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太平橋公園浙東運河保護公益訴訟實踐基地,柯橋區人民檢察院檢察官吳建明正和同事一起使用無人機開展河道巡查。
“無人機從這裡出發,除了巡視此地的文物保護情況外,還會沿著運河主幹道對沿河河面及兩側垃圾堆放、污水排放、違章搭建等情況進行巡航。”吳建明説。
浙東運河是我國大運河項目的一部分,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南宋時成為重要的航運河道,其西起杭州,經過紹興,全長239公里。
“我們在公益訴訟工作中發現,浙東運河流域存在著河面、河堤處違章搭建以及垃圾非法傾倒、沿岸居民污水直排等情況,對運河流域的水生態環境造成了破壞。”吳建明表示。
對此,柯橋區檢察院主動融入大運河文化帶建設,開展浙東運河公益訴訟專項行動,以公益訴訟檢察監督為抓手,積極推動行政機關係統保護、綜合治理。同時,注重建立上下游跨區域司法協作機制,實現運河保護長效治理。
“我們運用數字化技術手段,全面有效地開展浙東運河綜合性保護工作。”柯橋區檢察院檢察長錢昌夫介紹説,該院與轄區運河流經的街道合作建立資訊共用和線索移送機制,依託“紹興河長通”App資訊聯動平臺、12345政務資訊平臺,形成大數據,結合網格化管理機制,實時收集相關線索,並借助水上執法艇巡查、無人機巡航等方式進一步排查核實,分類督促各個職能單位有效履職,加強對大運河的協同全方位保護。
作為柯橋區華舍街道的一名網格員,在日常工作中,周晶晶會經常性開展河道巡查工作。
“浙東運河流經本地,街道會對運河和重要支流上的在建工程進行重點監控,並進行數據備案。我和同事會使用隨手拍軟體,將建築工地污水直排入河、生活區生活垃圾亂堆、建築垃圾在河堤亂堆等情況拍照並上傳。”周晶晶介紹道。
根據資訊共用機制,網格員拍攝上傳的照片數據都會傳輸至柯橋檢察公益訴訟指揮中心。就在不久前,柯橋區檢察院通過數據平臺,發現了在轄區街道浙東運河和三江大河交接處,一在建房屋工程的建築垃圾、生活垃圾堆滿了河岸,部分垃圾甚至已進入河面,破壞了河湖生態。
對此,檢察機關立即開展調查,經核實後,及時向屬地街道發送了公益訴訟檢察建議。隨後,街道高度重視,約談工地負責人,還及時清理各類垃圾,恢復了河道面貌,並要求施工方做好建築土方有序堆放、覆蓋防塵噴霧等工作。
通過運用數據化手段,柯橋區檢察院在做好浙東運河水生態保護工作的基礎上,還開展了運河沿線古縴道及太平橋等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保護、沿河古樹保護、外來生物福壽螺防治等檢察公益訴訟等外領域工作,全面有效開展綜合性保護,為推進大運河文化帶的健康發展提供司法保障。
今年6月,柯橋區檢察院督促綜合保護浙東運河環境行政公益訴訟系列案入選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機關大運河保護公益訴訟檢察專項辦案典型案例”。
此外,為向浙東運河流域的文化傳承、文物保護、生態環境資源保護提供更為優質的法律服務,柯橋區檢察院專門在運河流經的太平橋公園建成涵蓋生態環境治理、文化遺産遺址保護等功能的浙東運河保護公益訴訟創新實踐基地,成為浙江省人民檢察院首批認定的創新實踐基地,為全面深入宣傳大運河公益保護提供了有效載體。
“下一步,我們將在浙東運河保護公益訴訟實踐基地建立12306網路登記平臺,社會公眾可以通過該平臺,及時反映破壞浙東運河的相關違法線索。”錢昌夫表示,檢察機關將充分發揮公益訴訟檢察職能,創新數字化手段,切實保護好浙東運河流域的生態環境資源。