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橋燕趙風情美食園陳雷攝
滄縣大白洋橋倒虹吸水利樞紐
大運河景觀帶陳雷攝
隨著我市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持續推進、運河堤頂路的全線貫通,運河沿岸各縣(市、區)在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的基礎上,因地制宜打造大運河綠色生態帶、璀璨文化帶和繽紛旅遊帶,不僅帶來了良好生態環境,也使大運河文化更加豐富,帶動沿岸鄉村振興,真正實現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讓百姓得實惠。
好生態“好上加好”
每天早上6時,史蘭華都雷打不動地和姐妹們去附近的“氧生園”去“吸氧”。
“吸氧?哪兒環境這麼好?”每逢有人問起,史蘭華都滔滔不絕地介紹一番:“那裏成方連片都是樹,負氧離子近萬個。到了那兒,你就盡情地呼吸新鮮空氣吧。”
史蘭華是東光縣南霞口鎮南霞口村村民,她口中的“氧生園”是位於東光大運河畔的大運河森林公園。
原來,東光縣位於運河東岸的這片地土質沙化、貧瘠,加之灌溉困難,莊稼只能“望天收”。2003年,政府提倡退耕還林,速生楊相繼在此紮根,貧瘠的沙土地翻了身。隨著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推動,東光縣依託北起南霞口、南至連鎮的10萬畝森林長廊,打造大運河森林公園。公園逐步建成,U型木棧道,曲徑通幽;婚紗攝影基地,花海綠樹掩映;觀鳥平臺,群鳥翔集。這不,史蘭華“吸著氧”發起了感慨:“如今,好生態‘好上加好’,‘綠水青山’成了俺們的幸福靠山。”
同樣有幸福感的,還有青縣清州鎮唐家窯村黨支部書記鄭文軍。他每次去村邊的運河河灘公園遛彎兒,都覺得像在做夢。“花架長廊、假山水系,誰成想一片荒灘地能變成這樣?”
過去,這裡是大運河畔的一片荒灘,雜草叢生,垃圾遍地,地勢低窪經常遭水泡。2019年,青縣全面推進大運河沿線生態修復工程,通過河道清淤、拆遷拆違、垃圾清理等措施,將這裡打造成生態公園。從此,鄭文軍養成了每日一遛的習慣。
■記者思考
作為大運河流經里程最長的城市,為“保護好、傳承好、利用好”大運河資源,我市加強大運河沿線生態修復和環境治理,在保護生態的基礎上提高沿岸造林綠化水準,為人們打造休閒觀光的好去處。泊頭大運河景觀帶集風貌保護、文化展示、觀光休閒于一身,成為當地市民和外來遊客的“打卡地”;位於滄州市區的大運河生態修復展示區,保留原有綠植樹木,利用運河清淤修復工程堆積的土方就勢打造微地形,成為市區“後花園”……如今,在大運河畔,一個個自然、富氧的景點連成一道生態景觀帶。
運河故事日益豐滿
千年運河,延綿流淌,萬古不息。如何緊扣運河文化的“根”和“魂”,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講好運河故事?是傳承好大運河文化的關鍵所在。
走進泊頭文廟鎮古貢梨園,一棵棵係著紅絲帶的梨樹躍入眼簾。“將軍梨”“乾隆禦梨”……記者正望著樹上標牌中的字好奇,鎮黨委副書記金春玲介紹説:“這些係著紅絲帶的梨樹都是古樹,棵棵有故事。看,這棵‘乾隆禦梨樹’有300多年了,相傳乾隆曾品嘗過這棵樹上的梨呢。”
古樹見證著時代的發展變遷,也見證著村莊的興衰巨變。為展現梨鄉風情,文廟鎮以尹莊村為示範點,以梨為媒,結合人居環境整治和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挖掘當地傳説故事,對古梨樹進行保護,先後打造了佔地面積近200畝的古貢梨園。目前,關於古貢梨園的新規劃仍在完善中,打造特色民宿,建設梨文化展館,屆時,這裡將成為運河畔賞運河風情、品梨鄉古韻的新景點。
東光縣依託世界文化遺産謝家壩,新建水工博物館,謀劃啟動蓮窩水驛古鎮項目,以運河為核心大力發展文化旅遊産業;吳橋縣將千年雜技夢和百里運河圖完美交織,為古老運河注入新鮮的“血液”。
■記者思考
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持續推進過程中,我市運河沿線各縣(市、區)加強文化遺産保護傳承,挖掘弘揚運河文化內涵,通過文旅融合發展,為運河故事添加豐富、生動的注解,讓流動的運河文化澤被當代、啟迪未來。
美麗鄉村“接二連三”
眼下,滄縣福圈農業專業合作社桃園中的“久保”和“黃金蟠”採摘完畢,負責人付寧可暫時歇口氣。9月初,“綠洲1號”將成熟,新一輪忙碌又將開啟。
福圈農業合作社的所在地滄縣捷地回族鄉傅家圈村,位於大運河畔,已有60多年的種桃歷史。曾經,久保桃是傅家圈的“名片”,村裏幾乎家家種桃。但隨著品种老化,臨近成熟期,大量果子掉到地上成了“落風桃”,不少村民只得無奈地刨樹種糧。
2019年,以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為契機,一直對桃深有感情的付寧決定重振傅家圈桃。他聘請專業團隊進行規劃設計,反覆引種新品種,如今,春季賞花、夏秋摘桃,傅家圈的千畝桃園成為運河畔的世外桃源。
“從6月中旬至10月中旬,我們這兒天天有鮮桃上市,光靠採摘和到府配送,桃就不愁賣。按畝産1500公斤算,每畝地能收入近2萬元。”站在地頭,付寧精打細算著。為了做好“桃文章”,付寧仍在盤算新規劃:申請國家地理標誌産品,把傅家圈桃打造成區域品牌;與河北農大合作研發桃酒,延長種植産業鏈;將品種與技術向周邊推廣,帶動村民共同致富。
依運河而建的青縣司馬莊村,是河北省鄉村旅遊重點村,還是享譽京津冀的特色蔬菜種植基地。本想去那兒滿足下味蕾,園區負責人李志彬的“劇透”更吊人胃口:“這裡將在休閒採摘的基礎上打造果蔬文旅小鎮,將來除了採摘,還可在周邊坑塘垂釣和玩水,一天玩不夠可以在民宿住下,慢慢享受這兒的田園風光。”
■記者思考
在不斷改善運河兩岸生態環境的同時,伴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和鄉村振興戰略的不斷深入推進,我市把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作為加快鄉村振興的突破口,打造一批運河特色小鎮和田園鄉村,讓運河沿岸百姓過上美好生活,守住歷史記憶,記住鄉情鄉愁。如今,行走在大運河畔,厚重的歷史文化、優美的自然風光、豐富的資源稟賦,悠揚的運河“交響樂”在獅城大地隨波盪漾,餘音繚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