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世界運河城市論壇日前在揚州開幕,國內外運河城市代表、運河領域專家學者以運河為媒,共探運河的古往今來。中國大運河流淌千年,至今仍澤被後世,她不僅為沿岸人民帶來了富足,也成為了中華文明的一張名片,凝聚成中國人的民族精神。讓古運河在今天煥發新的生機,我們不僅要保護好、利用好她的物質資源,也要在轉化、創新中傳承好她的精神內核。
大運河文脈源遠流長、精神內涵眾多,今天我們建設現代化強國,尤其應重視大運河視角下,對共同富裕的嚮往追求。水運連著國運,治水推進治理,大運河溝通南北,讓國家長治久安;貨流通暢,使百姓生計有望;灌溉水利,助區域繁榮發展……中國古代,北方有技術、南方更富庶,大運河有力促進了地區間的人員、物資、技術、文化交流。正如《晏子春秋》所言“權有無,均貧富”,大運河的文化基因中,流淌著樸素、原生的共同富裕思想,體現出古人“天下均平”的理想。今天的我們擔負著共同富裕的歷史使命,應從大運河的共富文脈中汲取精神滋養,以更開闊的視野、更務實的舉措,將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文化的要求落到實處,讓大運河更廣泛、更深入地造福人民,成為名副其實的致富河、幸福河。
大運河視角下的共同富裕,就是更加重視沿岸村鎮的文化保護與發展,為運河兒女帶來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水是大運河的靈魂,岸是大運河的經絡,城是大運河的明珠,江蘇許多城市因大運河奠定了城市發展的基本格局,形成了現在“沿運、沿江、沿海”的城市群格局。在大運河沿線,分佈著大量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這些散落在大運河邊的顆顆珍珠,有些因遠離城市,已在發展中落後。我們應一體推動保護利用,通過特色文化空間的打造“串珠成鏈”。無錫在大運河沿岸設立了一系列非遺傳承基地,生動展現惠山泥人、宜興紫砂、無錫精微繡等世界級非遺品牌,開發代表性的文物遺跡、古鎮古村、工商業遺存、名人故居也已提上日程。運河文化遺産旅遊廊道形成的全産業鏈,帶動就業效果顯著。
大運河視角下的共同富裕,就是更加重視良好生態環境這一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讓沿岸人民擁有真真切切的幸福感。生態文明是最根本的民生,關係經濟社會發展,關係人民生活幸福。大運河文化遺産保護應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一致,做到尊重自然、因勢利導、因地制宜,全面展現沿線自然與人文、宜居與詩意水環境完美結合的景觀特色。蘇州吳江區平望鎮的運浦灣片區,位於京杭大運河和太浦河的交匯處,曾是一片“散亂污”加工作坊集中區,環境污染嚴重。經過3年的集中治理,昔日的“工業銹帶”變成了十里“風光秀帶”,水域、草坪、步道以及綜合休閒區入眼皆風景。
大運河視角下的共同富裕,就是更加重視航運轉型這一發展契機,為沿岸産業奠定扎紮實實的發展基礎。目前,大運河江蘇段是全流域貨流密度最大、運輸效益最好區段。我們應咬定優勢,協調推進大運河遺産保護與運河航運轉型提升,不斷提升運河服務能力、通航能力,讓智慧、綠色成為“黃金水道”的新底色,推動沿岸産業進一步發展、居民收入進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