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漸濃,百花爭放。近日,文一西路上的早櫻初綻,如煙似霞,成了余杭區新的“網紅打卡點”。“聽説這裡花開了,我和朋友趕緊來看看。這麼美的景色,我們看花的人心情跟著舒暢了不少。”家住倉前街道葛巷社區的林阿姨在樹下為友人拍攝視頻,“我打算把視頻發到社交平臺上,分享春日喜悅。”
這是文一西路的賞花掠影。近年來,余杭區在轄區主要道路開展城市綠化提升工作,在文一西路種植早櫻、杜鵑、月季、金絲桃等品種,實現月月有花、處處有景。
五花八門的植物品種如何做到定期開放、長勢良好?原來,在文一西路的綠化養護工作背後藏了不少“科技與狠活”。其中,一款智慧土壤含水率計對春日景觀的塑造功不可沒。
“有過養花經驗的人都知道,肉眼的判斷常常和植物生長實際情況有很大偏差。有時土壤表面看著乾燥,但土裏其實很濕潤。如果養護者因誤判而澆水,就可能會把植物泡死。”余杭區市政綠化設施運作保障中心工作人員説,“為了解決這一問題,我們以1至2公里為間隔,在文一西路以及文一西路和其他路段交叉位置的綠化帶內選取了4個監測點,安裝了10台智慧土壤含水率計,形成區域綠化監測網路。”
據余杭區市政綠化設施運作保障中心工作人員介紹,布點在文一西路上的智慧土壤含水率計集數據採集、無線通信、供電、自我防護於一體,能夠線上實時測量地表10釐米、20釐米、30釐米、40釐米等4個深度的土壤含水率、土壤溫度指標,從而為綠化植被的澆水、修剪等提供科學管理依據,對養護單位工作進行監管和考核,由此提升養護工作效能,保障花卉按時按季綻放。
智慧土壤含水率計的運用是余杭區持續推進城市精細化管理,提升綠化養護水準的生動縮影。近年來,余杭區綜合行政執法局依託環境綜合治理數字化管控平臺,以線上數智管控和線下日常巡查相結合的方式,不斷加強轄區園林綠化管養工作。同時,圍繞“一路一街景”“一公園一特色”的思路,該局持續提升綠化“繡花功夫”,因地制宜引進龍船花、千日紅等新型開花植物,積極建設集綠道、景觀亮燈、遊步道、雕塑小品等於一體的複合型公園,在轄區各條主要道路打造“一步一景”的景觀綠廊,讓居民感受林下漫步的樂趣。
後續,余杭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將以智慧園林為重點,依託已有的智慧土壤含水率計、智慧雨量計等,上新植被生長狀況自動監測、綠化數據實時分析、綠化灌溉自動噴淋、澆水節點自動判別等“黑科技”,將數字化手段廣泛應用於園林綠化養護的各個環節,營造“推窗見綠、出門入園”的宜居生活場景。
來源: 杭州日報 | 撰稿:辛文 | 責編:陳曉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