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大運河文化主題網路文學書寫的文化品格

發佈時間: 2023-01-03 10:45:07 | 來源: 光明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李培剛

作者:宋秋雲單位:北京財貿職業學院

中國網路文學正處在一個轉型升級的關鍵時期。在這樣的一個歷史節點,中國大運河申遺的成功和“建設大運河文化帶”國家戰略的推出,在全社會形成挖掘以大運河文化為重心的歷史文化資源、弘揚大運河文化、傳承大運河文化精神的熱潮,中國網路文學與大運河文化有了一次“親密接觸”。大運河文化的當代價值被發現與中國網路文學的高品質發展融合共生,激發出新的文學創作活力。

遊船駛過大運河京冀交界處楊洼閘。新華社記者彭子洋攝

以“建設大運河文化帶”為契機,充分發揮文化引領、文化賦能、文化鑄魂作用,網路文學作家創作了一批大運河文化主題網路文學原創作品。這些網路文學作品豐富和發展了網路文學的版圖,體現了網路文學多樣性、多元化、融合共生的發展趨勢。從總體上説,這些作品秉承現實主義創作精神,從不同維度和視角書寫大運河的歷史變遷,講述中國人與運河的家國故事,塑造了大運河文化人物形象譜係,表現了豐富厚重的大運河文化內涵,弘揚了大運河文化精神,闡釋大運河文化的當代價值,建構了以大運河文化為主題的情感地帶、精神世界和藝術空間。

大運河文化主題網路文學作品涵蓋勵志、青春、都市、紅色革命等多個網路文學類型,內容涉及大運河歷史變遷、運河沿岸歷史風雲故事、運河沿岸人民抗爭史、運河商業文化、運河非物質文化技藝傳承、運河文化內涵闡釋等。《漕運天下》講述了中國大運河在歷史上發揮的重要作用。《通惠河工》全景展現了一幅新中國當代河工治理通惠河的濃情畫卷。都市青春小説《京杭之戀》講述了兩代人曲折的情感故事,展現了大運河畔都市人的生活變遷、柔中有剛的運河文化精神。歷史小説《臨清風雲》講述了明朝嘉靖年間歷史風雲和運河沿岸臨清一個百年望族的興衰榮辱的傳奇故事。網路文學作家通過詩意想像,立體多元豐富地展現中國大運河故事,展示大運河文化風采。

追求故事生動、情節跌宕、人物立體、語言通俗,重視交互閱讀體驗和開發價值轉化,保持著鮮明的網路文學特質與活力,是大運河文化主題網路文學作品的一個突出特徵。這些作品力圖通過優質大運河文化IP培育,充分整合文本、動漫、影視、音樂、出版等産業資源,衍生出一系列涉及範圍更為廣泛的泛娛樂文化産業,以更好地傳播大運河文化。如《大運河》《大醫道:運河緣》《運河逐夢》等優秀作品已陸續進入出版、IP開發環節,有強勁的後續衍生力。

如何提升作品的“品位、格調、責任”,如何推進網路文學精品化進程,事關網路文學的健康發展、可持續發展。大運河文化主題網路文學作品從選題論證、重點項目孵化到IP開發等一系列環節都自覺引入文學批評的介入和加持,體現文學批評的在場。由文學評論家、資深文學編輯、運河文化學者等組成的專家團隊,在選題階段就從主題性、思想性、文學性、創新性、可行性等多個維度進行嚴格把關和論證,確保作品既具備網路文學的鮮明特徵,又具備優秀的文學創作水準,還具有衍生開發的潛質和可行性;在內容創作階段給予創作培訓、專業指導,並在作品完結後開展有針對性的學術研討;在推廣階段針對優秀內容IP開發轉化提出合理建議。

大運河文化主題網路文學作品聚焦“建設大運河文化帶”國家戰略,把觸角深入到運河歷史和當代故事中,在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中彰顯家國情懷,突出價值導向,聚焦文脈傳承,反映了網路文學文化建設的自覺、精品意識的深入,以及回應社會關切的現實意識。

這些作品自然融入不同歷史時期波瀾壯闊的中國人民抗爭史和家國故事,培植愛國主義根脈,張揚民族精神,涵養家國情懷。諜戰小説《大運河上的槍聲》講述了共産黨員田嬰齊通過自己“雙重特工”身份在運河畔揭竿而起響應北伐革命的故事。紅色革命小説《船夫余伯》講述了運河船夫余伯協助抗日、保衛家鄉、血灑運河的故事,彰顯出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愛國情懷。家國情懷是大運河文化主題網路文學作品的底色。故事生發出中國人的運河心、運河情、運河魂,流露出熱烈的家園意識、執著的文化堅守和強烈的民族自尊心。《運河造船記》以歷史人物俞大娘的事跡為原型,以安史之亂那段特定的歷史為背景,謳歌了情係運河心繫蒼生的女造船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家國天下的胸懷。《運河碼頭》講述了蘇北運河古鎮兩大家族的經商故事,將商戰、世情、家族史與運河史融為一體,表現了“勤勞敬業、以德為先、誠信為本、百折不撓”的中國傳統商業文化內涵。

文學、戲曲、書法等諸多文學藝術形式都閃耀著大運河文化神韻和光彩,成為大運河的典型文化符號和精神標識,也是運河文脈的重要載體。一些大運河文化主題網路文學作品以此作為故事生發的主線,呈現大運河文化演化和流變過程,追溯大運河文化的靈魂脈絡,闡發大運河文化蘊含的人文精神,探索生生不息的文脈傳承。《傳承·大運河》講述新時代青年大學生在運河畔傳承發展非遺技藝的故事。《轉九門》通過徽班戲曲傳承人王長青成長為一代戲曲宗師的故事,發現大運河文化在戲曲文化發展、傳播中發揮的重要作用,表現了老戲曲人獨有的人文精神,以及對戲曲文化的熱愛與執著、堅守與傳承。

《光明日報》( 2022年12月24日 09版)

推薦閱讀
京杭大運河聊城東昌府區段:運河綠廊冬景美 近日,從高空俯瞰,京杭大運河聊城東昌府區段蜿蜒流淌,宛若玉帶,沿河植被仍留綠意,讓隆冬時節的古運河顯出別樣美麗。
大運河文化主題網路文學書寫的文化品格 大運河文化的當代價值被發現與中國網路文學的高品質發展融合共生,激發出新的文學創作活力。
京津冀協同推進區域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 如何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和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文化?從今年起,北京市、河北省和天津市三地建立大運河文化保護傳承利用工作協調機制,構建跨區域文化遺産連片、成線整體保護體系。
揚州大運河文化旅遊度假區 遊客滿意度全省第一 近日《江蘇省旅遊度假區2021年度發展評價報告》正式印發,全省15家旅遊度假區評價結果為優秀等級,揚州大運河文化旅遊度假區榜上有名。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