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拿馬運河不僅是工程與技術的煉金術,更是美國展現自己神力的試驗場;它揭示了西方中心主義如何將世界分裂、建構成發達文明的“西方”和落後蠻荒的“非西方”,而這一虛構的觀念又如何統治了現代世界。近日,《被抹去的歷史:巴拿馬運河無人訴説的故事》由廣東人民出版社出版。
巴拿馬運河一直被視為美國在20世紀的輝煌成就:憑藉在政治、經濟和技術上的現代性,美國征服並改造了惡劣的自然環境,成為西方“先進文明”治理的“落後地區”的標桿項目。然而這一文明與技術的成果更像是修辭上的勝利:在“西方文明論”盛行的年代,美國為了確立佔領巴拿馬運河的合法性,成功地將拉美這個民主政治先驅之地描繪成不開化的野蠻大陸,抹去巴拿馬文化和政治上的現代性,將這個先進富饒的商貿王國塑造成貧窮落後的蠻荒之地,將殖民、破壞和侵佔美化成“文明”的救贖。歷史學家瑪麗薩·拉索根據大量未經披露的原始檔案資料和私人回憶,在《被抹去的歷史:巴拿馬運河無人訴説的故事》一書中,還原了一個被美國商業和政治野心抹去的世界,描述了運河區真實的日常生活圖景,並記錄了美國在管理上的諸多失敗之後,如何強制遷移城鎮和居民,改換運河區景觀,將破碎、失敗與背井離鄉的絕望留給了巴拿馬。
巴拿馬運河的早期歷史反映和強化了西方文明的傳奇。然而,關於巴拿馬運河的早期歷史,西方文明論主導的歷史也存在一些選擇性沉默。在他們書寫的運河史裏,沒有16世紀到20世紀初巴拿馬對地峽走廊的管理,而那些生活和忙碌于地峽走廊長達400年之久的巴拿馬的騾夫、船夫、律師、工程師、農民更是直接被這些歷史忽視了。本書講的是這些被掩蓋的歷史和它們被抹殺的過程。開篇的幾章分別講述了被忽視的19世紀巴拿馬現代性的不同方面,同時也講述了很多巴拿馬人嘗試挑戰這些選擇性遺忘的故事。最後幾章闡述了對這些歷史的忽視對運河區居民有怎樣的巨大影響,包括對他們生活的影響,以及怎樣最終推動了運河區的人口外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