美麗蝶變由此開始——

  “柿子是橫一村的特色産業。”傅臨産指著一片1500多棵古柿樹的柿林説,如今,柿林是當地不少村民的致富來源。連續舉辦了五屆的柿子節,在帶動柿子銷售的同時,也帶火了周邊的民宿和農家樂。為進一步做強“柿子經濟”,橫一村打造了寓意“柿柿”如意的“如意山房”,成為蕭山首家集餐飲、民宿、接待服務等多個配套服務的鄉村綜合體。

  千畝糧田中,兩隻“大黃鴨”格外亮眼。稻田旁的“鴨棚咖啡”是該村的一處“網紅打卡點”。“這裡原來是村裏養鴨子的地方,常年臟亂差。”傅臨産説,在建設美麗鄉村中,村裏將此地進行創意改造,遊客可以在這裡喝著咖啡欣賞美景,孩子們還可以與小鴨子互動。

  如今的橫一村已成為全國共同富裕基層觀察點、全省首批未來鄉村。依託美麗經濟,橫一村集體經濟收入從2018年的30余萬元,增長到2022年的511.66萬元,村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5萬元。“鄉村讓人們更嚮往”的美好願景,正在這片大地上成為現實。

  (記者 張留 通訊員 鄭宸 蔡卡特)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辛文    | 責編:俞舒珺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