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原創 專題 新經濟 曝光臺 中國訪談 中國三分鐘 沖浪特殊資産 潮評社 溫州 紹興 衢州 淳安 岱山 桐廬 文娛 元宇宙
您的位置:首頁 > 要聞 新聞詳情
簡約婚禮越來越多,浙江大力推進婚俗改革 讓愛“輕裝上陣”
發佈時間 | 2024-05-06 10:57:49    

  “五一”小長假,各地迎來了一波結婚小高潮。但甜蜜之下,不久前“江西農村彩禮漲到50萬元”等彩禮的相關話題再上熱搜,引發熱議。

  彩禮,是婚嫁中的重要議題,也是當下年輕人婚姻焦慮原因之一。今年年初,最高人民法院發佈審理涉彩禮案件司法解釋,針對司法實踐中存在的彩禮認定範圍、彩禮返還原則、訴訟主體資格等重點難點問題予以規範,已于2月1日起正式實施。

  不僅是彩禮,近年來,全國不少地方出現的喜宴鋪張、低俗婚鬧、隨禮攀比等習俗,常常讓喜事變了味、走了調。為此,全國大力推進婚俗改革,浙江也先後確定三門縣全國婚俗改革實驗區和兩批37個省級、48個市級、240個縣級婚俗改革實驗區,實現全域聯動。

  在“95後”“00後”成為結婚主力軍的當下,婚嫁大事發生哪些改變?婚俗改革改了些什麼?年輕人買賬嗎?日前,記者深入多個改革實驗區尋找答案。

  年輕人開始選擇簡約

  沒有約定俗成的彩禮,沒有淩晨早起的接親,沒有昂貴相似的婚慶策劃,也沒有尷尬繁瑣的相互敬酒,去年10月,“95後”寧波姑娘周允舉辦了一場“四無”婚禮,收穫了意想不到的好評。

  “不僅難忘,還節省了近10萬元。”和很多新人回憶婚禮時覺得十分繁瑣不同,周允如今回憶起自己的婚禮,依然覺得省心又圓滿。當天,夫妻兩個人自己主持婚禮,將婚禮辦成了一個小型派對。

  對每對新人來説,婚禮是生命中最為重要的一場儀式,往往強調儀式感。“四無”婚禮儀式感縮水了嗎?在周允看來,並沒有,她認為這是現在年輕人嘗試擺脫傳統流程的束縛,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愛與承諾。

  這樣的變化,在湖州從事婚慶策劃10多年的陳韻薇也有明顯感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選擇戶外婚禮、草坪婚禮,基本都是‘95後’,他們提出不希望婚禮流程太繁複。”陳韻薇説,目前自己接觸到的這類婚禮佔到四成左右。

  迎合年輕人喜愛的方式,全省不少婚俗改革實驗區在婚姻登記服務上下起功夫。舟山市普陀區在蓮花洋畔設置愛情主題公園、中式和現代頒證大廳及海島婚俗體驗館,為每對新人打造從“緣起”到“緣定”的領證路線,讓“海誓山盟”成為真實場景;湖州市吳興區結合江南水鄉元素,把婚姻登記服務從政務大廳搬進了西山漾城市濕地公園,連理橋邊、玫瑰瀑佈下、“絲韻江南 情緣吳興”婚俗文化館裏都有新人打卡的身影;台州市三門縣在全省創新設立“縣長頒證日”,由縣長等縣領導為新人在旅遊景區、公園等戶外頒證基地,進行集體頒證、集體婚禮活動……

  省民政廳社會事務處相關負責人介紹,浙江省一直很重視婚姻登記機關標準化建設,這項工作曾先後寫入省委、省政府文件和“浙有善育”重點任務清單,目前全省101家婚姻登記機關場地建設全部達到國家3A級以上,並建成特色戶外結婚登記頒證基地181個。這些“最美”婚姻登記處,都將領證的氛圍感拉滿,發揮婚姻登記機關在婚俗改革前沿陣地作用,讓傳統的“輕登記、重婚宴”向“重登記、輕婚宴”轉變。

  小儀式促進大轉變。吳興區婚姻登記中心一亮相就頗受新人歡迎,年接待新人登記超5000對,九成前來的新人都參與了一系列以“簡約不簡單·浪漫不浪費”為主題的體驗活動。

  事實上,辦婚禮對於年輕人來説是一筆不小的負擔。相關機構發佈的《結婚行業洞察白皮書》顯示,我國年輕人辦婚禮的平均花費高達17.4萬元,是新人雙方月均收入的8.8倍,且有42%的新人會在實際花費中超出預算。

