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184042016@qq.com
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您的位置:首頁 > 浙江 > 麗水 新聞詳情 A- A+
20年間,這位鄉賢把7000件“外銷瓷”買回國
發佈時間:2024-05-11 09:19:22    

  用20年時間,靠一己之力,將7000余件(套)散落在全球各地的外銷瓷購買回國,縉雲鄉賢宋周陽似乎開啟了一次“愚公移山”。

  2021年5月,他還在甌江河畔處州府城內,為這些瓷器張羅出一個建築面積600多平米博物館,館藏瓷器種類超1000種,擁有“中國風”、歐洲徽章、西洋紋飾、中西方融合等各式風格。

  雖然展廳只能一次性展示400余件(套),但他每隔半年就會更換一批瓷器,並重新布展,希望能將他收藏的所有“寶貝”輪流“面世”,讓大家全面感受中國瓷器文化。

  這位“愚公”,打開了一扇歷史之窗。

  館內場景

  邂逅“外銷瓷”

  初次見到宋周陽時,他正為來訪的遊客講解館內新換的外銷瓷。

  一身休閒服、一雙老布鞋,再加上乾淨的短髮和溫和的笑容,讓人一點也不敢相信,眼前的這個男人竟會有闖蕩全球、披荊斬棘帶外銷瓷回國的魄力。然而當他侃侃而談外銷瓷文化和紋飾時,那雙充滿光彩的眼睛卻又讓人不得不相信。

  “自唐代以來,中國瓷器便源源不斷地輸出海外,銷往亞洲、非洲以及歐美等地,而瓷器外銷的路線也被學術界稱作陶瓷之路,這些瓷器也被稱為‘外銷瓷’。”談起這些造型精美的瓷器,宋周陽周身都處於一種鬆弛的狀態,儼然一位研究多年的學者。

  然而事實上,宋周陽僅有電大專科文憑。但他對藝術的喜愛卻是從小學時便開始了。

  那會兒的他經常拿著一堆爛鉛筆頭、一張因畫了擦、擦了畫而變黑變皺的畫本溜達,看到哪有喜歡的花草或動物,便趴在原地一畫就是一上午。

  “因為家裏窮,所以只能撿別人扔掉的鉛筆頭畫畫,那會兒還覺得很幸運。”宋周陽笑著説。

  隨後到了上高中的年紀,他毅然選擇了就讀縉雲工藝美校,這是當地的一所職業高中,在那裏,繪畫和雕塑課程讓他對藝術有了進一步的認知,他當時優秀的成績甚至被老師稱讚是個好苗子。

  “可是作為一個家境窮苦的農村家庭的孩子,想進一步藝術深造根本不現實。”宋周陽説為了解決家裏的生計問題,他被迫終止學業早早離開校園邁入了社會。

  “既然沒有機會讀書,那就要在社會上闖出一片天,如果能實現財富自由,我就可以繼續追求藝術了!”年僅18歲的宋周陽將自己的藝術夢暫時放在了心裏,踏上了“曲線救國”的道路。

  千禧年前後,宋周陽不僅在江西開過浴室,還在上海賣過防盜門。

  2005年是中國樓市的政策年,宋周陽憑藉著敏銳的市場嗅覺和破釜沉舟的勇氣,毅然抓住這一風口,在上海做起了房地産生意,在不到30歲的年紀就實現了財富自由,宋周陽終於有機會把心底的藝術夢重新“翻”了出來。

  “説實話,打拼那麼久,突然讓我重拾藝術,竟然有些沒有頭緒。”宋周陽説,當時的他視野比較窄,在繼續學習繪畫還是雕塑上犯了難。“難以抉擇之下,我打算到博物館找找靈感。”

  那時的他還不知道,這一決定將為他的人生打開一扇新大門。

  2005年,宋周陽在參觀上海博物館時,一款印著藍色徽章圖案的瓷盤吸引了他。

  “精美的釉彩,雅致的紋飾,端莊優美的造型,簡直太美了!”宋周陽説,在他看來,這就相當於是把繪畫和雕塑融為了一體。

  就在他想拍下照片並回去繼續研究時,上海博物館的瓷器專家溫秋明正巧帶著他的客人來到此處講解。

  “這款瓷器就是我剛才提到的徽章外銷瓷,是明清時期,歐洲一些家族向中國定制的。那個時期它們被各國皇室貴族珍同拱壁,是文明的使者,也是當時中化交流的歷史見證和物質載體。”溫秋明的這些話,讓宋周陽的眼睛亮了。

