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銷小龍蝦1000公斤,昨天一度賣斷貨,今天備足了,大家放心來!”“五天假期營業額突破25萬元,每天平均桌數超過100桌,單日最高營業額達7萬元。”這個“五一”假期,德清新市古鎮旅遊持續沸騰。
據統計,“五一”期間,新市古鎮接待遊客突破15.8萬人次,較2019年同期增長201.5%;旅遊收入達3350萬元,較2019年同期增長296.5%。這座千年古鎮,為何能夠火熱“出圈”,成為近幾年江南古鎮中加速前進的“黑馬”?行走在新市古鎮,應接不暇的特色活動、古韻今輝的歷史街區,能告訴人們答案。
培育古鎮網紅IP 推動文旅産業蓬勃發展
“上午逛了全新開業的運河新天地,下午欣賞了豐富精彩的演藝巡遊,傍晚和家人來一頓龍蝦啤酒大餐,這趟出行真的挺充實。”5月1日,從嘉興桐鄉來到新市古鎮遊玩的胡女士説。
“五一”期間,醞釀了3年之久的新市古鎮運河新天地正式開街,啤酒龍蝦專場、明星陣容表演、NPC花船巡遊、古風舞蹈快閃、民俗表演打鐵花等融合傳統與新潮的活動層出不窮,成為德清發展運河經濟、展示城市形象、點亮夜經濟、刺激新消費的全新IP。
夜幕降臨,橫亙在大運河之上的步雲橋,流光溢彩的打鐵花非遺表演準時在這裡上演。熱滾滾的鐵水被匠人猛力擊打後飛向天空,鐵花飛濺,如同金絲構成的花雨,又像流星飛瀉。橋的兩岸人潮涌動,大家沉浸在這場視覺盛宴中,叫好聲此起彼伏。“這是我第一次看到打鐵花,非常震撼,這趟古鎮游來得非常值!”來自杭州的遊客陳女士説。
“一週用了20公斤豆子、15箱牛乳,出杯超過1000杯。”“五一”期間,新市古鎮的“企鵝咖啡”處於爆滿狀態,主理人徐超每天從早上10點一直忙碌到晚上10點。“企鵝咖啡”的爆紅與新市古鎮的發展,其實是互相成就的結果。
在新市,越來越多的老百姓發現,古鎮人氣一年比一年旺。“5天假期營業額突破25萬元,每天平均桌數超過100桌,單日最高營業額近7萬元。”在新市鎮開了15年飯店的老闆娘龍梅樂得合不攏嘴,她説火爆的生意背後,跟當地政府大力開展文旅活動是分不開的。
吃有“新市味道”、住有“古鎮特色”、購有“非遺文創”……通過挖掘本土文化資源,新市古鎮的文旅業態不斷迭代升級,開闢出了更深度的文旅體驗市場。以“蠶花廟會”為媒,新市先後在上海、蘇州、寧波等地舉辦招商推介會,更是吸引了一批高端裝備、光電通信等優質産業項目落地。
值得一提的是,從今年5月1日起,新市古鎮景區沈銓故居、鐘兆琳故居、新市文史館、陸仙樓、童潤夫紀念館、劉王廟、民間藝術館、蠶文化館、“遊子情”德清大運河詩路文化數字體驗館等九大展館免費對外開放,真正實現了文旅惠民。
擦亮古鎮文化IP 打造沉浸式文旅體驗
在長三角地區,白墻黑瓦、枕水人家的江南古鎮星羅棋佈,難分伯仲。如何在一眾聞名遐邇的江南古鎮中“出圈”?在運河新天地開街儀式上,最令人關注的莫過於杭州水陸交旅集團與德清縣新市鎮人民政府簽署的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謀劃開通運河水上航線,實現杭州—新市遊船合作的成功破題。
在不久的將來,遊客可以在新市遊覽古鎮風光、品嘗特色美食,隨後坐上運河巴士,在領略運河兩岸古今交融的美景的同時,一路來到杭州拱宸橋,逛逛橋西直街與運河博物館。
近年來,新市以運河古鎮復興為目標,全面推進歷史街區綜合整治和歷史建築活化利用,讓文化滲透城市肌理、融入群眾生活、賦能經濟發展。在運河書局中感受穿越千年的宋韻美學,在仙潭學堂暢享文人墨客的詩意人生,在莫幹山酒坊品一壺百年老字號的醇香……行走在古鎮街頭,幾分鐘就能偶遇一處與眾不同的公共文化場所。
