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京津冀協同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

發佈時間: 2023-01-06 13:48:00 | 來源: 北京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從今年開始,經京津冀三地通過的《關於京津冀協同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的決定》正式實施。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昨日解讀時表示,三地將統籌大運河及沿線文物保護單位、非物質文化遺産、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傳統村落、特色小鎮等文化資源,構建跨區域文化遺産連片、成線整體保護體系。對於老百姓關心的運河通航,三地也將深化北運河通航河段旅遊合作,穩妥推進其他適宜河段旅遊通航。

三地規劃文旅精品線路

去年6月24日,北運河(京冀段)全線62公里實現遊船通航,標誌著京津冀協同發展邁出重要一步。

根據《決定》,未來將有越來越多河段實現通航。三地將協同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共同加強大運河文化旅遊資源古今匯合、類別融合、區域整合,發展特色文化産業,合理規劃文化旅遊精品線路,培育統一的文化旅遊品牌和各具特色的運河城市品牌、服務品牌,深化北運河通航河段旅遊合作,穩妥推進其他適宜河段旅遊通航,促進文化産業和旅遊休閒産業協同發展。

統一標準加強水環境保護

大運河也正通過沿岸生態環境治理,變成一條生態之河。

“大運河北京段涉及的斷面已經實現全面監測,主要河段水質已基本達到水環境功能區要求。”相關負責人説,未來,三地將共同加強綠色生態廊道建設、生態空間管控和生態保護修復;推動按照統一標準加強水環境保護,開展沿線水環境監測預警與控制,推進水污染聯防聯治。

同時,京津冀也將統籌協調大運河河道水系治理管護,多措並舉優化水資源配置,加強沿線地區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和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改善水系資源條件,逐步恢復河道生態用水。

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本市已經與天津市、河北省建立了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協同會商機制,共同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共建共用。除了協同推進北運河聯防聯治,三地還促進區域文化交流合作,以運河文化為主題,整合沿線文化、旅遊等各類資源,開展了系列文化活動,傳承弘揚運河文化。

副中心建設打好“運河牌”

未來,京津冀將共同加強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構建跨區域文化遺産連片、成線整體保護體系,充分挖掘大運河文化價值,系統闡釋大運河歷史文化內涵。

作為大運河文化帶的重要承載區,城市副中心在城市建設中也注重運用運河元素,打好“運河牌”,讓穿城而過的大運河成為城市副中心獨特的風景線。記者獲悉,總投資62億元的大運河博物館(首博東館)、城市副中心劇院和圖書館,按照國際一流標準,融入中國古典元素,打造“運河之舟”“文化糧倉”和“森林書苑”,目前三大文化設施已實現外立面亮相,力爭今年年底投入使用,未來將成為城市副中心的文化新地標;通州大運河文化旅遊景區正積極創建京城東部唯一國家5A級旅遊景區,智慧化景區建設、景區創建宣傳等項目加快推進,其中的“三廟一塔”景區優化提升已經完成並對外開放,未來景區還將持續提升軟硬體服務水準,打造大運河文化旅遊標桿。

相關負責人介紹,本市將繼續加大建設投入力度,加快推動路縣故城考古遺址公園、張家灣遺址及通運橋周邊環境整治、通惠河(通州段)水環境綜合治理工程等重點項目,持續提升大運河整體文化和生態品質,進一步彰顯以大運河為軸線的文化生態格局,把大運河打造成為璀璨文化帶、綠色生態帶和繽紛旅遊帶。(記者曹政)

(原標題:京津冀協同推進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大運河適宜河段將旅遊通航)

推薦閱讀
京杭大運河聊城東昌府區段:運河綠廊冬景美 近日,從高空俯瞰,京杭大運河聊城東昌府區段蜿蜒流淌,宛若玉帶,沿河植被仍留綠意,讓隆冬時節的古運河顯出別樣美麗。
大運河文化主題網路文學書寫的文化品格 大運河文化的當代價值被發現與中國網路文學的高品質發展融合共生,激發出新的文學創作活力。
京津冀協同推進區域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 如何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和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文化?從今年起,北京市、河北省和天津市三地建立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協調機制,構建跨區域文化遺産連片、成線整體保護體系。
揚州大運河文化旅遊度假區 遊客滿意度全省第一 近日《江蘇省旅遊度假區2021年度發展評價報告》正式印發,全省15家旅遊度假區評價結果為優秀等級,揚州大運河文化旅遊度假區榜上有名。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