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大運河畔鬱鬱蔥蔥,生機勃勃。位於下游的西集、漷縣兩段交界處,一條濱水綠道像絲帶般舒展開,南、北兩岸隆起山嶺,經過一年多的築山造景,如今,“一條水帶穿兩峰”的美景已初現雛形。按照規劃,這裡將打造田園慢活養生區、樂活生態運動區,成為大運河文化帶上的“副中心樣板”。
在北運河胡郎路河段附近,水面開闊自然,岸坡鬱鬱蔥蔥,南北兩岸凸出的山嶺已成為山水背景,猶如宣紙上暈染開的水墨起伏。“構築兩岸山嶺的土方都來自北運河河道的治理。”北京市水利規劃設計研究院北運河綜合治理景觀綠化負責人林晨介紹説,為了配合通航,以及提升防洪標準,北運河的河道寬度大大加寬,有的斷面從原來的100多米擴至200多米,整個工程共産生了1200多萬立方米的棄土。但問題隨之而來,如果轉移全部的土方,不僅消納成本過高,還會在轉移的過程中産生大量的揚塵。
如何讓棄土變廢為寶?水務部門與設計單位共同優化設計方案,將原本計劃轉移的棄土就地利用,700萬立方米棄土用於結合地形地貌築山造景,將主要山形放在北運河的水灣處,于河道南北兩岸建山。其中,北岸為主山,高37米,次山在南岸,高30米,兩山與北運河蜿蜒呼應,營造山林清流的氛圍。剩餘的棄土則用於加高堤防和4個避險平臺的建設。
按照設計,每座山會根據不同的主題,選用不同的骨幹樹種進行搭配,以片林、混交林、低維護耐瘠薄的鄉土地被為主,打造郊野自然的綠化風格。
北山毗鄰西集鎮,定位為田園慢活養生區,打造康體療愈景觀。山體由1座主峰、1座次峰構成,一大一小的山峰余韻連綿,形成優美的景象和深遠的意境。
南山位於漷縣鎮,定位為樂活生態運動區,打造健身康體景觀。山體條件非常適合開展登山、健步走等各類健身運動。
“在山的整體設計中,我們一共設計了三級道路,一二級道路滿足‘無障礙’需求,三級道路可以讓市民拾級而上爬到山頂。每個山頂都有一座可以眺望運河的觀景亭,景色非常優美。”林晨説,兩座山主體土方工程、綠化工程已于近日完工,目前在建的是道路、停車場、廣場、觀景亭等附屬設施,預計5月底南山全部完工,10月底北山完工,2022年秋季市民就可遊玩“打卡”。
據了解,除了築山造景,未來運河沿岸的景觀結構為“1軸2帶13節點”,即——北運河水生態藍軸,以及左右堤路景觀帶,打造13處避險平臺和堤路小平臺,這既體現了地域文化,也契合了北運河“一河串聯”的發展戰略。
此外,北運河通航段還將開展高品質河道治理,提升水環境品質,構建藍綠交織、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態城市,形成從運河到城市“一岸、一堤、一界”的三重空間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