  其實,婚禮要怎麼辦,本來也沒有標準答案。“從古時的六禮,到新中國‘50年代一張床,60年代一包糖,70年代三轉一響,90年代星級賓館’,每個年代都有不一樣的體驗。”浙江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副院長蔡寧認為,年輕人的“四無”婚禮,是在時代變遷潮流更疊中做出的新選擇,是破舊立新的探索,應當給予鼓勵。

  從源頭革除舊風陋習

  新舊觀念之間,必有激烈碰撞。

  “一定要好好操辦!”德清縣下渚湖街道下楊村姑娘黃淩燕直言,去年剛定下要簡辦婚禮那會,父母堅決反對。

  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裏,結婚是“終身大事”。蔡寧指出,這暴露出兩代人思想上的代溝,在父母輩眼中,婚姻禮俗更是一種社交文化,其背後被賦予更多現實意義,如人情世故、禮尚往來。“引導婚事新辦簡辦,父母長輩亦是關鍵人群。”蔡寧説。

  “過去有段時間,家裏父母為了給兒女風風光光辦婚席,有時甚至要去借錢。”舟山市普陀區展茅街道黃楊尖村紅白理事會會長徐夫根回憶,那時村裏攀比之風盛行,酒席動輒三四千元一桌,甚至連酒席上擺放的香煙品牌都會暗暗較勁。

  作為普陀區婚俗改革示範村,黃楊尖村改革的第一步就定在了移風易俗上。2021年村裏成立了由村兩委、老幹部、村民代表等組成的紅白理事會,將簡辦婚喪禮俗寫入村規民約。同時村裏依託文化禮堂作為婚事簡辦陣地,實行酒席菜套餐制度,推出千元左右一桌的酒席套餐。

  “剛推行那會,很難,村民們説‘我花自己的錢,跟你有什麼關係’,我們只好來來回回談。”徐夫根感慨,紅白理事會屬於群眾性自治組織,能採取的措施就是“遊説”。

  這一點,德清縣民政局副局長張鐳也頗有感觸。他表示,婚俗改革的落腳點在家庭,更多屬於私人領域範疇,政府部門要介入、引導並改變並非易事。

  去年在舟山市召開的全國婚俗改革暨“跨省通辦”現場會上,民政部相關負責人提出,要妥善處理好婚俗改革中的公與私、破與立、官和民、軟和硬、長和短的關係,以更加人性化、更易於群眾接受的方式,破除婚嫁陋習,形成良好社會風尚。

  張鐳介紹,德清在婚俗改革中,重點在全縣13個鄉鎮建立了婚姻家庭輔導驛站,將婚俗改革的觸角延伸至基層,加強村委會、社區等單位的組織管理作用,潛移默化地進行“移風易俗”。

  改變,正在悄然發生。

  “我們説服雙方父母,在文化禮堂舉行了簡單的中式婚禮,花銷不到3萬元。”黃淩燕怎麼也沒想到,因為這場婚禮,她後來還在村裏大會上領了一個新風文明獎,“父母拿到證書後樂壞了,這可比大操大辦更有面子。”

  “我們希望用身邊人講身邊事,放大榜樣的示範效應,讓群眾自覺參與到婚俗改革中來。”下楊村黨支部書記黃靈強欣喜看到村裏婚俗氛圍變得煥然一新。“如今文化禮堂裏,宴席規格從每桌幾千元下調至1000元。”

  顯然,婚俗改革,改的是鋪張浪費、奢靡之風、天價彩禮,改的是讓婚姻大事回歸到愛與責任正軌上。這與近年來中央一號文件多次提到的“高價彩禮、人情攀比、鋪張浪費”等不良風氣治理不謀而合。

  早在2018年,民政部就將婚俗改革作為一項重點工作進行研究部署,並推動省、市、縣級婚俗改革實驗區建設。浙江在推進改革過程中,協同構建新型婚育文化,各地搭建家風家教、簡約婚禮、婚姻家庭文化教育等示範基地162個,開展新婚課堂、金婚慶典等活動1500余場,舉辦集體婚禮300余場,集體頒證活動1800余次。

  改到位還要做系列文章

  民政部最新發佈的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結婚登記數為768.0萬對,較2022年上漲了約12.4%。這是自2013年以來,全國結婚人數連續9年下降後首次回升。有專家分析,除去人口比例、經濟等因素,不良的婚俗成了此前年輕人不願結婚的原因之一。

  有不少年輕人的愛情就敗給了彩禮。最近,杭州姑娘小許(化名)就因為18.8萬元的彩禮和來自北方的男友分手了。“其實,我們彩禮雖然有點高,但我們家就我一個女兒,到時候還會添一點作為嫁粧帶去。”説起分手緣由,小許至今都覺得有些委屈。

