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融合•共用2022河北省大運河美術精品展巡展”在館陶啟動

發佈時間: 2022-07-14 16:29:50 | 來源: 河北共産黨員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融合•共用2022河北省大運河美術精品展巡展”在館陶啟動

7月12日上午,“融合•共用2022河北省大運河美術精品展巡展•館陶站”啟動儀式在邯鄲市館陶縣博物館舉行。據悉,此次巡展以大運河文化為主題的美術精品展覽,由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邯鄲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主辦,由河北美術館(河北畫院)、中共館陶縣委宣傳部、館陶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承辦。

“融合•共用2022河北省大運河美術精品展巡展”在館陶啟動

近年來,在河北省文旅廳的領導下,河北美術館(河北畫院)組織全省優秀美術家開展了大運河采風、寫生、創作活動。相關文史專家及藝術家,就河北大運河的歷史文化進行了廣泛研討和縝密梳理,結合美術家創作的藝術規律,甄選了150余個關於大運河文化的創作選題,最終通過美術作品、美術展覽的形式呈現給廣大觀眾。

“融合•共用2022河北省大運河美術精品展巡展”在館陶啟動

據悉,館陶縣是千年古縣,與大運河有著悠久的共生關係,史上興衰榮辱與共。大運河在館陶縣遺存長達100公里。館陶運河歷史上幾經變遷,東漢末期稱白溝,隋唐永濟渠、禦水、淇水互稱,宋金元稱禦河,明清稱衛河,現稱衛運河。千年古城館陶,運河經久流淌,誕生了璀璨的文化大觀。此項活動正是以美術之形、藝術紋理,表現這種磅薄的文化大觀,作為恒久的傳播。


推薦閱讀
“長城魂·運河情”寫生采風活動舉行 西城區文化館副館長吳彤彤介紹了圍繞首都文化和助推全國文化中心建設而開展的“意向長城”、“三山五園”、“中軸線申遺”等活動。西城區文化館館長鄭昕談到,要做好京津冀文化館區域聯動和長城運河文化帶文化館際聯動,做到專群結合,以高標準藝術作品反哺基層群眾,從理論到實踐,豐富文化館的服務定位,更好地推動首都全國文化中心建設。為期3天的活動中,畫家們對長城及沿線的自然風光、人文古跡、紅色遺存和民風民俗進行了深入探討和學習體驗,每到一處采風點,畫家們都認真觀察、蒐集素材,通過藝術家獨特的視角,創作出一幅幅有生活、接地氣的好作品。
“融合•共用2022河北省大運河美術精品展巡展”在館陶啟動 千年古城館陶,運河經久流淌,誕生了璀璨的文化大觀。據悉,此次巡展以大運河文化為主題的美術精品展覽,由河北省文化和旅遊廳、邯鄲市文化廣電和旅遊局主辦,由河北美術館(河北畫院)、中共館陶縣委宣傳部、館陶縣文化廣電和旅遊局承辦。此項活動正是以美術之形、藝術紋理,表現這種磅薄的文化大觀,作為恒久的傳播。
京杭運河臺兒莊節制閘開啟13孔閘門全力泄洪 據了解,自7月1日至12日12時京杭運河臺兒莊節制閘斷面過水共計9.41億立方米。京杭運河臺兒莊節制閘處於山東省最南端,是中運河的把口站,也是山東省的出口站,臺兒莊地勢低窪,在歷史上素有“洪水走廊”之稱,主要是承接南四湖的洪水下泄。為積極應對上游泄洪影響,京杭運河臺兒莊節制閘13孔閘門全部開啟提出水面,下泄流量1650立方米每秒泄洪。
揚州三灣 擦亮運河濕地新名片 ”去年6月,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建成並對外開放,成為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揚州三灣核心展示園的地標工程。這些年,揚州以落實中央生態環保督察整改為契機,堅持生態優先,強化保護中發展的總體思路,三灣區域全面推進沿線環境整治,立足打造揚州東南片區“生態修復、城市修補”樣板工程,做足水裏、岸上文章,憑藉得天獨厚的生態濕地特色及運河文化魅力,已成為年均吸引百萬市民遊客的“網紅”,成為揚州運河文化積聚的文旅融合新名片。作為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的配套工程,佔地2萬平方米的大運河非遺文化園于去年同步開放,集“非遺、藝術、劇院、影視、休閒體驗”等功能為一體。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