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江蘇淮安:以立法聚共識 大運河百里畫廊建設有了法治保障

發佈時間: 2022-09-23 16:42:24 | 來源: 人民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近日,淮安市九屆人大常委會第三次會議通過了《關於統籌推進大運河百里畫廊建設,全力打造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淮安樣板”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據悉,這是該市繼2020年制定江蘇省首部《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條例》之後,再次專門針對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作出的決定。

大運河淮安段是中國大運河開鑿最早、延續最久,航運最繁忙、變遷最複雜的河段,至今仍發揮著重要的航運、水利、生態、經濟和文化功能,遺産區和緩衝區面積約佔整個大運河世界遺産面積的七分之一,保護與發展責任重大。建設大運河百里畫廊作為推動大運河文化帶國家戰略在淮安落地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是全新的改革創新任務,也是一項系統性工程,涉及部門眾多,利益關係複雜,要統籌協調好保護與利用、局部與全局、當前與長遠等重大關係,必須以立法凝聚共識,以法治規範建設。

不難看出,《決定》充分體現了立法對改革的促進作用,進一步明確了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黨委領導、政府主導、部門協同、企業參與、市場運作、社會響應”的管理體制,強調“文化引領、統籌推進,科學規劃、優化佈局,強化傳承、創新發展、突出保護、合理利用”的建設原則,提出“文化為魂、保護優先”的發展導向,“交通先行、統籌推進”的建設思路,以及“項目為王、環境是金”的工作理念。

突出“共建共用”,是《決定》中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既立足當前,對加快百里畫廊建設提出了明確要求,又著眼長遠,對社會各界投身百里畫廊建設作出一些鼓勵性倡導性規定。例如要求在建設中充分保障人民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受益權,不得侵害沿線群眾合法權益。決定還要求加強沿線環保設施建設與污染防治工作,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運河文化保護與百里畫廊建設,讓人民群眾共建共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發展成果。

此外,《決定》還要求發揮項目建設的關鍵支撐作用,加快中國水工科技館、清口樞紐核心展示園等重點項目建設,發揮環洪澤湖公路的基礎性和先導性作用,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從體制和機制上解決事關百里畫廊建設的突出問題。《決定》的出臺,為打造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淮安樣板”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也為今後各地的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立法探索了路徑,提供了“淮安經驗”。

下一步,淮安市人大常委會將緊盯大運河百里畫廊建設任務完成情況,切實保證《決定》得到貫徹實施,讓“淮上四卷·運河八園”的美麗盛景如期展現,讓人民群眾共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發展成果。


推薦閱讀
古運河畔 “運河古城·雲都宿州”精彩亮相第四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 宿州市文化和旅遊局供圖人民網安徽頻道了解到,宿州市文化和旅遊局已連續4次組團參加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此次展覽期間宿州館共接待市民遊客近8000人次,贈閱手繪地圖、宣傳畫冊、景區折頁等宣傳資料5000多份,充分展示“運河古城·雲都宿州”良好的城市形象。人民網合肥9月26日電國家級書畫家現場創作互動、多款産品現場售賣、非遺互動體驗項目……日前,第四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在蘇州舉辦。宿州市文化和旅遊局供圖據介紹,本屆運博會以“融合、創新、共用”為主題,9月22日—25日期間舉行,六大主題展覽、兩場主題論壇、各色配套活動精彩紛呈,全方位展示運河城市的不同“運”味。
江蘇淮安:以立法聚共識 大運河百里畫廊建設有了法治保障 據悉,這是該市繼2020年制定江蘇省首部《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條例》之後,再次專門針對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作出的決定。下一步,淮安市人大常委會將緊盯大運河百里畫廊建設任務完成情況,切實保證《決定》得到貫徹實施,讓“淮上四卷·運河八園”的美麗盛景如期展現,讓人民群眾共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發展成果。決定還要求加強沿線環保設施建設與污染防治工作,鼓勵和引導社會力量參與運河文化保護與百里畫廊建設,讓人民群眾共建共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發展成果。
鞠志傑帶領部分人大代表就中心城區外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情況進行視察 要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立足運河沿線資源優勢,著力謀劃特色文旅項目,打造一批精品工程,全力推動我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取得更大成效。9月22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鞠志傑率部分全國、省、市、縣、鄉五級人大代表組成視察組,就大運河流經我市轄區全段(除主城區外)建設情況進行視察。要抓好文化保護傳承,摸清底數、深挖資源,加大各類文物和非遺項目保護力度,讓更多文化遺産活起來。
記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的“東光實踐 今年以來,東光縣委、縣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省、市工作部署和大運河規劃要求,全面做好大運河保護、傳承、利用三篇文章,著力將大運河東光段打造成運河文化保護帶、運河生態景觀帶、全域文化旅遊帶和助力鄉村振興産業帶。古井復涌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隨著東光縣對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持續推進,使大運河生態不斷得以修復和改善,大運河水充盈了起來。縣裏實行三級林長制以來,通過開展運河生態帶建設,打造大運河生態防護廊道,推進森林城市(鎮)、森林村莊、森林長廊和園林綠化建設等活動,以大運河景觀帶和森林公園建設為重點,整合旅遊資源,打造森林康養生態旅遊示範區。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