這是新市鎮在推動文旅融合發展進程中的巧思與傳承,通過深入挖掘大運河承載的深厚文化價值和精神內涵,堅持不搞“大開發”,留住古鎮“煙火氣”的原則,利用閒置資源打造了一批商業有魂、文化有根、歷史有脈、建築有品的公共文化空間。
新開街的運河新天地堅持歷史的真實性、風貌的完整性、生活的延續性,以“自然山水”“文化底蘊”為基底,佈局旅宿區、藝術區、商業區,10余條特色風貌街區,打造了新市名人長卷、運河之眼、憶歸港、楊萬里宿新市、亙古流經、水鄉扁舟等20余處特色文化景觀及藝術裝置;創新動態投影長卷,深度還原新市古鎮繁華風貌及“仙潭”十景。徒步間,便能清晰地感受到江南古典的韻味和海派水鄉之美。
“今年,新市還將陸續推出資華筠舞蹈藝術館、城市書房2.0版等項目,屆時古鎮周邊的文化場館將會有近20個。通過打造陣地集群實現文化服務精準供給,由過去的古鎮觀光遊向休閒度假旅遊轉變,讓遊客能夠停下來、留下來、住下來。”新市鎮黨委委員朱超説。
發展成果讓群眾共用
推動運河古鎮復興
新市古鎮有著1700多年的歷史與文脈,是浙北地區大運河畔的重要商埠,“千年小上海”“江南百老彙”是它曾經的輝煌。在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上升為國家戰略的背景下,新市主動接過歷史的接力棒,奮力打造“千年古韻、江南絲路、通江達海、運濟天下”的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新市樣本。
每年清明節,去新市蠶花廟會“軋蠶花 沾福氣”,是德清乃至周邊地區群眾心中共同的文化印記,萬人空巷的場景比過年還熱鬧。今年的蠶花廟會,新市圍繞“宋韻”“運河”元素,加入水上高桿表演、廟會社戲、互動巡遊等系列活動,吸引了10萬民眾及遊客共用民俗盛會。
廟會中,政府是搭臺者,民眾才是主角。“蠶花姑娘”花轎巡遊中,由秧歌隊、武術隊、舞龍隊等20多支極具地方特色的表演隊伍組成的巡遊方陣,都來自民間。“都要去搶名額的,大家參與感太強了。”秧歌隊領隊張學民説。
活動的參與感、互動性,讓傳統文化代代流傳,歷久彌新,也讓這座運河古鎮更具煙火氣和人情味。“五一”期間,新市延續傳統,舉辦了一場文化禮堂文藝惠民展演暨文化禮堂專業主理展示活動,來自德清各個文化禮堂的群眾文藝團隊呈現了一場“百姓演、百姓看、百姓樂”的盛會。
近年來,新市鎮秉持“修舊如舊”原則,對152處文物保護單位和保護點、23個非遺項目實現應保盡保;建設完成大運河公園一二三期,總面積15萬平方米的景觀綠化和5公里綠道建設,環鎮運河走廊初具雛形,成為市民休閒的“好去處”,實現還河於民、共建共用。同時,大力推進古鎮“微改造、精提升”,高標準完成景區標識標牌更新和燈光亮化系統改造,開展古鎮街巷里弄環境綜合整治,全面提升運河沿線風貌與文化韻味。
接下來,新市鎮將繼續以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為契機,積極對接中國文研院、省文物局等單位,啟動新市古鎮申報世界文化遺産籌備工作,主動融入湖州運河古鎮集群復興工程,謀劃運河公園四期、五期,運河碼頭等30余個重點項目,古鎮復興藍圖徐徐展開。
來源: 杭州日報 | 撰稿:沈曉顏 通訊員 杜筱薇 俞大慶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157110107
版權所有 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
電話: 057187567897 京ICP證 040089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