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第四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今晚開幕 小程式上線 暢快雲逛展

發佈時間: 2022-09-22 17:00:29 | 來源: 蘇州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今晚,第四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將在蘇州開幕。圍繞“融合·創新·共用”的主題,本屆運博會將以展覽展示、主題論壇和特色活動等形式廣泛傳播運河文化。除線下展覽外,運博會數字展覽平臺已經開通,讓你足不出戶就能品味運河文化,體驗文旅新品。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本屆運博會採用多項數字技術,將線下展會及展商的內容同步線上上呈現。關注“第四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微信公眾號或登錄同名小程式,觀眾就能了解運博會訊息,“雲遊”運博會。其中,線上運博會小程式通過3D數字化的視覺呈現,打造“大運河元宇宙”概念。進入相關主題概念頁面,可以看到運河水緩緩流淌的場景,運河城市文旅精品展、“絲路與運河的邂逅”國際展、運河特色旅遊産品展、運河非遺展、運河數字文旅産業展、運河美食文化展等六大展館分置兩側。進入3D展廳,觀眾可通過操控按鈕360度沉浸式觀展,了解運河沿線城市的風貌和文旅特色。

線上運博會還為多方打造了一站式交流交易平臺,無論是展商、買家還是觀眾都可以根據自身需求參與其中,提升溝通效率。展商可通過小程式的配套服務,多層級、全方位將項目和産品展示給買家和觀眾。展商或買家也能通過相關功能聯繫和匹配到對方,形成一對一的洽談合作。展會期間,展商可以線上報名參加專業買家交流會,後續能與近百名買家組成的專業買家團進一步溝通。該平臺還為展商線上引流,觀眾和買家可直接前往展商自有線上店舖進行瀏覽,平臺也支援線上交易。

同時,線上運博會還開通了官方直播頻道,展會期間每天超10小時不間斷直播,專業導遊帶你雲逛六大展覽,還有眾多展商現場分享特色好物等。

主辦方表示,線上運博會不僅是展商展示風采的平臺,更是各方交流溝通的載體。多元化多載體的內容輸出、虛擬現實數字技術的呈現、國潮元素的植入都將匯集於此,希望吸引更多年輕人參與其中,助推大運河文化廣泛傳播、有序傳承。


推薦閱讀
蘇州:大運河背後的“江河湖海” 運河的碼頭與江南,有著蘇式的情結,又藏著通江達海的密碼。聯繫運河上下南北的蘇州,成為中國走向世界的一個超級碼頭。運博會不僅為運河沿線城市成功搭建文旅融合發展平臺、文旅精品推廣平臺、美好生活共用平臺,而且逐步成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標誌性項目、國際國內有重要影響的大運河文旅融合品牌。
第四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在蘇州開幕 開幕儀式後,與會嘉賓依次夜遊虎丘、山塘河、山塘街,全方位欣賞沿途古跡風情,實地領略蘇州大運河文化遺産的經典韻味,感受古典與現代交相融合的大運河蘇州段景觀與人文。舉辦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是江蘇省委、省政府高品質推進大運河文化帶和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重大舉措,為運河沿線城市成功搭建文旅融合發展平臺、文旅精品推廣平臺、美好生活共用平臺,逐步成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的標誌性項目、國際國內有重要影響的大運河文旅融合品牌。自南門出虎丘,于李鴻章祠碼頭登船,遊覽大運河世界文化遺産點——山塘河,欣賞沿途“小橋流水、枕河人家”的迷人夜景,領略大運河江蘇段的歷史文化底蘊和地方民俗風情。
北京通州區舉辦弘揚運河文化文藝志願服務活動 通州區文聯相關負責人介紹,助力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和大運河5A級旅遊景區創建,本次活動將深入挖掘大運河豐富的歷史文化資源,通過對大運河通州段相關歷史人文、故事傳説、紅色經典、煙火人家、特色物産等文獻資料的整理、宣講,傳承千年運河文脈,讓運河故事煥發出時代光彩。大家從大光樓碼頭乘船至柳蔭碼頭,飽覽兩岸水墨丹青的運河畫卷,聆聽了文藝志願者關於大運河文化歷史事件、紅色人物故事等的深情講述,對“弘揚運河文化講述運河故事”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認識。9月20日下午,通州區文聯舉辦2022年通州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總隊“弘揚運河文化講述運河故事”文化文藝志願服務活動。
“運河集粹”精品展開展, “中國最美青花”綻放異彩 ”中外文明交流的見證,世界重要收藏機構有藏“《明永樂·青花纏枝花卉葡萄紋海水折沿大盤》具有的重要意義不僅在於其本身是中國青花瓷器的珍品,而且是中外文明交流的見證。《明永樂·青花纏枝花卉葡萄紋海水折沿大盤》《明永樂·青花蓮花菱口花盆》《明洪武·青花纏枝蓮花菱口折沿盤》等重量級展品,向市民展示了中國青花瓷的獨特魅力。”明代青花瓷器之典範,堪稱“中國最美青花”《明永樂·青花纏枝花卉葡萄紋海水折沿大盤》的紋飾與線條非常纖細,纏枝花卉姿態十分舒展。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