  根植深厚的文化背景,加上複雜的現實情況,讓“彩禮”這個話題的熱度一直居高不下。不過如今,各地針對彩禮的改革動作也接連不斷:江西省撫州市規定彩禮不能超過具體地區村民每人平均年收入的3倍;甘肅省定西市明確婚嫁禮金不超過5萬元;四川省涼山州提出婚嫁彩禮最高不超過10萬元……不久前,江西崇義縣出臺的“零彩禮”“低彩禮”家庭禮遇機制更是引發熱議。

  當下,無論是政府倡議,司法保障還是國家改革,其內涵核心是一致的,都是為促進婚姻幸福、家庭和諧、社會穩定。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中國人民大學國家發展與戰略研究院、公共管理學院教授王叢虎就曾表示,浪漫、和諧、文明的婚禮習俗不僅能夠增進新郎新娘、兒女親家乃至親朋好友之間的感情,一定程度上對社會和諧起到“潤滑劑”的作用。

  “但思想觀念的轉變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相對漫長的過程,各地在落實過程中也要遵循當地風俗、經濟發展等規律。”蔡寧指出,相關部門要循序漸進,將治理與引導相結合。

  無疑,婚俗改革考驗著各地政府在基層治理中與群眾打交道的能力。

  記者注意到,婚俗改革實驗區在探索中,建立健全婚姻家庭服務機製成為婚俗改革的重要抓手。

  舟山市普陀區婚姻登記管理服務中心,為每對來辦理結婚登記的新人提供甜茶、苦茶和回味茶共3道茶,分別寓意著婚姻家庭的互愛、磨合與反思,登記的新人在婚姻輔導老師帶領下,通過品茶交流,更好地認識婚姻、建立良好的家庭互動溝通機制。

  嘉興市海鹽縣婚姻登記管理服務中心則開設了婚前測評窗口,為準新人提供婚前心理測評,對於測評發現的問題提供心理諮詢專項服務,面對面進行心理輔導。

  “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年輕夫婦,尤其是90後小夫妻,願意接受婚姻輔導。”在舟山市民政局社會事務處處長左良凱看來,開展婚前輔導,可以幫助新人做好進入婚姻狀態的準備,努力從源頭上減少婚姻家庭糾紛的産生。

  眼下,全省各婚姻登記機關都通過購買服務、公益創投、招募志願者等方式,引入第三方社會組織以及婚姻家庭諮詢師、心理諮詢師、社工師、律師等專業隊伍進駐,常態化、專業化免費提供心理疏導、糾紛調解、婚前教育、法律諮詢等服務。線上線下同步開展,觸角不斷延伸至基層村(社),目前全省設立服務站點1480個。

  破舊立新,讓愛“輕裝上陣”,官方和民間都在共同努力。可以期待的是,當文明婚俗新風逐漸成為社會主流,“天價彩禮”等陋習必將隨之改變。

  他山之石

  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紅山區:積極推進婚慶産業與文化旅遊、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當地通過“政府搭臺、企業唱戲”,探索婚俗與文旅、餐飲、住宿、商業、文創、非遺等領域跨界融合,促進“婚慶+産業”專業化、集聚化、標準化發展。同時,當地常態化舉辦年度婚旅産業博覽會,積極謀劃建設婚慶文旅小鎮、婚紗攝影基地、婚慶用品商業街、婚姻禮服加工基地和婚慶用品專業市場,傾力打造特色婚俗品牌。

  陜西省寶雞市金臺區:該區組建專業婚姻家庭輔導團隊,下沉到全區11個鎮(街)、68個村、56個社區,開展婚前輔導和宣講,幫助新人樹立正確的愛情觀、婚戀觀、家庭觀。面向社會公開招募國學、民俗、法律、心理領域專家學者,組建金臺區婚姻家庭暨婚姻文化宣講團,列出宣講“清單”,由各鎮(街)根據實際需求“點單”,全力推動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

  重慶大足區:該區充分利用本地現有資源,著力打造婚俗文化教育基地,為推進婚俗改革提供良好支撐和特色載體;同時利用大足石刻博物館、南山公園、天華百卉園等資源,打造5個婚俗文化陣地,讓遊客在欣賞精美石刻藝術的同時,領略傳統婚俗文化魅力;打造文旅融合婚戀陣地,利用海棠香國歷史文化風情城,建設婚戀主題特色街區和婚俗文化展示廳,展現各個年代優秀婚姻家庭文化。

  (記者黃寧璐根據全國婚俗改革暨“跨省通辦”現場會交流發言材料整理) 

來源:潮新聞    | 撰稿:吳麗燕 黃寧璐 蔣欣如    | 責編:汪傑菲    審核:張淵

新聞投稿:184042016@qq.com    新聞熱線:135 8189 2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