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淮安市九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關於統籌推進大運河百里畫廊建設,全力打造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淮安樣板”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據悉,這是該市繼2020年制定江蘇省首部《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條例》之後,再次專門針對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作出的決定。
大運河淮安段是中國大運河開鑿最早、延續最久,航運最繁忙、變遷最複雜的河段,至今仍發揮著重要的航運、水利、生態、經濟和文化功能,遺産區和緩衝區面積約佔整個大運河世界遺産面積的七分之一,保護與發展責任重大。建設大運河百里畫廊作為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國家戰略在淮安落地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是全新的改革創新任務,也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部門眾多,利益關係複雜,要統籌協調好保護與利用、局部與全局、當前與長遠等重大關係,必須以立法凝聚共識,以法治規範建設。
不難看出,《決定》充分體現了立法對改革的促進作用,進一步明確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同、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社會響應”的管理體制,強調“文化引領、統籌推進,科學規劃、優化佈局,強化傳承、創新發展、突出保護、合理利用”的建設原則,提出“文化為魂、保護優先”的發展導向,“交通先行、統籌推進”的建設思路,以及“項目為王、環境是金”的工作理念。
突出“共建共用”,是《決定》中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既立足當前,對加快百里畫廊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又著眼長遠,對社會各界投身百里畫廊建設作出一些鼓勵性倡導性規定。例如要求在建設中充分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受益權,不得侵害沿線群眾合法權益。決定還要求加強沿線環保設施建設與污染防治工作,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運河文化保護與百里畫廊建設,讓人民群眾共建共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發展成果。
此外,《決定》還要求發揮項目建設的關鍵支撐作用,加快中國水工科技館、清口樞紐核心展示園等重點項目建設,發揮環洪澤湖公路的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從體制和機制上解決事關百里畫廊建設的突出問題。《決定》的出臺,為打造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淮安樣板”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也為今後各地的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立法探索了路徑,提供了“淮安經驗”。
下一步,淮安市人大常委會將緊盯大運河百里畫廊建設任務完成情況,切實保證《決定》得到貫徹實施,讓“淮上四卷·運河八園”的美麗盛景如期展現,讓人民群眾共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發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