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河•今日
         

浙北將添一個運河水鄉特色休閒旅遊古村落

發佈時間: 2021-08-24 14:08:53 | 來源: 嘉興日報 | 作者: 朱靈潔 張應隆 徐耀傑 | 責任編輯: 宋柏霖

最近,浙江省“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作協調小組辦公室組織有關專家,對全省第九批40個歷史文化(傳統)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的修建性詳細規劃進行了評審。其中,嘉興桐鄉市石門鎮桂花村的規劃被評定為優秀,為此次第九批評審對象中嘉興唯一入選的村落。

悠悠運河情深,百年丹桂飄香。桂花村是一個百年村落,四週水網交錯,交通便捷,環境幽雅古趣,民風淳樸,至今仍保留著原始的江南古村落風貌。本次評審圍繞“修復優雅傳統建築、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打造優美人居環境、復興悠久傳統村落、營造文明生活方式”的總體目標,對歷史文化(傳統)村落規劃的主題定位、功能分區、古建修復、文化發掘、道路及基礎設施配套、空間景觀、存有環境保護以及發展思路等進行評審。

在桂花村姚家埭,有著悠久的栽桂歷史。從1880年來自靈隱寺的一棵小桂花樹被栽種在該村小浜口開始,當地通過壓條的方式栽培了許多二代、三代的桂花樹,現成了桂花村的百年桂花特色,聞名江南,在全國也屬罕見。2015年開始,桂花村朱家埭通過“整、改、拆”項目和浙江省歷史文化村落保護與利用一般村項目,對村內古樹、古建築、古橋等進行保護性開發,充分挖掘當地名人資源,並新建了狀元府、西園等倣古建築,使村莊成為“古桂觀賞、休閒觀光、生態宜居、生活美好、人文和諧”的歷史文化旅遊村和自然生態度假村。

記者了解到,根據《桐鄉市石門鎮桂花村浙江省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桂花村將圍繞“百年桂花香,運河田園居”這一形象定位,按照“一心、一環、四區”(即綜合服務中心、“悠然畫港”濱水休閒環,桂花文化體驗區、運河人家休閒區、花園新村居住區、生態田園景觀區)的空間佈局,有步驟、分階段開展保護工作和推進居民生活、旅遊設施的建設。

桐鄉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桂花村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建設項目共劃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修繕保護階段,時間為2021年至2023年,將重點完成歷史村落核心保護區內的歷史建築修復及日常維護、街巷鋪裝和立面整治、基礎設施建設、景觀綠化提升、建築分類整治等工作;第二階段為開發建設階段,時間為2024年至2025年,將以歷史文化建設開發利用和鄉村文化旅遊項目開發建設為重點,進一步完善村內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

接下來,桐鄉市將根據《規劃》,以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為背景,踐行“未來鄉村”發展理念,充分利用桂花村優越的生態環境、濃郁的歷史氛圍、豐富的文化資源等,從古建築修繕與古道修復、歷史文化傳承、村莊優化佈局、人居環境整治、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完善、休閒旅遊産業發展等方面入手,把桂花村打造成為浙北運河水鄉特色休閒旅遊古村落。


推薦閱讀
江蘇無錫發佈錫澄運河洪水黃色預警 按照《無錫市防汛防旱應急預案》規定,無錫市防汛防旱指揮部決定,8月25日7時起,啟動無錫市防汛Ⅳ級應急響應。6時45分,無錫市水利局發佈錫澄運河洪水黃色預警。受強降雨影響,8月25日7時大運河無錫水位、錫澄運河青陽水位、太湖平均水位分別超警0.34米、0.48米、0.16米。
浙北將添一個運河水鄉特色休閒旅遊古村落 接下來,桐鄉市將根據《規劃》,以全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和新時代美麗鄉村建設為背景,踐行“未來鄉村”發展理念,充分利用桂花村優越的生態環境、濃郁的歷史氛圍、豐富的文化資源等,從古建築修繕與古道修復、歷史文化傳承、村莊優化佈局、人居環境整治、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完善、休閒旅遊産業發展等方面入手,把桂花村打造成為浙北運河水鄉特色休閒旅遊古村落。記者了解到,根據《桐鄉市石門鎮桂花村浙江省歷史文化村落保護利用重點村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桂花村將圍繞“百年桂花香,運河田園居”這一形象定位,按照“一心、一環、四區”(即綜合服務中心、“悠然畫港”濱水休閒環,桂花文化體驗區、運河人家休閒區、花園新村居住區、生態田園景觀區)的空間佈局,有步驟、分階段開展保護工作和推進居民生活、旅遊設施的建設。本次評審圍繞“修復優雅傳統建築、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打造優美人居環境、復興悠久傳統村落、營造文明生活方式”的總體目標,對歷史文化(傳統)村落規劃的主題定位、功能分區、古建修復、文化發掘、道路及基礎設施配套、空間景觀、存有環境保護以及發展思路等進行評審。
長賜號集裝箱船將再次通過蘇伊士運河 因事件而排隊等候的422艘船隻中的最後一艘于4月3日通過了運河。3月23日,長400米、懸挂巴拿馬旗從中國駛往鹿特丹的“長賜”號集裝箱船在蘇伊士運河第151公里處擱淺,造成長達6天的交通堵塞。蘇伊士運河管理局表示,“在伴航船隻的過程中將採取額外的安全措施。
運河兩岸“表情”豐富生動 綠色生態帶璀璨文化帶繽紛旅遊帶本報記者吳橋燕趙風情美食園陳雷攝滄縣大白洋橋倒虹吸水利樞紐大運河景觀帶陳雷攝隨著我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持續推進、運河堤頂路的全線貫通,運河沿岸各縣(市、區)在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的基礎上,因地制宜打造大運河綠色生態帶、璀璨文化帶和繽紛旅遊帶,不僅帶來了良好生態環境,也使大運河文化更加豐富,帶動沿岸鄉村振興,真正實現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讓百姓得實惠。■記者思考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持續推進過程中,我市運河沿線各縣(市、區)加強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挖掘弘揚運河文化內涵,通過文旅融合發展,為運河故事添加豐富、生動的注解,讓流動的運河文化澤被當代、啟迪未來。隨著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推動,東光縣依託北起南霞口、南至連鎮的10萬畝森林長廊,打造大運河森林公園。
古運回望
運河·聲音
滾動新聞
友情連結
      中國網是國務院新聞辦公室領導,中國外文出版發行事業局管理的國家重點新聞網站。本網通過10個語種11個文版,24小時對外發佈資訊,是中國進行國際傳播、資訊交流的重要窗口。

      凡本網註明“來源:中國網”的所有作品,均為中國網際網路新聞中心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

媒體合作:0086-10-88824983

     0086-10-88824967

     0086-10-69506623

郵  箱:zhangnr@china.org.cn

     lsdy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