  “美輪美奐,卻又見證了那麼多的歷史與輝煌!”宋周陽説,他頓時有了想深入了解這些瓷器的衝動。“或許追求藝術的方式並不只有創造藝術這一種形式。”

  隨後,宋周陽主動上前向溫秋明介紹了自己,並表達了自己對外銷瓷的興趣。從此宋周陽經常會找溫秋明請教各種瓷器知識。

 

  溫秋明(左)為宋周陽(右)介紹瓷器。受訪者供圖

  在一次交談中,溫秋明説:“我們國內專門收藏外銷瓷的博物館不多,很多瑰寶都散落在國外,很是可惜。你如今有這個經濟實力,或許可以走收藏這條路。”

  溫秋明的這番指引,如一束光,為宋周陽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藝術”。

  借錢也要把“瓷器”帶回國

  宋周陽的第一次收藏是在去歐洲旅遊途中,他偶然在當地的地攤上發現了一件中國産的瓷器,那熟悉的親切感直擊宋周陽的內心。

  他如淘到寶藏般興奮,當即決定買下帶回國內,並專程跑去找溫秋明請教。

  “當溫老師告訴我‘這是清朝康熙年間從中國銷售出去的瓷器’時,我就像中了彩票!”宋周陽激動地説。

  這一次的成功,讓宋周陽信心大增。

  隨後,在英國的一個拍賣行,宋周陽見到了一組徽章瓷茶具,他趕緊向溫秋明請教。

  “這是英國伊伯利(ilbery)家族在乾隆年間向中國定制的成套徽章瓷茶具,圖案是他們家族的徽章,據我所知國內還沒有,你能把它們帶回來嗎?”

  溫秋明的話,讓宋周陽在異國他鄉第一次有了一種使命感。

  但覬覦這套茶具的外國競拍對手不在少數,隨著競拍形勢越來越嚴峻,競拍價格也逐漸上漲,已經完全超出了宋周陽的預期。

  在與對手僵持了一個小時後,宋周陽憋紅了臉,咬了咬牙,終於下定決心,大聲喊道:“我直接加10萬元!”這一聲吼,將這套外銷瓷“吼”入了囊中。

  宋周陽回憶起當時的拍賣場景,仍然記憶猶新。“幸好我的愛國情懷佔領了金錢在我心中的地位啊!”宋周陽開玩笑地説道。

  正是這次競拍,宋周陽開始重新審視自己收藏的意義。

  “我好像不只是在收藏,而是帶文物回‘家’!”

  自此之後,宋周陽對於這些瓷器,寧願借錢也勢必要把它們帶回國。“無論它們是以什麼樣的方式出的國門,都應該想回家看看。”

  2015年,宋周陽在英國的一戶人家裏,看到一對清代粉彩黃底龍紋大缸,他一打眼,便知道這是清代皇家御用之物。經過與那戶人家的聊天,得知戶主的爺爺還曾參加過八國聯軍,到過中國。

  受訪者供圖

  “雖然戶主不確定這是否為侵略所得,但依然不能動搖我把它們帶走的決心。”宋周陽説,當時對方要價15萬英鎊,而自己手上卻只有100萬人民幣的流動資金。

  “沒辦法,只能跟親戚朋友借錢了。”宋周陽笑著説,當時也顧不得臉面了。

  隨著收藏經驗的不斷積累,宋周陽也越來越意識到“外銷瓷”文化的深厚底蘊,如果想成為真正的行家,還是要有一定的知識積累,知道它們從哪來到哪去,才能更深入了解“外銷瓷”。

  從此,很久沒有摸過書本的他,開始涉獵關於外銷瓷領域的書籍和各類歷史書籍,並報名電大繼續深造,還不斷結識各大博物館的館長,每次購回一件外銷瓷,都會虛心向這些“大咖”請教。

  甚至為了更好了解外銷瓷在國外的情況,還開始鑽研起了英語。在他的辦公桌上,一摞摞書籍裏,著名藏家大衛·霍華德所著的兩本厚厚的《CHINESE ARMORIAL PORCELAIN》(譯名《中國紋章瓷器》)上下冊原著格外顯眼,翻開書頁,裏面都是宋周陽做的漢語閱讀標記。

  “我英語相當於是從零開始,要邊讀邊用翻譯軟體翻譯。”宋周陽撓了撓頭,不好意思地説。

  如今,經過近20年的學習和購買外銷瓷的經驗積累,宋周陽已成為一位外銷瓷方面的行家裏手。

  “我現在看外銷瓷,就像大家去菜市場能一眼辨別哪個是葷菜,哪個是素菜一樣,我一眼就能看出哪個是真品,哪個是贗品。”宋周陽笑著説道。

  開一扇回望歷史的窗

  其實到2017年,宋周陽收藏的外銷瓷就已有一定的數量。

  “多年前溫老師那句‘國內專門收藏外銷瓷的博物館不多’,我一直都記得。”宋周陽説,他覺得自己是時候承擔起這一責任了,把外銷瓷展示出來,讓更多人了解中國瓷器走出國門、參與全球化的歷史盛況,重溫“一帶一路”上的中國故事。

  浙江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研究館員、浙江省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蔡乃武在得知宋周陽的想法後,曾特意跟他説,浙江還沒有一家專門展出外銷瓷的博物館,希望他能將這個博物館建在浙江、留在故鄉。

  “當時我心潮澎湃,再次覺得自己的這一決定意義重大。”宋周陽激動不已。

  2020年初,宋周陽向麗水市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提出了申辦民辦麗水市海歸外銷瓷博物館的申請。

  最終,在省、市相關部門和專家的嚴格鑒定、審核下,2021年5月底,麗水市海歸外銷瓷博物館被獲准同意成立,同年7月17日正式開館對外展出,屬於純公益性質的文化事業機構,也是全省首家外銷瓷專題博物館。

  原故宮博物院常務副院李季曾評價,麗水市海歸外銷瓷博物館不僅填補了浙江省專題類外銷瓷博物館的空白,同時也彌補了全麗水市在彩瓷、彩釉瓷方面的欠缺,讓麗水市的瓷器文化更加豐富多彩,讓浙江省的瓷器文化百花爭艷。

  在浙江省2023年“5·18國際博物館日”主會場活動上,宋周陽的外銷瓷博物館經組委會多方遴選,還被確定為麗水市博物館的合作方,提供明清時期300余件(套)精品外銷瓷器,攜手打造壓軸特展《華彩·歸來——明清外銷瓷精品展》,代表麗水市向全省文博界呈獻一場陶瓷文化盛宴,並斬獲第十八屆(2023年度)浙江省博物館陳列展覽精品項目精品獎,此獎也是全省文博界孜孜以求的一項殊榮。

  如今,宋周陽已被聘任為浙江省文物保護利用協會第一屆常務理事、浙江省博物館學會第七屆理事會理事。

  “奮鬥半生把全部積蓄砸在外銷瓷上,省吃儉用只為在博物館上投入更多的財力物力,值得嗎?”宋周陽的朋友曾這樣問過他。

  他笑著回復:“在我有限的生命裏,讓更多人看見這些‘中國製造’的歷史珍品,不就是在為他們打開一扇感悟中國歷史、體會世界文明的窗戶嘛!這麼一想,物質享受也沒那麼重要了!”

  現在宋周陽只要一有空,便會到博物館當講解員,博物館已經成了他和外銷瓷的另一個家。

  宋周陽在館內當講解員

  “很多到博物館參觀的人,都覺得是人觀物,但我認為是物觀人。”

  在宋周陽看來,這些瓷器的存世都有二三百年之久,也許經過好幾代保管人之手,人已逝但物還在,它們是歷史的見證者。而他也只是其中一個暫時的保管員,它們不屬於某個人,只屬於社會,只屬於中國。 

來源: 潮新聞    | 撰稿:暴妮妮 汪峰立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微店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浪潮評論
潮評社
國網傳播
忠文創
我要發稿
廣告合作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